APP下载

四月乡愁

2014-04-25任红

中国三峡 2014年4期
关键词:割舍荒原融化

四月乡愁

又临四月。

诺奖得主托马斯·艾略特在奠定其英语诗人地位的《荒原》一诗中写道:“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掺合在一起,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冬天使我们温暖,大地/给助人遗忘的雪覆盖着,又叫/枯干的球根提供少许生命。”四月,就以这样的姿态,用破土而出的涌动,用丁香花的微小生命,用迟迟不来的雨水,叫醒了那些睡着的种子,然后,打破荒原的死寂;

四月,是候鸟北归,春燕啄泥的一个月;

四月,还是中华鲟来到江口,游往大海的一个月;

四月,亦是中国农历的三月,正值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时节。当年,临川王萧宏伐魏,时任咨议参军的丘迟,以这篇《与陈伯之书》打动对手,兵不血刃,令陈伯之率部八千归降。丘迟所为,不过洞悉人性,用“乡愁”打动了一位将军。

乡愁,存于人的心灵深处。有的时候,它的形态,是一方水土,一座城池;有的时候,它的形态,是一个季节,一首老歌;有的时候,它的形态,是一种语言,一种口音;有的时候,它的形态,就像《追忆逝水流年》中提到的小玛德兰点心,仅仅是一种味觉,一种气息……在你不经意的时光中,它悄悄地隐现。客居异地,羁旅天涯。忙碌的中国人,穿行于陌生的城市间。内敛的中国人,怀揣着乡愁,却只选在某些特别的情景表达。

中国的三峡,也是跟乡愁相连的地域。一百年前,三峡人很难走出去。直到三峡工程在人大表决通过,移民问题浮出水面。

当新的历史机遇摆在三峡人的面前——他们不但可以走出去,而且可以生活在山外头,他们甚至可以拥有更好的房产、户籍、培训机会和就业岗位。然而,他们茫然了;甚至对一些老人来讲,是无法割舍的。“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较之于物质上的割舍,更难的是情感上的割舍。外面好啊,可外面是家吗?在告别之际,三峡人蓦然发现,与长江相伴的平凡岁月,无法告别。

山民们曾在曲折的山路上行走;船工们曾面对固执的江流;而三峡悬棺就悬挂在更高处……那些迷失在古代城池、墓葬和雕塑中的苍茫岁月,那些融化在民居、工艺和特产中的生存艺术,而今变身成为拔地而起的移民新城和钢筋铁骨的大桥。

朴素的三峡好人,书写过一部厚重的出三峡记。从本期开始,我们把目光投给移民,走近他们的“乡愁”。从一立方米行李的启程,到现在几套住宅的家当;从僻远山区远离尘嚣的童年,到一线城市名牌高校的学生;从前途茫茫难以预见的未来,到融入、融合、融化的幸福当下……

猜你喜欢

割舍荒原融化
融化的雪人
消失的尾巴
关于《红楼梦》《荒原》神话叙事的比较研究
割舍不是那么难的事
跳下去,融化在蓝天里
融化的Ice Crean
一照值千金
难忘雪漫荒原夜
致冬末的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