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西:中国工业大遗产(二)
2014-04-22初国卿
□初国卿
沈阳铁西:中国工业大遗产(二)
□初国卿
一
21世纪,古老的工业文明痕迹在许多城市和乡镇消逝。那些曾是人类文明骄傲和带来生活巨变的厂区、厂房、烟囱、机器,在岁月的侵蚀下变得支离破败、锈迹斑斑,成为许多城市管理者眼中破败和陈旧的改造对象。于是,在商业开发和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大量工业时代的典型建筑在推土机扬起的尘烟里夷为平地;数不清的老机器、旧零件被当作废铁卖到炼钢厂里,代之而起的是城市广场、商业中心、写字楼或是住宅小区。所有的城市几乎都是一个模式,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于是,享受了高度现代生活的人们,在落日余晖和华灯初上的不经意间,想起了飘浮在朝霞暮霭间的工厂烟尘,想起了上下班时流水般涌动的自行车潮,想起了老火车那蒸汽轮机发出的喘息声和“哐啷哐啷”的轮轨声,想起了大油罐、大汽锤、大铸件、大锅炉,由此生发出对旧时生活和旧时月色的怀想。
相比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和丰厚的古代遗产来说,工业遗产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但其所承载的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信息,所凝聚的人类艰苦奋斗、发明创造的精神根脉,所影响的人类数量,所呈现的推动社会各个时期经济繁荣、文明进步的价值,要远比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大得多。
在沈阳,将工业遗存作为遗产来对待,是从铁西开始的。
在纪录片《铁西区》中“崩溃的世界”,从2002年6月开始重获新生。沈阳市决定将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二为一,“东搬西建”,将铁西部分老企业迁至开发区,腾出城区土地发展商贸、住宅、文化等第三产业。
从那时起,不到6年的时间,铁西彻底改观,高楼林立,绿地成片,街区整洁,一片繁华景象。昔日大工厂云集的“下岗一条街”北二路重振雄风,百余家汽车“4S店”构成了一道最为亮丽的现代商业景观,搬迁后的大工厂集中在伸向海岸的开发大道上,呈现出现代大工业的气派与壮观,铁西区一跃发展成为东北的第一经济大区,同时还获得了“2008联合国全球宜居城区示范奖”,成为我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区。
重要的是,搬迁过程中,铁西尤为注重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浓彩重墨,大手笔地规划创意,使今天的铁西在工业遗产保护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2年5月18日,中国工业博物馆在沈阳市铁西新区落成,“大遗产”的概念由此植入世人的知识领域里。
二
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不仅有长城、故宫、兵马俑这些见证着人类记忆的文化遗产,不仅有九寨沟、黄山、庐山这样印记着风光之美、天地人和谐共生的自然遗产,而且还有着工厂、车间、机车、钢炉、机床等人类现代发明与钢铁文化所凝聚成的工业遗产。所以在重塑铁西的过程中,不仅要创造一个适合人居的新世界,同时还要将铁西的魂与根留下,将百年来铁西人的艰辛与创造、汗水与荣耀、痛苦与梦想留在这里,通过那些为共和国做出重大贡献的厂房、车间、机器和创业者的点点前尘影事来,构筑一个新型的工业遗产群,从而为世人留下一份标志着共和国工业起源与工业文明以及铁西区精神脊梁和人格魅力的大遗产。
2003年,由同济大学城市发展战略与管理研究院和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的《沈阳铁西新区战略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了这样的战略理念:“为沈阳城市提供了一条充分利用遗存资源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历史文化品味、达到树立沈阳‘后工业之都’、‘多元历史文化国际都市’城市品牌形象的途径。”
2003年铁西区规划委员会曾对全区工业遗产的家底做了一次全面的普查。由沈阳建筑大学300余位师生完成。他们利用寒假,在建设大路以北采取拉网式的普查,走访了几百位工厂领导和老工人,经过近一个月的走访,师生们的调查笔记和报告摞了有一米高。经过同济大学城市发展战略与管理研究院、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铁西区政府最终筛选认定,1949年以前的包括沈阳冶炼厂、机床厂、啤酒厂、重型厂、铸造厂等铁西有特色的52处工业遗存应当永久保留。
三
2006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前一天,4月17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在江南的无锡举行。论坛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宣言里对工业遗产做了这样定义:“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工厂、车间、磨房、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相关工业设备,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这可以说是中国官方的定义。
国家文物局随后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大意说,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传统工业或迁离城市,或面临“关、停、并、转”的局面,各地留下了很多工厂旧址、附属设施、机器设备等工业遗存。这些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对于传承人类先进文化,保持和彰显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无锡建议》开始,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开始受到国人的重视。但工业遗产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比例较低,而且家底不清,对工业遗产的数量、分布和保存状况心中无数,界定不明,对工业遗产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保护理念和经验严重匮乏,措施也不得力。很多人还认为近代工业污染严重、技术落后,应退出历史舞台。不少工业遗产首当其冲成为城市建设的牺牲品。
四
经过几年的努力,铁西人在工业遗产保护上终于初见成果。2009年9月,铁西与天安门、南京长江大桥等入选“大国印记:1949—2009中国60大地标”,成为获此殊荣的全国唯一城区。2009年10月,国家科技部等18个部委授予沈阳铁西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2010年2月,国家工信部授予铁西“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2年5月18日,随着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开馆,铁西在工业遗产保护上终于铸就了一座厚重的历史丰碑。
这是铁西区得天独厚的大遗产,它负载着铁西城区成长壮大的记忆,是铁西历史上一段最为辉煌和荣耀的见证,是铁西人、沈阳人和共和国建国之初那一代人精神和伟大人格力量的象征。它的历史价值以及它对未来的影响与感召,是我们这一代人所无法评估的。说不定哪一天,甚至不会太长的时间,铁西52项工业历史遗存,就会以整体或是单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工业遗产项目里。(未完待续)
责编/晓晴
在新中国建国之初的工业史上,铁西工业留下了一笔最为辉煌的记录:
1949年6月,沈阳机床一厂:生产出了6英尺皮带车床,为共和国第一台工业机床。
1949年10月31日,沈阳重型机器厂:2号平炉炼出了共和国第一炉钢水。
1949年,沈阳变压器厂:中国第一套万伏高压线圈。
1950年,沈阳机床厂:中国第一枚共和国国徽。
1950年,沈阳变压器厂:中国第一个万伏级高压线圈。
1951年,沈阳橡胶三厂:中国第一批航空轮胎。
1951年,沈阳空压机厂:中国第一台风冷电固式空压机。1952年,沈阳重型机器厂:中国第一台5吨蒸汽锤。
1952年,沈阳高压开关厂:中国第一台3000瓦水轮发电机。
1953年,沈阳变压器厂:中国第一台13.5万千伏安单机变压器。
1955年,沈阳桥梁厂:中国第一台25吨塔式起重机。
1956年,铁西肇工街煤气二厂:中国第一座2.8万立方米的煤气贮藏罐。
1956年,沈阳滑翔机厂:中国第一架新型喷气式飞机。
1957年,沈阳拖拉机厂:中国第一台18马力蒸汽拖拉机。1957年,沈阳滑翔机厂:中国第一架高级滑翔机。
1958年,沈阳第三机床厂:中国第一台四轴自动车床。
1958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中国第一台精密丝杠车床。
1958年,沈阳变压器厂:中国第一台KSO-2.5矿用干式防爆铝线变压器。
1959年,沈阳重型机器厂:中国第一台750厘米初轧机和四轮冷轧机。
1959年,沈阳低压开关厂:中国第一套大型轧钢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
1959年,沈阳水泵厂:中国第一台立式大水泵。
1959年,沈阳变压器厂:中国第一台SFD90000/110巨型变压器。
Tiexi,Shenyang:Big Heritage of China’s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