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隐性体育行为的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2014-04-24肖舒鹏骆理俊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3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3
肖舒鹏,骆理俊(.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
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隐性体育行为的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肖舒鹏1,骆理俊2
(1.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部分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研究,以寻找为进一步提高他们身体健康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为相关部门制订教学计划或政策提供建议。研究认为:1)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在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时,主要集中在体育课考试项目和非剧烈性运动项目上,在其他的项目的选择上主要依据是自己的兴趣、爱好;2)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虽然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但是健身仍是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主要的体育价值取向;3)在体育兴趣的选择方面,男生稍高于女生,对于体育的热情也更高。
体育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高等学校
体育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内脏器官患慢性病、严重运动损伤、先天或后天患有身体功能性障碍、体质偏弱等原因不能参加正常体育锻炼的群体[1]。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认为,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即由于在身体及心理上处于弱势,导致在运动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该学生群体主要有以下2个特征:1)身体有疾患、伤残;2)由于自身运动能力低下、体弱、心理素质差等原因,导致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出现障碍。
体育行为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隐性体育行为和显性体育行为。其中,隐性体育行为是内在的、心理的体育行为,其对显性体育行为具有导向、驱动和支持作用,主要由体育动机、体育价值观、体育态度等组成[2]。由此可见,隐性体育行为对于体育弱势群体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参与体育运动动机,并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主动获得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对此展开研究,将为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健身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隐性体育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等4所高校的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 “体育弱势群体”、“隐性体育行为”等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及优秀硕士、博士论文近30篇;查阅《行为科学》、《体育行为学》、《体育教育学》、《中国体育社会学》、《运动心理学》等相关书籍,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借鉴,为本研究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基于研究的实际需要,遵循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向专家咨询了问卷调查的内容和问卷设计的相关问题,并在调查问卷正式形成前,为确保调查问卷的有效性,请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问卷进行全面审核评价,并进行了效度和信度的全面检验。
1)问卷的设计及问卷内容。所选取的调查问卷,主要参考了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相关研究成果中的调查问卷,并在初步了解了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得到有关专家的指导与建议,对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及相关教师、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结合专业理论及本研究方向进行设计。
2)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根据研究需求,通过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及学生辅导员对南昌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南昌航天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共4所高校的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分别发放调查问卷103份、98份、99份和101份,共回收问卷386份,问卷回收率为96.01%。其中,有效问卷378份(男生221人,女生157人),问卷有效率为97.92%;针对教师共发放调查问卷53份,回收问卷51份,问卷回收率为96.22%,其中,有效问卷51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3)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评定的方法,对问卷内容相关的逻辑性、合理性及问卷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效度检验,请来自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等4所大学的21位专家对问卷进行全面评价,并根据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必要的修改及补充。相关专家进行检验与评测后,一致认为本研究的内容能通过调查问卷较好地反映出来,而且,问卷调查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际意义。
4)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进行信度检验,重测结果显示,问卷1的相关系数R=0.81,问卷2的相关系数R=0.84,说明问卷的可信度能够满足研究需要。
1.2.3 访谈法 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分别设计针对高校体育教师、学校领导以及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访谈提纲(访谈对象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专职教师11人、学生36人),进一步获取了研究需要的可靠资料。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和SPSS软件对调查得来的数据进行整理,用百分数的形式对统计资料进行一般性描述,并对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锻炼动机 体育动机是指推动体育锻炼主体从事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并且维持这些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和主观动机,它是客观体育需要在人们内心的主观反映[3]。当出现这种体育动机时,学生就会对体育活动产生渴望学习或者参与的浓厚兴趣,在锻炼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及坚强的意志力。
调查结果(见表1)反映了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在体育动机上的多样性。体育弱势群体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包含了“为了健身”、“完成体育课任务”、“丰富文化生活”、“满足兴趣和爱好”、“为了治病、康复”等多个方面。其中,有313人选择了“为了健身”,占82.8%;有148人选择“完成体育课任务”,占39.1%;有157人选择“满足兴趣和爱好”,占41.5%。通过计算,选择这3项的人数达到618人,在所有的项目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根据马斯洛对需要层次的分类,可以将“健身”归为生理性动机,将“满足兴趣爱好”以及“为了培养意志品质”归类为自我实现性动机,将“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归类为社会性动机,将“为了完成体育课任务”归类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尊动机。据此,可以进一步看出,健身性动机相对于其他动机的选择优势在于:1)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具有强烈的健身欲望;2)体育最重要、最根本的功能依然是健身。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自尊、自我价值需要的动机的学生超过了总人数的1/3,这表明:我国教育手段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今后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综上所述,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既具有与普通高校学生一样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例如,“健身”、“丰富文化生活需要”、“满足爱好”等,也具有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动机,例如,“治病、康复”、“为了改变体形”等。上述分析表明:体育弱势群体在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动机不仅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而且还带有强烈的功利性。
表1 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动机
2.2 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上体育课的态度 态度是一个比较持久的个人的内在结构,由认知评价、行为意向、情感体验等3个因素构成,其不仅是个体对外界刺激发出的反应受到自己态度的调节,还是个体反应与外界刺激之间的一个中介因素[4]。
调查结果显示(表2):选择“非常积极”的学生有34人,只占总人数的8.9%;选择“一般”的学生有134人,占总人数的35.5%;选择“积极”的学生有97人,占总人数的25.7%,这反映出体育弱势群体对体育学习的态度总体上呈现良好态势,但是选择“消极”和“非常消极”的共有113人,共占总人数的29.9%,这一部分的比重占到了总人数的近1/3,从而也反映出这部分体育弱势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厌学倾向,并通过访谈了解到,厌学倾向主要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畏难情绪较大、注意力分散等,这将会导致故意请假次数较多、考试只满足于及格、对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只是勉强完成、很少参加课外活动、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等。
表3 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统计
表2 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上体育课态度的统计
2.3 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锻炼兴趣 体育兴趣是人们认识和选择体育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它不仅影响着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且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5]。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可以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能激发学生主动认识体育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表3):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中对体育锻炼感兴趣的比例相对较大,男生有98人,占男生总数的44.3%;女生有41人,占女生总数的26.1%,男生明显高于女生,且锻炼的热情也更高,对此,在日常教学和组织体育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继续以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项目设置等激发并保持男生的锻炼兴趣;同时,应重点挖掘女生的锻炼兴趣,激发她们正确的参与动机,使更多的女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行为,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有19%的学生选择了不感兴趣或根本不感兴趣,这表明,在这些学生看来体育课对于他们是多余的,他们认为自己本身就有残疾或其他疾病,自身的行动受到限制,本来就会受到其他人的讥讽或嘲笑,上课或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就更容易被人发现自己的短处,种种原因导致了他们对体育锻炼产生了逆反的心理。这种现象正是体育工作者针对体育弱势群体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4 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体育价值观主要是指社会和人们对体育的认知观念,它决定人们体育锻炼行为的舍取[6]。体育弱势群体对自身的作用和体育行为的意义认识不清,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等体育锻炼行为就是为了完成体育课达标任务,导致其自身对于体育锻炼的内在积极性相对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表4),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价值观的认知程度主要包括健身价值、娱乐价值、人际交往、教育价值、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等6个方面。从表4中可以看出,有289人选择了“健身价值”,占总人数的76.4%,由此可知,“健身价值”在体育价值内容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价值观的主要取向还包括人际交往、教育价值和娱乐价值,选择率分别占35.9%、38.3%和61.1%。值得注意的是,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对于体育的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认同感较低,选择这2项的学生共有113人,仅占总人数的29.7%。结合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的调查结果——“健身”作为弱势群体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第1选择,“健身价值”作为主导价值取向也是完全合乎情理的。长期实践表明,体育活动不仅是加强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强师生、朋友、学生之间的交流,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学生还可以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教育和启发,从而使他们全面发展自己。由此可见,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在体育价值观念的选择上呈现出日趋合理的发展趋势,能够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体育对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价值,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体育对健体、强身的基本功能。从调查结果中还发现,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的选择取向意识较为薄弱,从而说明他们的体育价值观也同样存在滞后性,在体育价值的认知上知识背景还有待加强。
表4 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从隐性层面上看,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呈现多元化状态,虽然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但是健身仍是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主要的体育价值取向;在上体育课的态度上表现的不够主动,上课无精打采,畏难情绪较大,注意力分散,甚至出现厌学的倾向;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在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时,主要集中在体育课考试项目和非剧烈性运动项目上,在其他项目的选择上主要依据是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在体育兴趣选择方面,男生稍高于女生,锻炼的热情也更高;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在体育价值观念的选择上呈现出日趋合理的发展趋势,能够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体育对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价值。
3.2 建议
3.2.1 建立健康档案,实施“1+N”互助锻炼模式 在新生入学时,以学校体育学院或体育系为单位,通过体能测试对体育弱势群体的人数进行统计并建立健康档案,挑选一部分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与体育系的学生建立锻炼链接。在日常的体育锻炼中,1)体育弱势学生可以向体育系的学生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体育知识及实用的锻炼方法,从而更加有利于提高锻炼的效果;2)体育系的学生在帮助体育弱势学生的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此模式可以有效实现双方的互惠共赢。
3.2.2 进一步提高健身效果,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应注意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体育人文科学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基于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需要开展体育活动,尽可能地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加强对体育弱势群体关于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多形式、多手段提高他们的体育意识,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同时,组织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在体育项目的设置上,针对病、残、肥胖、体弱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运动强度、运动量等因素,适当安排一些比较新颖、活动量小的适宜的运动项目,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彭敏.试谈体育教学与弱势群体[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65-66.
[2] 金健秋,徐国宏,尹海立.大学生体育行为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7):33-35.
[3] 张力为,仁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5-67.
[4] 刘一民,孙庆祝,孙月霞.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25-27.
[5] 徐家林.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态度、兴趣与体育锻炼行为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19(4):34-35.
[6] 唐照华.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行为的杠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20(4):67-71.
Research on Recessive Sports Behavior of University Sports Vulnerable Group Student—Taking Jiang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XIAO Shu-peng1,LUO Li-jun2
(1.School of Sports,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13, Jiangxi China;
2.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Nanchang 330013, Jiangxi China)
Adopting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and interview, this thesis investigates and studies curr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 l uencing factor of sports behavior of sports vulnerable group student in some universities in Jiangxi province, so as to look for effective way to further improve physical health and provide proposals to relevant authorities for teaching plan and strategy formulation. Research shows: 1) When choosing sports practice discipline, sports vulnerable group student mainly selects physical education test and non-strenuous discipline. Other discipline selection mainly according to personal interest and hobby. 2) Although exercise motivation of sports vulnerable group student is of strong utilitarian, bodybuilding is main sports value orientation of sports vulnerable group student. 3) In aspect of sports interest, male is higher than female, and with higher sports enthusiasm.
sports vulnerable group; recessive sports behavior; university
G806
A
1004 - 7662(2014 )08 - 0021 - 04
2014-06-20
肖舒鹏,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