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疲软亟待政策与改革双驱动
2014-04-23沈建光
沈建光
3月PMI结束了此前连续3个月的下滑趋势,达到50.3%,比2月回升了0.1%,显示进入传统开工旺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所回暖。但今年3月PMI反弹幅度明显弱于以往,说明实体经济仍旧疲软,一季度GDP或将降至7.2%,而经济下滑风险加大之下,笔者预计,4月开始有望呈现积极财政政策与改革加速的双驱动格局,以使经济回归到合理区间运行。
3月PMI反弹幅度是以往最低。实际上,从2005年至今的9年时间里,3月PMI皆比2月有回升,最高时回升幅度达到5%,最低时也0.8%的增幅,平均为2.8%,而今年0.1%的增幅十分微弱,显示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
同时,不同类型企业依旧分化,中型企业运行最不乐观。大型企业PMI指数为51%,比2月回升了0.3个百分点。小企业PMI为49.3%,比1月回升了0.4个百分点,且两月连续回升,显示伴随着早前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营改增”以及对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力度加大,小企业也得到了一定支持。相对而言,中型企业似乎处于夹心层,PMI指数为49.2%,比2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且低于小企业PMI,境况值得关注。
从分项指数来看,12个分项指数中,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采购量、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库存、进口、从业人员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回升。而积压订单、购进价格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回落,其中购进价格指数回落最大,幅度为3.3个百分点。
其中,3月新订单指数与生产指数均比2月回升0.1个百分点,分别达到50.6%与52.7%,但相比于过去9年平均3.7、4.7个百分点的回升幅度,反弹程度实则有限。
而3月PMI的走势或也预示了其他主要经济数据的变化趋势,即受季节性因素影响,3月消费、投资、工业生产或整体上出现上升的趋势,但回升幅度有限。例如,工业生产方面,当前国内煤炭价格仍在下降,但日均粗钢产量有所回升,环比上涨2.85%,笔者预计3月工业生产或反弹至9%。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鉴于3月发改委加快投资审批速度,有望带动基建投资提升,但产能过剩仍旧困扰制造业投资,且二三线城市房屋库存压力凸显仍将拉低房地产投资,预计前3月累计投资到18%左右。
消费方面,部分城市汽车限号将汽车需求提前释放,但房地产相关消费仍旧疲软,预计3月消费增速或将达到12.4%。
对外贸易方面,3月反映制造业外贸情况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50.1%和49.1%,比2月反弹1.9和2.6个百分点,是个亮点,显示发达经济体复苏以及前期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影响。同时,接近三分之一的的企业反映当前新接出口订单已较2月有所上升,创2013年4月以来的最高,预示着后期出口有望企稳回升。
当然,数据方面,由于去年上半年存在资本借贸易渠道流入的行为,导致今年上半年出口数据或将面临较高的基数效应,因此,出口数据会受到影响,笔者预计3月出口增速或为1%,进口增速为5%。但相比于过去9年平均3.7、4.7个百分点的回升幅度,反弹程度实则有限。
通胀方面,3月购进价格指数持续下滑,降至44.4%,比2月回落3.3百分点,反映了当前需求偏弱的局面。而上游产品价格回落的趋势与3月高频工业品价格走势也相呼应。根据商务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来看,3月商务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环比下滑1%。同时,国际油价也有所回落,3月WTI油价环比回落0.9%,布伦特原油价格回落0.91%。在此基础上,笔者预计,3月PPI或将下滑至-2.2%,持续24个月处于通缩区间。
而终端消费品价格方面,从商务部食品价格走势来看,3月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整体下降1%,其中食用油、肉类、蛋类、蔬菜、水产品均在回落,特别是肉类与蔬菜价格降幅最为明显。粮食与禽类价格有所上涨,但整体上涨趋势不大。笔者预计,3月通胀比2月将有所反弹,同比增长或达到2.5%。但整体而言,笔者预计,今年全年通胀整体温和,工业领域通缩的风险不可小视。
总之,进入传统开工旺季,3月PMI与经济活动数据或许比前两个月有所反弹,但弱于以往的态势仍然值得警惕。笔者预计,一季度GDP或将降至7.2%,低于7.5%的政策目标。同时,从近期决策层的表态来看,对经济增长的担忧也有所加大。例如,笔者在3月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感觉到决策层多次提到风险与不确定性,危机意识明显增加,在笔者看来,这或预示着4月开始中国经济将呈现政策积极与改革加速的双驱动格局。
从政策方面来看,当前财政虽然名为“积极”,实则偏紧。例如,当前财政支出的速度慢于往年,1-2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长11.1%,高于去年同期3.9个百分点。而同期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长6%,远低于去年同期10.7个百分点,显示财政下放明显落后。笔者认为,未来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并且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大有可为,积极财政应尽快体现。
货币政策方面,2013年中国最大五家银行年报显示,去年五大行共减记了590亿元人民币无法追回的贷款,比2012年高出127%,且创过去10年最高,同时,银行坏账率提升且利润有所回落,均显示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当前金融压力已经不断加大。此外,考虑到企业中长期贷款意愿减弱,不利于实体经济,预计二季度降准的可能性较大,而这一更为积极信号的释放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最早或发生在4月。
而从改革来看,部分对稳增长有利的改革也需要加速推进,以释放改革红利支持经济增长。早前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多部委领导也曾就未来中国改革的方向给出指引,包括通过创新与跨区域合作化解产能过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推进新型城镇化,以京津冀一体化为突破口化解城市化发展困局;以及加大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促进公平并提升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等等。
总之,笔者认为上述政策不仅有利于调结构,也对稳增长有重要作用,需要抓紧落实。而在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只有适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与释放改革红利,才能保证中国经济回归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