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国四造假需自律
2014-04-25陈秀娟
文 AO记者 陈秀娟
中汽协积极回应国四造假,发布自律承诺,作为业内公开秘密的“国四造假”事件根源在哪里?
日前,央视两次曝光国内柴油货车企业“国四造假”事件,这在行业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国四标准为何如此难以实施?企业为何冒着违法的风险用不符合现行排放标准要求的产品套牌销售?其根源在哪里?
中汽协如何回应国四造假?
5月29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针对媒体报道“国四造假”专门召开发布会,宣布国内主要载货车生产企业将开展行业自律,坚决贯彻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四排放标准。发布会上,中汽协代表“中国载货汽车生产企业联席会成员企业”发布了《中国载货汽车生产企业联系会成员单位关于重型柴油车国四排放标准实施的行业自律承诺》。
此承诺书签署于5月20日载货汽车生产企业联席会召开的特别会议。参加会议的工信部产业司领导针对媒体曝光的行业问题提出了严格的整改要求。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相关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经营管理,对相关企业出现的国三车代替国四车进行销售的行为将立即整改。
目前,国内多家载货车企业发布了满足国四甚至国五标准的发动机,但技术均以来与外国供应商合作。主要原因是两三家国外厂商形成了市场垄断,国内没有形 成足够强大的供货商,故而不仅引进技术困难,制造装备都难以获得。董扬表示,未来将约谈这些掌握技术的外国企业,以解决发动机资源难题。
目前,由于国内很多重卡发动机技术均与外国供应商合作,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解决国四造假的难题,根本上还要解决解决发动机资源难题。
不过,推进国四标准实行的利好条件也同样存在。针对国四造假问题,董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视曝光和’国务院大气防止十条’,都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比较好的条件,给使用高阶段的排 放标准柴油车提供了了良好的舆论环境;雾霾严重,汽车行业不逃避责任,向全国人民和社会负责,严格执行政府规定,努力排除困难,为产业进步和环境保护负起 应有的责任;希望政府部门协调有关工业系统,比如油料供应,尿素供应等,利于行业自律的实现。希望使用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自觉使用尿素。”
国四标准实施须不折不扣
据了解,为了减少柴油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满足相当于国四标准的要求,重卡车辆须在车辆油箱的相应位置添加尿素液,使尿素在行驶过程中与汽油融合。中汽协秘书长董扬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国四标准重卡不加尿素的情况下排放比国三还要差,而目前我国柴油不添加尿素的情况非常普遍。
针对这种情况,中汽协对18个省、2个直辖市的672个加油站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截至今年4月,672个加油站中没有一家有专用加注设备,仅有2%的加油站供应小包装和桶装产品;18个省的73个地级市的145家大型汽配市场货汽车企业服务站中,桶装尿素的供应率也只有58%;同时,国四标准柴油的供应覆盖率也仅有10%。
由此可见,加油站搭售尿素效果十分有限,而靠着消费者自觉购买尿素的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另外,尿素原本是农用物资,如果部分变成车用物资,在车用领域存在供应和监督责任归属不明确的问题。如果无法解决尿素在车用领域的生产供应资质、不能出台尿素生产标准、不能明确监管责任,则很难保证未来国四标准实施对减排的效果。此外,在消费者使用环节也同样缺少有效的监管措施且惩罚措施轻微,很难保证消费者主动加注尿素。
以前也有报道分析,国四难以按期实施的主要原因是发动机技术储备不足,油品标准实施滞后,价格提高用户购买积极性不高。报道称:目前我国国四发动机技术仍“受制于人”。虽然国内多家载货车企业发布了满足国四甚至国五标准的发动机,但技术均来自于外国供应商。而只有两三家国外供应商能供应这样的发动机,于是形成了市场垄断,不仅引进技术困难,连制造装备都难以获得。
对于这种现象,业内专家分析:这只是表面的现象,其深层次原因还是各方对实施国四标准的意义缺乏认识,有关规定只有空洞要求,缺乏考核和奖惩机制;有关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管,无保证实施的措施;企业和用户缺乏环保意识。
就目前现状来看,商用车生产企业和使用者生产和使用高排放的车辆,在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污染了环境,但是却不需要为此付出任何成本,环境污染的后果和治理的成本却需要全体社会成员来承担,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技术上的硬伤通过与外国公司的合作或许还能解决,但是配套条件跟不上却是更棘手的问题。
当然,“国四造假套牌销售”的行为只是表象,杜绝了“套牌销售”的行为其实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由此看来,政府、企业、消费者,都应该为保护大气环境而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国四标准的实施还需落到实处,不折不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