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建筑施工中桩基施工工艺

2014-04-21张春芳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桩基建筑施工

张春芳

【摘要】桩基工程质量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本文就建筑施工中桩基施工工艺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建筑 桩基 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全要求可以说是最首要的要求,而地基的状况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的安全状况。目前来说,桩基础是应用最多的建筑基础,同时由于现在很多建筑都有地下室,因而施工前要进行基坑支护,来保证地下室结构的施工顺利进行

一、施工准备

为了保证现代建筑工程桩基工程保质保量、安全且减少损耗地完成,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机械操纵方面

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广泛的应用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而且减轻了人员负担,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使用机械设备之前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及时的解决设备中出现的问题。在正式使用之前,还要进行试机操作,观察机械运行是否正常,待一切检查合格后再正式投入使用。对于机械设备运行的场地要进行平整与压实处理,防止机械设备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倾斜等现象影响到机械设备的使用。

2、操作人员方面

操作人员是工程的直接执行者,对工程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个人素质都将对工程的质量有所影响。在施工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做好安全措施,不得擅自更改施工工艺。施工之前要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在相关技术和要点方面进行培训,以更好的应对工程施工,保证工程的质量。

3、电气方面

在施工中,必不可免的会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需要用电的工艺程序。所以,要注意电气的安全,首先电气线路中使用的电线必须具备良好的绝缘保护措施,不得出现破损等现象。在电气设备中,对于金属部分,要设置必要的接地措施,防止发生静电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要做好相关设备的防雨措施,防止淋雨使设备受到损坏。在使用之前,要对线路中的各个关键点进行检查,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漏电或者突然停电,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夜间施工时,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备。不宜在大风、大雾和大雨时施工。

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各类桩基施工技术

在不利的地基上面修筑多层高层乃至超高层建筑是当今工程界面临的一大挑战,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甲方和施工单位成本管理要点,施工企业在对建筑项目进行基础施工时刻根据各种基础的优缺点和经济性加以选择运用,桩基础类型一般有下面几种。

1、按照受力来分可以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

采用摩擦桩的一般是在软土地基较深的情况下采用,一般预制桩直接500-1000mm不等,配筋可以配置12或者14的二级钢筋或者三级钢即可。而端承桩一般则采用人工挖孔或者机械钻孔的方式直接先做好孔洞,然后根据所受的荷载大小在决定扩底和桩底直径放大,在编制钢筋笼并浇灌混凝土形成预制桩基,其是有底部的扩大头来支撑上部结构所传来的力,而基础的配筋一般很小,一般用到14或者16的钢筋即可,采用圆形桩基,在摆放钢筋笼的时候,一般要全高加密或者是用8@200的一级钢(HPB300)即可,但在上下端部一般各加密500-1000mm的间距用以抵抗冲切力。不管是摩擦桩和端承桩还是人工挖空或者机械钻孔都要做好基础基本的处理,尤其是挖孔桩更好把基底素混凝土(一般采用C15混凝土)夯实,一次性浇注成型,并且要养护一个周期(即龄期28t,根据温度和湿度不同要有所调整)。

2、按照桩施工类型分为人工挖孔,机械钻孔(静压式桩),载体桩等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应强调项目的成本控制,不管是哪个工程在设计确定的情况下都必须考虑成本造价和施工难易度,人工挖孔桩一般适用于多层建筑或者是浅基础的岩石地基建筑类,如果基础没用夹层或者很理想的基础(如承载力很高的岩石地基或者是鹅卵石地基)就可以采用此法进行施工,一般在很多基础较好的地方,尤其在西南地区用的很多很广,如果埋深较浅就用挖孔桩,一般做到最小直径800mm,900mm是主流做法,因为这样人才能自如转身挖土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支护结构以防倒塌或者土石倒灌,严谨重载机械在施工时经过挖孔桩路段。机械钻孔桩一般要进行场地平整,测量放线,护筒埋设,拌制泥浆,开孔及钻进,成孔检查及清孔,钢筋笼的制作及吊装,灌注水下砼等工序。一般都经过可以根据设计和地勘的要求丈量场地,然后分别标出挖孔和钻孔的区域(可以洒白色石灰粉煤),然后用挖机或者其他机器钻孔,有些机械钻孔桩也可以采用泥浆灌壁式做法,即吊放钢筋笼,然后再灌注混凝土浇筑成为桩基础,待基础成形硬固后在做柱子,但是柱子插筋一般都要提前预留。载体桩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桩基础,由于其承载力高,造价低,尤其适用于软土地基上而受到广泛关注。载体桩就是由混凝土桩身和载体构成的桩。载体桩桩间距不宜小于3倍桩径,且载体施工时不得影响到相邻桩的施工质量。当被加固土层为粉土、砂土或碎石土时,桩间距不宜小于1.6m;当被加固土层为含水量较高的黏性土时,桩间距不宜小于2.0m。桩身长度应由所选择的被加固土层和持力层的埋深及承台底标高确定。载体施工时的填料量应以三击贯入度控制。对于桩径为300~500mm的载体桩,其填料量不宜大于1.8立方米;当填料量大于1.8立方米时,应另选被加固土层或改变施工参数。对于桩身混凝土已达到终凝的相邻桩,其上浮量不宜大于200mm;对于桩身混凝土处于流动状态的相邻桩,其上浮量不宜大于50mm。当采用载体桩作为复合地基中的增强体时,载体桩桩身可不配筋。

三、建筑桩基施工技术要点

1. 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1)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

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所需的设备主要有:桩管、桩锤、桩架、卷扬机滑轮组和移动设备等,在现场土质为砂石、黄土、软泥等情况下比较使用该种施工方法。对砂岩、岩石层土质而言,这种施工技术不够合理。在施工之前,要在施工现场埋设混凝土预制标杆,为桩基位置进行精准定位。所有施工设备安装到位后,可以开始锤击沉管打孔施工。灌注混凝土之后,在进行成桩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先用桩架吊起钢制桩管,校准混凝土预制标杆位置, 为防止地下水渗入到管内,可以用麻绳在桩管和桩尖处缠裹,提高其防水性。桩管上方要密封处理,利用打桩机将桩管和桩尖缓慢压入土中。在打桩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桩管的垂直角度,最大倾斜角不得超过5%,要保证桩锤与桩管处于同一垂直线上。

(2)振动、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

振动和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技术与锤击沉管灌注桩有所不同,其常用于较密和中等程度密的砂土土质中。前者采用振动冲击锤、后者采用振动桩锤,施工过程和技术要点一样。都需要先将桩管压入土中,再对桩管内部灌注混凝土。往桩管内灌注混凝土后,每次灌注结束后保证激振器振动5~10秒钟,然后进行下一步灌注和拔管。每拔出0.5~1.0 m时,再振动5~10秒钟,然后再继续拔,如此循环直到完全拔出桩管。如果使用的是活瓣式桩尖,拔管速度要适当降低。在普通土质中,一般每分钟控制在1.2~1.5米之间;在软土层中,一般每分钟控制在0.6~0.8 米范围内。

猜你喜欢

桩基建筑施工
采用桩基托换进行既有铁路桥加固分析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边坡滑移对桥梁桩基影响分析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浅谈市政桥梁桩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山西某工程桩基无损检测结果分析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