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美国学者眼中的“第五个现代化”

2014-04-23华世平

人民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美国政府现代化政府

华世平

治理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前,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产生诸多问题, 如低效率等,积重难返,需要长时期的调整。而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政府管得过宽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民众对政府的期望过高,容易把自己由于社会转型错位引起的不遂意状况归于政府,而迁怒于政府,如下岗、医疗、子女教育等。同时,中国社会当前不同阶层的利益也日趋多元,需要有与之相应的多元的社会结构。

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申,中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事实没有变,发展生产力仍然是工作重点,改革要进一步深化。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几年里,中国权力的流向基本上是从政府流向社会和市场。当前,仍然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物的管理。要让市场在调配资源方面起决定性作用。这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种多元的价值。

这种对于多元的认同是基于超越国家的现代化而言。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现代社会都是多元社会。在西方社会,“多元主义”(pluralism) 是很重要的价值观。多元社会的优势之一是国家能够调动各个阶层的积极性,减少了对政府的压力。比如,美国在过去三十多年,工薪阶层的工资,扣除物价因素,几乎没有增长。美国人民并没有把这些情况归于政府而迁怒于政府。这对社会稳定是有好处的。在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中,美国人的抗议是以2011年“向华尔街进军”为代表的。但抗议者的矛头所指主要是大银行家,而不是美国政府。相反,人们普遍要求美国政府更多地起到监管作用。

治理现代化与法治

治理现代化的提出还基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比如,在这一时期,中国在治理主要内容之一的依法治国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三十几年来,中国不仅建立了基本上适合自己的法律体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同世界先进国家的法律体系接轨。直到最近,海外法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现在的法律系统是 “法制”(rule by law),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 (rule of law)。作为中国“大政府”传统的一部分,中国自古历来都是“法制”。但在近年,情况已经开始有所变化。如最近世界银行在评估中国时,用“法治” (rule of law)来描述中国的依法治国,而且,调查发现,中国法治的发展水平同世界同等发展国家差不多,百分位数都是大约四十。也就是说,国际社会对中国法治建设的保留态度开始有所扭转。

治理现代化与社会制度

治理现代化是继中国提出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它是超越社会制度的,不是西方的专利。

治理现代化所包含的简政放权同国家制度的性质没有必然联系。比如,从政治文化角度看,美国人对政府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美国政府在建国初期很弱。这同美国建国的基础有关:美国早期的移民是为了躲避英国政府在宗教方面的压迫才冒着生命危险远渡重洋到北美大陆来的。大部分美国人信奉的宗旨是“最好的政府是管得最少的政府”。美国直到1913年都不向人民收取个人所得税。美国政府的开支在那时主要靠很有限的关税,因而在政府在人民生活中起的作用很小。美国政府在传统上是典型的“小政府”。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美国政府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比如,现在一般美国人的个人所得税大约占收入百分之三十。如此庞大的税收使得美国政府能够强有力地干预社会。但与此同时,美国的政治制度却越来越民主:美国改革了选举制度,使过去没有选举权的穷人,没有文化的人获得了选举权。美国1960年代的“民权”运动使少数民族能够参加国家的政治活动。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政府的大小强弱同民主的程度没有必然联系。

但即使现在,美国政府比起多数西欧国家政府来说也算弱的。这与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传统有关。比如法兰西民族是一个有政治浪漫传统的民族。1789年旨在彻底重建国家制度的“法国大革命”就是例证。直到现在,法国政府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远远大于美国。法国人个人交的所得税,比美国人高。法国政府功能也比美国大。但这不等于说法国比美国民主,或反之。

虽然从总的来说,思想多元有利于民主。但多元的价值观总是要反映在具体形式上,不同国家有所不同。在思想多元方面,美国教育系统的教科书比起法国的教科书来更为多元。这种多元和包容确实使美国学术界充满活力。但在其它一些方面,法国看来比美国多元。法国的多党制使法国政府比美国政府在意识形态方面更具代表性。比起美国旨在追求社会稳定的两党制,法国的多党制使得更多的有不同意识形态倾向的人在政府内发声。总之,从反映思想的某种形式并不能简单得出美国或法国更民主的结论。

治理现代化的历史文化考虑

治理现代化顾名思义是现代的东西。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具有挑战性。

具体讲,这种对多元价值观的认同和简政放权受到两方面的挑战:第一是思维方式上的。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由于地理和历史上的原因,倾向于一元论。中国地理上是封闭式的:中国东面和南面是太平洋和印度洋,北面是蒙古高原,西面是沙漠,西南是喜马拉雅山。由于这一封闭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上中国周边国家的发展水平低于中国,传统上中国人的思维是:“中国等同于世界”。中国人传统上认为真理和与之联系的权力只有一个源泉。

治理现代化在文化上的第二个挑战是中国的“大政府”传统。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同欧洲、日本等国的封建制不一样。中国中央政府的权力远远大于欧洲和日本,是“大一统”式。中国用于国防的长城,以及用于农业的灌溉系统是世界上当时最发达的。这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是办不到的。中国的情况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更不一样。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建立起了同现在意义差不多的国家。而非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直到一个世纪以前,只知道村庄、部落,而不知国家为何物。

中国人传统上这种一元论的思维方式和“大政府”传统显然同具有多元思维方式、以简政放权为主要目的的治理现代化有所冲突。

治理现代化的前景

海外媒体对治理现代化的反应有的很兴奋,但有的对它的施行期望不高。这种情况同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的内容有关系。

治理现代化是根据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的,而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非常复杂。这一方面是因为对目前的发展状况本身的准确评估就不容易;另一方面同世界相联系的中国经济社会形势又瞬息万变。因而,政府的放权是有步骤,有节制的。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强调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又重申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治理现代化这一方略是有很大灵活性的,既指出了国家在2020年以前的总的发展方向,又留有余地。

另一方面,以多元为内涵的治理现代化,是基于中国人民作为不同阶层有不同利益的考虑。但作为中华民族这个整体,中国人民又有共同利益。因而,对多元价值观的认同也不是绝对的。这一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也有反映。

治理现代化不仅基于当前国家的需要,也受文化传统的制约, 特别是前面讲到的中国人一元论的思维方式和“大政府”的传统。中国下岗工人会说:“现在国家不管咱们了”,而以个人主义为政治文化主流的美国则很难遇到这一情况。国家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人民心理的承受能力。

(作者为美国路易维尔大学政治学终身教授,陕西省“百人计划”学者)

责编/张潇爽 美编/李祥峰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国政府现代化政府
边疆治理现代化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美国政府对华北伪政权出笼的关注及应对
美国政府工程采购合同管理的主要做法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经验与启示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