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唱法身份认同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
2014-04-23廖星麟
廖星麟
摘要:中国民族唱法的形成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各朝各代都有着优秀的演唱艺术,尤其是近现代向西方美声唱法学习使得民族唱法在发声技术上得到很大提高。后来将西方美声唱法发声技巧和传统声乐艺术养分结合起来的民族唱法,更是质的飞跃。形成了现在最具科学发声原理、最具民族特色的中国民族唱法的演唱形式和风格特点。民族唱法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而美声更是国际化的歌唱艺术。而将这两种唱法相结合形成了更为科学性的演唱,为中国民族唱法的在国内外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民族唱法 身份认同 历史经验 现实意义
中国的民族声乐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无论是民族作品创作、教学理论研究,还是演唱形式,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后,在民族唱法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的民族唱法发展非常迅速,技术和表演都得到很大的提高,民族唱法演出事业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全国各个系统多次举办的文艺汇演中民族唱法占重头戏,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也专门设立了民族唱法,民族唱法声乐专家也多次举办民族声乐研讨会。我国的民族唱法在歌唱方法上、曲目选择上、风格定位上都得到了提高。技艺精湛、风格各异的优秀民族唱法歌唱家也不断涌现。中国民族唱法显示出了勃勃生机,它以发声亲切自然、清脆甜美的色、宽广高亢的音域,具有强烈戏剧张力的演唱,占据了一定社会文化的舞台。为中国大众所喜爱,为国际声乐界所瞩目。
一、中国民族唱法身份认同的历史经验
(一)与时代同步体现时代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扶持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事业,建立了多个民族唱法教学团体,民族唱法专业学习得到保障。民族唱法教师队伍的培养,院系建设,中外交流,歌唱评论的开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一时期的民族唱法题材更为广泛,许多作品都极力表现新时代、新人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文革期间,民族唱法曾一度在“左倾”思潮的思想捆绑下,违反民族唱法要遵循的表演规律,片面地强调其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从属性,忽视艺术自身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在演唱方法上将现实主义形式化、绝对化,造成了音乐戏剧风格和表演样式的单一化。文化大革命后,音乐界迎来了思想大解放。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民族唱法工作者的演唱积极性得到空前的高涨,演唱了许多歌颂老干部,揭批“四人帮”的声乐作品。改革开放以后,歌唱家们对一些重大变革的社会问题深入思考,以艺术的形式,参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大讨论,客观看待社会问题,针砭时弊地批判与自我批判。进入新世纪,音乐文化呈现出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娱乐音乐、网络音乐、现代影视传媒影响着人们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族唱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观众光顾民族唱法的音乐会的次数越来越少,会唱的民族歌曲也少之又少。尽管如此,在一批歌唱家、作曲家和声乐教育家艰苦探索下,让民族唱法在戏剧功能、美学原则、艺术审美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得到创新。把疏远民族唱法的观众又慢慢拉回来,其演唱得到多数人的认同。民族唱法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并逐渐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喜爱的一种演唱艺术,并且建构成了较为科学系统规范的演唱体系。
(二)保持中华民族传统声乐独特个性
民族唱法身份认同以中国传统声乐文化为根基。中国传统音乐声乐优秀演唱元素,也是民族唱法独特风格形成的不可或缺的。民族唱法需要学习传统戏曲,但不能完全照搬其形式和手法,而应该是将它的美学原则与艺术方法融会贯通在演唱之中。如戏曲的“写意”,它的假定性原则、情理观,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对形式美的完美追求等等。民族唱法在内涵中体现民族精神,使演唱具有独特民族风格与民族气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独特的演唱个性才会有强大的竞争力,才能持续地生存和发展下去。中国民族唱法在与西方美声唱法的交流和对话中一定要凸显自己独特个性。个性是在比较中显现的,与西方的美声唱法相比较,中国民族唱法在演唱性格特征上是非常鲜明的。美声唱法讲究技术的统一性,重视技术的展示,演唱比较受声乐作品本身风格的影响。中国民族唱法则较具开放、包容性,重视发声技术而不是把发声技术当做歌唱的唯一追求。把发声技术看成表达内心情感的工具和手段,强调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演唱风格。尊重民族语言是其演唱风格的核心,融合民族情感是演唱的灵魂,充分体现了传统民族声乐的演唱特征。
(三)中西融合让中国民族唱法科学地发展
中国民族唱法一直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上前行,以民族化为根基,并且同国际接轨,走民族化与国际化共同发展的道路。宋祖英和周杰伦的合作,同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合作演唱,都预示着中国民族唱法同流行音乐并融合国际化的身份认同之旅。继承传统的民歌演唱方法和借鉴西洋演唱技巧,做到完美融合。很多新创作的歌曲难度很大,如果不借鉴科学的方法,就无法很好地展示歌曲的内涵。在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以后,这种演唱技巧不但让演唱者在演绎艺术歌曲、中西歌剧时游刃有余,而且令演唱民间民歌、传统戏曲等民族声乐作品时更加传神。中国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研究生彭丽媛,是一位不断追求创新的民族唱法歌唱家,她不但向老一辈歌唱家学习了中国戏曲、民歌,而且成功地探索了用美声唱法科学发声法来表现民族歌曲的歌唱方式。拓宽了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曲目范围,还能满足演唱大型民族歌剧咏叹调声乐作品,成为我国老百姓最喜爱的歌唱家。
二、中国民族唱法身份认同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民族唱法在中国现代音乐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中国民族唱法在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现代也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中国民族唱法在历史上曾创造辉煌的成绩,掀起多次演出高潮,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当年的“郭兰英迷”仍然怀念着她的演唱,一首首歌曲经典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中青年观众,更是耳目濡染地接触到中国民族唱法,民族唱法演唱的歌曲激励过一代的人。弘扬时代精神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人民的主题歌曲都是用民族唱法来演唱。中国中央电视台更是在两年一度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设立了民族唱法,传统佳节春天的演唱重头戏也是民族唱法,中国民族唱法逐渐走进每一个现代家庭的日常生活。endprint
(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绵延着几千年来的审美习惯,它体现出中国传统的音乐思想,包含着各个时代的人们的思想意识。把中国民族唱法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层面来审视时,我们就会发现民族唱法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画面,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内在情感和人文精神。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中国民族唱法就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内涵。歌唱方法上,从中国古代声乐理论中,汲取精华,从少数民族零散的音乐曲调中借鉴演唱技术,比如蒙古族长调、侗族大歌等,从而使演唱技术和演唱风格更加异彩纷呈。中国民族唱法演唱大量的民族民间歌曲如孟姜女调、茉莉花调、花儿等,为传承中国民间音乐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国民族唱法情感表现上,演唱中所流露出来的亲情、爱情、友情,使各民族的民族情感更紧密的融合。中国民族唱法蕴含的传统音乐文化精髓的价值超越了时空,是连系中华民族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三)民族唱法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音乐文化竞争力
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已日渐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竞争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民族声乐作为中华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一支生力军。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的文艺演出,民族唱法一直是重中之重。这种演出既是一种文化交流,更是一种文化竞争。每个国家更是想把自己的文化推介到国际上去,让外国认可其的优秀文化。身处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看待民族唱法。只有充分激发创造力,不断提高演唱水平,才能唱出有中华气派、民族品格和文化尊严的经典之作,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认同。民族唱法工作者努力创新民族声乐演唱风格,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汲取养分,处理好继承、借鉴、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中国民族唱法在新时期彰显时代精神。更好地满足欣赏着多层次、多方位、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立足国际舞台。
中国民族唱法应当把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歌唱方法和经验都吸收过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而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把科学演唱方法的普遍性运用到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特殊性当中来,最终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声乐演唱体系。在中国举行的国际声乐大赛,规定演唱中国作品,也是让越来越多的外国歌手参与到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中来。近几年,中国歌唱家到世界各地演出与交流不断增多,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音乐文化,中国民族唱法逐渐与国际接轨。中国民族唱法已逐步走向世界舞台,并且受到各国观众的欢迎和赞扬,中国民族唱法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传播到世界各地。
项目名称: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民族唱法的身份认同研究》(项目编11C119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2]张剑.他者[J].外国文学,2011,(01).
[3][英]约翰·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M].郭英剑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法]阿尔弗雷德·格罗赛.身份认同的困境[M].王鲲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