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森:20余载执着,谱写汽修育人之歌
2014-04-25文二霞
◆文/本刊记者 文二霞
李木森:20余载执着,谱写汽修育人之歌
◆文/本刊记者 文二霞
李木森,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汽车维修高级技师,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公共交通高级技工学校校级优秀班主任及公交集团公司级优秀教师,曾获2004年度北京公交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2009年度北京市技工学校教师“建和谐校园、促科学发展”说课比赛三等奖,2011年北京市技工院校“学习楷模核心价值观,增强校园团队荣誉感”活动教案比赛优秀奖,2012年北京市技工院校“弘扬楷模风尚,践行北京精神”主题系列活动教师教案比赛优秀奖。
盛夏,树木繁荫,一半沐浴阳光,一半洒落阴凉。李木森,人如其名,他即给学生带来“阳光”,也为学生铺就“阴凉”。在暑假前夕,记者来到虽远离闹市,但声名斐然的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北京市公共交通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公交技校”),对这位从教21年且有着13年班主任经历的优秀教师进行了专访,从中了解他与汽修结缘的契机,分享其教学相长的经验,还有与学生相处的趣谈及对毕业生寄予的殷殷期望。
当记者走进这方曾经培养出众多国内知名汽修专家的“殿堂”,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教学楼前7块熠熠生辉的牌子: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北京市汽车技师试点学校,2005年度北京市民满意学校,北京市英语口语登记证书考试培训点,北京英语口语证书考试考试点,“全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公交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道两侧的宣传栏里张贴着学校的重要指导内容、各种会议精神内容、优秀班主任和优秀班集体的合影,学生们精彩的活动剪影等。远处白色的楼壁上“团结奋进、求知求实”八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学校如此,那么作为辛勤耕耘这方净土的园丁,又是怎样?
忆当初,结缘汽修非偶然
踏足汽修二十余载,如今回顾职业经历,李木森不无感慨。因其理科出身,在他参加高考时,老师建议他最好选择技术型的专业。当时广为流传一句话,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见大家对理工科极为推崇,加之他本人很喜欢汽车,认为汽车行业前景广阔,所以他很坚定地选择了与汽修行业极为对口的“机械制造与维修”专业。大学时期,李木森刻苦学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毕业留校工作,然后通过不断学习,获取更高的学历。
如果最初跟汽修结缘的契机不是偶然,那么李木森曾经对汽修业有着怎样的理解,现在又有什么不同?“刚开始觉得汽车维修比较累,严寒酷暑也得干,特别是路边作业更是辛苦,原来给维修人员的定位是油耗子,在车里满处钻,工作服沾满油污,给人脏、乱、差的印象。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维修工具更加精密,汽车维修的技术性也更强。比如,过去判断一个零件的好坏,必须把零件拆下来,如果判断错了,零件没坏,还需要重新安装,在一拆一卸之间造成损耗;现在,利用不解体检测设备,通过电脑进行工况分析,便可在不拆解的情况下判定汽车是否存在故障。这是一个进步,也是一个优势。”维修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风险活。人们坐车的时候觉得很舒服,但维修人员在修理车辆时,接触多是旧机油、损坏的零件、复杂的故障等。如今,尽管维修行业依然绕不开这些问题,但是科技在进步,行业在发展,维修环境也不断得以改善。
谈教学,安全意识最重要
都说“教学相长”,具体到李木森来说,从业过程中的收获是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李木森在教学中最注重的是安全教育,在课堂上,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强调安全的重要性。“有一个毕业生在工作中不小心碰伤了手,对我触动很大,我把安全教育加进教学里重点强调。尽管学生有时听着不耐烦,但毕竟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汽车维修是直接接触车辆各部位,一不小心就容易受伤。比如排气管的高温容易烫伤,运转的发动机容易碰伤等,特别是头发比较长,手指不小心碰到等情况下更容易出事。”李木森一遍遍对学生重复着细节,比如如何使用手板、避免手磕,避免损坏零件等。在李木森看来,知识固然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但是安全教育应该是前提,而恰恰很多教材对安全教育涉及不多。“比如拿锤子,应该强调使用这个工具有什么具体的优点和缺点。”李木森通过举出反面实例,不断给学生灌输这种安全意识,不管在课堂实操作中,还是在学生实习或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较之以前少之又少了。
不过工作中,人们永远不知道到惊喜与意外哪一个先来。即便每天耳提面命,也无法预感一些突发的状况。李木森有一次坐在副驾驶位置给学生上实操课,学生拉上驻车制动器,不经意胳膊肘碰着挡杆,汽车瞬间挂挡,立即往前窜。因上课用车都在室内,四周有人,极其危险。好在汽车前后轮胎有三角铁,并没造成严重后果。可是这种突发状况着实令李木森胆战心惊了一把。他一直心有疑问,为何各方面防护都有,也会出意外。自此,更是严格要求学生,比如着装有讲究,着车前一定是空挡,实操课车前和车后不能站人……尽可能排除一切可能发生意外的因素。
当学生在岗位上做出了一定成绩时,总是不忘感谢老师的栽培。“有时觉得其实自己并没有特别做什么,只是讲了应该讲解给学生的知识,但是当被学生突然提及并感谢培养时,那种感觉,特有成就感。”记者也从学生时代走过,深知教师扮演的重要角色。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也于无形之中带给学生莫大的心理建设和学习支持。一个问题的指正也好,一个方向的指引也罢,在教师觉得是一个小的方面,而在学生则是一个拥有强大磁场的正能量。
论授业,因材施教是关键
从事教学多年,李木森可谓桃李满天下。从为人师的职业认同感出发,他除了感受到精神的富足,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经历更让其印象深刻。
在李木森的眼中,学生无好坏之分,要因材施教,加以引导。他把学生分两类,一类是动手能力比较强,脑袋灵活,这种学生比较活泼,爱折腾,甚至淘气。一类是理论知识扎实的学生,认认真真学习,有定向思维方式,这两种学生成功的可能比较大。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时常带给他们一种成就感,比如各种竞赛、小组比拼,让学生感觉自己比别人能力要强,但不能让其有骄傲的劲头,适当的时候也要“打压”一下。而对于学习比较扎实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优势,理论知识学的好,比如拆一个零件时,要告诉他们不能单纯地拆零件,要让其说出这个零件是何种原因损坏的,这种损坏的原因有几种现象,从而让这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得更块。
学生有时眼高手低,李木森亲手示范,以身相教,这种做法可能给学生带来的触动更大。“让学生把发动机解体一遍,他照做了,让他再解体一遍,他就不爱干了,动手的积极性不高。”遇见这类学生,李木森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与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比赛,以竞赛促进学习。比如拆一零件,学生用二十分钟,李木森与学生同时拆,用时不到学生的三分之一,而且比较规范。这激发了学生的好胜之心,后来发现,在同一台发动机上操作多遍的学生,提高很快,且与老师操作的时间很接近。作为老师,李木森不仅能教理论知识,而且实际操作能力很强,唯有此才被学生信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一种形式,学生与学生之间则是另一种沟通途径,李木森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让积极的学生带动和影响消极的学生,有时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汽车维修专业的实操性较强,公交技校实行一体化教学,李木森特别注意平衡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
寄希望,学生成才情真切
公交技校在业内具有很好的口碑,李木森把这归结于好的教育成果。教育出优秀学生,靠学生在各个企业中的良好表现,学校才能得到业界更多认可。企业比较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一关面试时注重学生的言谈举止、思想品德,综合素养。所以学生不单要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还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才能尽快适应汽修企业的用人需要。李木森强调“职业道德与劳动保护相挂钩,比如学生在维修操作前先放一块护板,以免划伤车漆,实际上这是一种职业道德的引申。学生修车时,不能把没有坏的部位碰坏或修坏。”记者有感于李木森的谨慎,以小见大,不难想见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还有更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此外,老师们每年寒暑假都会深入到4S店或维修厂,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从哪些方面重点培养学生;还有定期举办一些座谈会,把企业人员请进学校进行沟通。这样,老师到企业中去,企业到学校中来,形成良好互动。此外,学校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赛前培训对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岗位有着切实的帮助。如果学生取得名次,企业会比较看中。即使学生没取得名次,毕竟参加过大赛,其心智较为成熟,企业也看重学生有过这样的经历。公交技校展出历届出色的学生名单,在开学典礼或学生去企业实习前,请业内做得较出色的毕业生回来做报告,这对在校学生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
临近学生毕业,李木森对学生有着浓浓的惜别之情。做代课老师,可能接触学生不多,即使遇见与自己很投缘的学生,也是少数。但是作为班主任,李木森带有很多学生,每个学生的性格又不尽相同。对于活跃的学生,李木森会告诉他们到单位应该怎么样;对于踏实的学生,李木森也把自己的建议说给他们听,恨不能倾其所有的见识与阅历一一告之学生。对于学生而言,李木森的话语好似父母的嘱托。“希望学生干的最好,那样我也无比光荣;学生工作得不好,我会自责自己是不是哪里没有讲到。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教了三年,感情很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木森在教育岗位上,默默地耕耘着,也收获着。他身教重于言教,爱生如子,诚恳而真挚。他是广大汽修教育战线上的一员,也是许许多多汽修教师的精神写照。在我们日益关注汽修人才的今天,也请把目光投向这些甘当阶梯、辛勤可爱的园丁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