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变电站状态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2014-04-24海发林
摘要:根据设备目前的工作状况,进一步对设备进行状态检测,然后借助状态监测等手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诊断设备的健康状况,一方面把握最佳的维修时间,另一方面提升了维修的技术含量。对设备进行状态维修,其目标主要是:确保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设备运行时出现损坏。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熟练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是重点,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理想的维修效果,进一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状态监测 在线检测 设备维护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网的规模逐渐扩大,对输变电设备来说,如果按照传统的检修模式对其进行检修,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检修质量有限。通过状态监测的方式对设备进行检修,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电网精益化管理的需要,同时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降低了运营成本。
1 超高压变电站一次电气设备的配置与特点
配置设备对于超高压变电站来说,是其运行的基础。对于敞开式超高压变电站来说,其配置主要是一次设备,该一次设备通常情况下由主变压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断路器等组成。然而对于GIS超高压变电站来说,其配置也是一次设备,该一次设备包括主变压器、GIS或HGIS组合电器等。
对于超高压变电站配置的一次设备来说,其内绝缘设计主要包括:油纸组合绝缘(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和SF6气体绝缘(SR断路器、GIS或HGIS组合电器等)。通常情况下,电气、机械和热性能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还要考虑系统过电压等外部因素。因此,为了确保选择检测解决方案的可靠性、全面性、成熟性,通常情况下,需要结合所配置的一次电气设备的实际情况。
2 超高压变电站状态检测的技术经济分析
对变电站设备通过采用状态检测技术进行相应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两点:
一是研究分析被检测设备的重要程度,二是对检测系统的成本效益进行研究和分析。通常情况下,如果超高压变电站比较重要,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该变电站一旦出现故障,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造成大面积的停电,或者直接威胁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慎重考虑状态检测的策略;并且在考虑检测系统投入收益的过程中,对于主设备的故障成本等一并进行考虑,而不是对主设备的购置费用进行简单的考虑。
通过在线的方式对单台设备进行监测,还是对整个变电站进行综合监测,通常情况下,需要结合供电的可靠性。其主流是对整个超高压变电站进行综合监测。但是,在规模庞大的电网系统中,由于不同地位的变电站停电带来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分析故障风险。如果变电站处于一般地位,通常情况下,通过在线的方式对变电站内重要地位的设备进行监测。
3 设计超高压变电站状态检测系统的框架
目前,通过采用离线试验技术、带电巡检的检测技术和连续的在线监测技术对超高压变电站进行检测。
①通过采用离线试验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获取设备的状态信息。
②通过带电巡检的检测技术对设备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在定期或不定期的条件下,通常情况下需要借助人工的方式获取设备的状态信息。
③通过采用连续的在线监测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检测, 借助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动地实时地获取设备的状态信息,与前二种技术相比,本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设备实现了“全真”检测。
4 选用超高压变电站状态检测手段的原则
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设备检测技术发展方向。因此,在选择在线监测手段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遵守成熟、有效和可靠的原则:
①能够对设备进行连续监测,同时能够记录被监测设备的状态参数,并且对电气设备的状态变化进行有效的跟踪,同时能够对潜伏性故障进行预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事故的发生。
②在接入原则方面,被监测主设备的关键结构设计和联接方式不能因监测系统而发生改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对主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构成影响。
③监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长期稳定、安全可靠地运行。对于在户外安装的监测单元和通信线路来说,能够与恶劣的气候条件和电磁环境相适应,并且监测装置的正常使用不受影响。
5 结语
建立状态检测系统对于重要的超高压交流变电站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离线试验、带电巡检和在线监测数据的集成管理的方式对超高压交流变电站进行状态检测。通过实施状态监测系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建设设备的状态检修数据中心奠定基础,同时为突破超高压变电站检修管理模式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电网设备状态检测技术应用典型案例[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荣命哲,贾申利,王小华.电器设备状态检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廖兴荣.超高压变电站状态检测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
作者简介:
海发林(1986-),男,宁夏固原人,回族,助理工程师,大专,电力系统与自动化专业,目前研究方向:电力系统与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