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
2014-04-21王苏吴彦成
王苏 吴彦成
摘要:伴随我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脚步的越迈越快,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而高层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取决于施工质量的好坏,因而控制工程施工质量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此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工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我国经济发展状态良好,从而进一步加快了人口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但是矛盾随即产生,城市人口激增,导致城市空间不足,由此我国的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存在有施工较快、自重较轻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选择使用高层结构。与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相比,主体结构在属性上强度更高、自重更轻且施工更快的优势。
一、几种常见的高层结构施工方案
伴随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施工方案也层出不穷,建筑施工过程中,设计师们不断地对施工方案进行改进创新。在现代的建筑工程建设中,常用的高层结构施工方案有如下几种:
框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梁、板、柱都采用现浇法进行施工的就是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是现浇法,所以框架结构的整体性非常好,但是在施工时工作量却比较大,而且模板用量也很大。在进行现浇框架结梁、柱模板施工时,不仅可以采用木模板以及钢模板,还可以运用滑模施工。如果用木模板或者钢模板进行施工时,应该利用早拆模体系,从而使模板能够更快的循环使用。
剪力墙结构:在现代的建筑工程建设中,大体采用大模板和滑模工艺对剪力墙结构进行施工,而大模板工艺应用面更广,大模板工艺具有施工效率高,操作简单、结构整体性墙以及抗震能力高、使用设备先进等众多优点。
简体结构: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在简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竖向承重结构全部都采用了现浇法进行浇筑,并且运用组合模板以及大模板进行施工。
二、模板工程
1、模板支设的相关要求
模板搭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搭设前,施工人员应准确把握模板构件所需的几何尺寸,使轴线处于准确的位置上。同时,模板必须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与一定的强度,能够承受新浇混凝土所施压的重量及侧压力,同时能够承受一定的施工荷载。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必须对加固支撑扣件与承重架进行详细检查,确保承重架的稳定安全,保证加固支撑扣件已经拧紧。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其误差,若超过一定的标准,则必须给予校正,只有在规定的误差标准内,才能保证模板安装的安全、稳定与可靠。
2、提升模板支设质量的方法
施工人员应在结构支模前,实施配板设计,同时制作出相关的配板放样图,并对配板放样图进行编号,而对于余留量,则可以由缝模进行调整;模板和模板支撑皆设置在较牢固的地方,避免出现“虚却现象,模板和模板支撑的安拆应由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确保安拆过程的安全;对于墙柱脚模板,应适当添加导模与垫木,避免混凝土浆的流失而引发烂根;在模板起拱时,若板跨度或者梁跨度超过4m,则可以参照板跨度或者梁跨度的1-3‰进行模板起拱;硬化过程中,模板和混凝土常出现粘结现象,不利于脱模,对此,为避免粘结现象的产生,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前,可以在已经清理干净的模板表层上涂刷相关的隔离剂,对于初次使用的模板,也应进行涂刷。所使用的隔离剂,其必须符合以下要求:未出现粘结现象,方便操作,容易脱落,容易清理,不会腐蚀模板,对墙体未造成污染,对人体无害等等。在模板安装过程中,必须设有一定的保护措施,即当接近模板钢管或者模板电焊钢筋时,应在施焊处的模板面应使用相关的铁皮垫隔,避免焊火将模板板面烧坏;模板在安装前,施工人员应确保各种水管及电管安装的到位,防止模板安装结束后出现二次开洞现象,模板就位过程中,必须依据配模图纸认真地安装;浇捣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应避免振动器与板面的直接碰触,防止面板受撞而出现磨损现象,对于振捣时间,应控制在标准的时间范围内,避免模板变形。
3、模板拆除阶段
施工人员在模板拆除前,必须事先整理好拆模的顺序,同时应参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施工现场的天气情况及温度情况等等,控制好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实现初凝后,若墙体强度位于12N/ram220℃以上,且持续8h,则应该立即松动穿墙拉杆,同时采取相关措施使混凝土墙体与模板脱离,避免模板表层和混凝土出现粘结现象,做好相关的拆模准备工作。拆模过程中,对混凝土边角,必须选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对于拆下的模板,应及时进行清理。清理过程中,应少用或者不用钢刷及铁铲等一些可能对模板产生损害的工具,而应该选择模板清洁剂进行清理,使其能够自然脱落,同时可以选择木铲,刮除模板上残留的混凝土。模板的拆除也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侧模板对混凝土表层或者混凝土棱角无损坏时,方可进行拆模。对底模的拆除,也应参照标准的拆除时间。
三、砖混结构
按照施工的先后次序,没有把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分为下列几个工序:基础顶面抄平、放线及立皮数杆→立门框→摆砖样→砌筑第→施工层砖墙(包括安放楼梯构件)→墙底弹线(地面上500mm水平线)→立窗框→搭脚手架→砌筑第二施工层砖墙(包括安放楼梯构件及门窗洞口的预制过梁)→墙顶弹线(楼板下l00mm水平线)及抹找平层→吊出里脚手架→安装楼板及阳台板→浇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及灌缝→(以上各楼层重复从砌筑第→施工层砖墙到灌屋面板板缝止)→砌女儿墙及烟囱、风道出口等。如果每层或某一楼层墙顶有圈梁,在完成第二施工层砖墙的施工后可以插入:安装圈梁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而水暖、电的工种则应该配合穿插进行,比如说电线的立管、水平管要在砌砖时就需要配合埋设。
1、材料、半成品的进场
一般在基础施工阶段,都会有有大量的土方开挖和回填,而受到场地的限制,同时,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会需要大量的材料及半成品,诸如砖、楼板、楼梯、过梁、门窗框此类。因此,可以在施工后期,依照施工平面布置图,有效组织大型机械设备、材料和半成品的有序进场。如果在垂直运输机械上选用塔式起重机,那么应该在起重机安装完成后,再组织材料和半成品有序进场。
2、放线和抄平
建筑施工设计需要考虑房屋平面尺寸以及各层标高的正确,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要求施工人员认真做好墙、柱、楼板、门窗等轴线、标高的放线和抄平工作,同时必须完成在施工开始之前,到具体的部位做好标志。
3、立门窗框
立门窗框主要有两种做法:一种方法是“压口”,就是说先立好门框再砌砖,立好窗框再砌窗门墙,只要是木门窗框,都应该采用这种方法;另一种是“塞口”。就先留好洞口,以后将门窗框钉在洞口的木砖上,或者是焊在洞口预留的钢筋上,洞口尺寸每边比框至少大20mm。此做法适用于钢门窗框。
4、摆砖样
摆砖样也可以称为撂底,就是在基础墙上,依据墙身长度和叠砌方式,先用砖块试摆,保证墙体每一皮的砖块排列和灰缝宽度均匀。摆砖样的好坏,直接对对墙身质量、外观、砌筑效率、材料用量等有重大影响,这部分的工作应该由有经验的工人进行。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促使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在城市化建设中,人们对建筑的使用功能、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使用主体结构进行施工的高层建筑在城市中越来越普遍。因此,在施工建设中,加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同时还应加强对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力度,从而确保建筑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罗锦楼.浅谈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J].广东科技,2010年.
[2]黄鑫.高层建筑主体的工程施工安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