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及探讨
2014-04-21周锋
周锋
摘要: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日新月异,使公路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在公路施工中尤其是对软土路基施工方面的处理相当的关注,但是就目前来看,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土路基;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如今交通的发展对公路有着非常追切的需求,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城.市,公路工程早已成为他们的重点施工项目,公路工程象征着城市发展水平的高低,对该城市形象的建设以及道路车辆能否安全通行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研究,以提高公路质量和使用寿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应该加强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一、历史与发展
在我国公路建设事业技术中的重大突破与成就是软土地基的处理,在公路事业科学可持续的发展中增加了一股新的力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该技术在不断完善,并趋于成熟。该技术是在经过中国悠久历史文化沉淀之后在新技术上的非常大的突破,是经过不断创新而成的。有文献记载该技术原型是在3000年前,当时人们对地基加固都是使用的木头、竹子等材料,随着科学的进步,后来人们对地基加固从竹子发展到使用石头以及较大密度的软土。这是人类历史上建筑业发展的一个奇迹,人类的聪明才智是不可小觑的,对于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是由两个时期组成的,一是中国建国初期到20世纪末期,当时地基的处理技术主要是使用挤密土桩、堆载预压、灰土桩、化学灌浆等方法,第二时期是从20世纪末期到现阶段的发展,这个时期是在地基处理技术上的非常重要的突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所有行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其建筑业引进国外的新型技术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在技术上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与突破,因此这个时期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快速发展与普及的重要时期。技术的进步,公路工程施工中切实保证工程的质量,进而使公路施工单位获得更大的效益。
二、软土地基对公路路面的作用
地基是公路建设工程的最基础部分,决定着公路结构的稳定性,由于受公路施工条件的限制,多数公路施工单位对于软土地基问题没能分析处理到位,使地基出现问题,进而使公路路面工程遭到了破坏。
沉降问题是公路路基工程最常见的通病,引起路面沉降的因素较多,施工单位对施工工艺及操作等原因造成的问题未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致使工程施工质量降低。一些施工单位由于施工技术的限制,对路基工程的压实度掌握的不是很好,因此降低了工程稳定性。不合理的安排公路过渡段结构,并主要以传统的搭板结构为主,因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使车流量比较大,桥梁出现多方面的问题,桥头的搭板断裂也都是桥头的跳车现象所造成的,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公路过渡段的沉降,高速公路过渡段常被雨水侵蚀,尤其在雨季较长的地区特别明显,使路堤的填土流失、减弱了其强度,从而引起沉降。
公路路面结构层主要是由碎石、水泥等颗粒细料构成,这些材料不抗雨水冲击,往往在铺设以后引起侵蚀问题,破坏了材料紧密性,在雨季施工时这种侵蚀问题更加明显,铺设好的路面基层材料会因雨水的冲刷变得松散,对以后的路面稳定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软土地基极其不稳定,所以,在与路面材料混合使用时容易产生硬化的现象,路面施工时常用到的材料是混凝土和沥青,路面的硬化问题与这两种材料的配合比联系非常紧密,如果配合比达不到要求,就会很容易使路面出现膨胀沉陷等现象。
三、软土路基常见的处理方法
(一)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主要是排水。在软土地基中插入排水管道和在软土地基上加压,使软土中的水分排除,减小软土的空隙比,地基固结变形。水分减少,超静水压力减弱,软土的有效应力提高,地基土的强度也就增加了。这种方法由两个部分实现:一是排水系统,一是加压系统。
加压系统是指在软土上进行加压处理。施工开始时,先在地基人为加载强压,使地基的路面下降,这样就可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以后通车运行后,路面的载重增强了。给路面加压的方式可以使用通车后要荷载的重力,也可以在软土路基上放置超过路面荷载的重物,当路基属于泥潭层较厚的情况时荷载重物就不科学了,所以粘土层较薄的或者浅层土可以用单独堆载的方法。
排水系统就是制作可以把软土中水分排出的砂井和者塑料排水板。砂井是通过打桩机向地基打入钢管或者利用高压射水的方法在路基中做出有一定规律的孔,在孔中灌满粗砂形成砂柱,以砂柱为媒合,使水排出的方法。现在一般用织物装砂代替沙井,这样既降低成本又降低了施工难度,它不像砂井那样因为地基的变形而失去连续性,减弱排水效果。塑料排水板的使用是向软土层中插入塑料排水板以此为排水的通道。排水板可以加快排水速度。在使用砂井或者塑料排水板排水方法时,并在软土地基上铺上砂垫层,再在上面覆盖薄膜密封,使用抽气泵让排水通道保持真空,利用大气压将土中的水抽出。这样软土中的水更少了,路基的强度也加大了。
(二)砂垫层法
如采用机械进行施工,砂垫层厚度确定时,必须考虑到机械的重量,偏心程度以及软土地基表层强度等等。在较软的地基上,如果仅仅用砂垫层来保证大型的施工机械的通行,就需要很厚的砂垫层,不经济的,所以常常与敷垫材料或者表层排水等并用设计,在机械施工过程确定砂垫层厚度后,对机械的重量、偏心程度、轮胎接触压力以及软土地基表层强度等方面因素必须进行分析。在极软地基上,单靠砂垫层来确保大型施工机械的通行就需要很厚的砂垫层,从而要花费大量的材力、物力,在砂垫层施工过程中必需安放样板,推土机和自卸汽车联合操作是摊铺作业的常用模式,使用的过程中最好均匀保持一致。如果填料为透水性差的粉土时,坡脚附近的砂垫层会被土覆盖,就会阻碍侧向排水,从而需要妥善的处理砂垫层的端部。
(三)碎石桩方法
碎石桩方法由挤密砂体过程中采用的振冲技术为原型改进而来的。使用该技术使软土成孔,再将碎石、砂等物料注入孔内,并制做成若干的根桩,让桩间土与碎石桩体形成复合地基,该种地基的承载力很大且造价成本低,地下水对该地基的影响较小,还能够有效的减少路基下陷的情况,该种方法现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高级别的公路建设之中。
(四)置换法
置换法是通过制作复合地基的方法加大了地基的强度,增大承载力,同时也可避免地基沉降。常用的制作复合地基的方法是碎石柱法,高压水流产生水平震动的管状设备一边震动一边冲进软土,使软土中出现空隙,在空隙中填入碎石等材料形成地基,这样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强大,而且不受地下水位的影响沉陷,因为成本低廉,所以被广泛应用。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越来越多,尽管如此,在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实际工程中必须采用得当的处理技术,才能保证软土路基的稳定和坚固,加强新型技术的研究和新材料的使用,减少施工完成后路基的沉陷。保证施工的顺利完成,保障人民的安全,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荣. 关于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04:48+50.
[2]王永科. 浅析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06:62.
[3]曾海星,熊晓琴. 对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及探讨[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08:57-58.
[4]杨艳斌,涂国良. 浅析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4:188.
[5]王传高,伊旭春. 公路路基施工中软土路基的科学处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