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远见
2014-04-24
伯通
SCI,即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于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这个世界著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亦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能够在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论文,几乎成为全中国所有沾带科研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成绩和才能衡量的主要指标。
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无论怎样评价知识分子们对学术期刊的渴求都不过分。中国的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集,一年能够发表130万篇论文,这几乎与SCI所收集的不相上下——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2013年6月和12月间,一个名为MDPI的“瑞士第二大出版商”与中国科协进行了高层互访,称要为“中国科技期刊建设提供质优价廉、定制化的合作出版服务”。然而奇怪的是,这个拥有127份“网络杂志”的MDPI,其12名管理团队中有半数是中国人,并只在北京和武汉有两个编辑部,共雇用了至少140名中国员工。
更有趣的是,自2008年来,MDPI来自中国的论文占其总量的14%,仅次于美国。在其收费最高、同时刊发论文数量最多的四份主要期刊中,来自中国的论文量全部遥遥领先高居第一,与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一个可以清晰判断的事实是,这个“瑞士第二大出版商”是靠中国学术机构和论文发表者养活的。
这就不能不让人联想起“开中国民间开源期刊先河”的周怀北博士。其作为美国科研出版社(SCIRP)的幕后老板,推出了这个短短一年就“创办”了上百份“国际学术期刊”、名义在美国实体在国内的出版平台,“打着国外期刊社的牌子,躲避监管,利用其资源,在大陆疯狂扩张”。
在学术期刊评论领域的专家、科罗拉多大学副教授Jeffrey Beall所列的黑名单中,周怀北的SCIRP榜上有名。这个“问题出版商列表”同样收录了MDPI,理由是“我认为包含大量弱评审论文的MDPI仓储式期刊主要被用于为晋升和任期目的发表论文,而不是为了传播科学”。
事实上,MDPI走的是标准“开源期刊”赢利模式——阅读者免费,发表者收费。其所发论文均为免费电子版(无印刷版),但向作者收取高额处理费和编辑费。MDPI有一个详细的明码标价表,文章处理费和编辑费最高达13072元,最低也要1816元,平均约5000元。多年来合计发表3万余篇论文,估计已经敛财上亿元。
那么,MDPI的学术水平又该如何评价呢?新浪微博网友Fujiaa写道:“好奇心害死猫,在邮箱里搜了一下,发现MDPI期刊在过去三年里曾经向我约稿过28次,其中Materials和Polymers多次邀请我撰写special issues,每次费用是1300瑞士法郎。作为一个沦落为家庭妇女的水货博士,我深深决定还是做饭去了。”
近四年来,MDPI每年新办二十多份刊物,如同上文提到的Polymers,其刊物名称,多为在知名杂志名称后面,加上一个“S”。如Cells、Cancers,在这些山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列在作者的简历上,也就可能鱼目混珠。SCI被戏称为“Stupid Chinese Index”,很大程度上,有MDPI们的功劳。
更有趣的是,为了刷影响因子,MDPI旗下的期刊自引用现象极为严重,以《Marine Drugs》为例,其5年自引率高达26%。而MDPI自列的“十位诺奖编委”中,大部分为虚构,有3人明确否认。
那么,究竟是何方神圣在运作MDPI?
随着网友们调查的深入,林树坤,这位现居瑞士的湖北人浮出了水面。1989年,由于涉嫌剽窃原工作单位的研究成果,林树坤被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化学系开除,被网友评价为“学术作假者,中国大陆学者里面,林博士算是元老了”。
此后,林树坤转战学术期刊出版,并以化学博士的身份取得了青岛海洋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授和硕士生导师头衔。在被网友人肉后,林树坤已经删除了自己在MDPI官网上的中英文简历。
2008年,在为旗下的“传感器学报”(Sensors)邀请编委时,林树坤在邮件中写道:“担任编委要作很多事,但是我不麻烦您作任何事。”而正是这样一个组织,却赞助了某网站的“科学精神奖”。但愿MDPI和林树坤的敛财术被披露后,能让国人盲目追逐“SCI论文”的狂热降降温。
问题出版商MDPI敛财有术
【点评者说】在新浪微博“独立调查员007”大揭MDPI与林树坤之后,很奇怪为什么严肃的调查媒体没有跟进调查,这无论证实证伪都是大新闻啊!新闻敏感哪儿去了?真是一些谜一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