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城市下住宅区的规划建设

2014-04-21赵鹏李晓东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规划建设生态城市

赵鹏 李晓东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开始由概念走向行动,人们的环境意识正不断得到提高。当前,伴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现代人对生态需求与消费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本文从生态城市的理念出发,阐述了生态住宅区的涵义,分析了如何进行生态住宅区的规划建设以及生态住宅区的管理。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住宅区;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21世纪是生态世纪,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某种意义上讲,下一轮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的竞争。从一个城市来说,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就能更好的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下一轮 城市竞争的焦点,许多城市把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这是明智之举,更是现实选择。住宅小区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一个功能相对集聚和自然环境因素高度稀缺的统一体。随着人们对住宅小区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生态住宅小区也开始出现,并且将成为小区建设发展的新趋势。

生态住宅区的概念

生态住宅小区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是一个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各种资源的利用最有效,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大大降低了因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破坏或暂时失衡等影响而产生的各种风险,有利于提高小区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和现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生态住宅区的规划建设

3.1生态住宅区的环境规划

生态住宅区的环境规划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结合自然环境因素来进行规划设计。所谓结合自然环境因素进行设计就是说,要结合建设工程所在地的阳光、水文、地势地形、天气等自然条件,保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适应,使大自然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尽可能地提供充足的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发展。

3.1.1结合地形地貌进行规划

建筑是建造在土地上的,不是空中楼阁,所以说,所在地的地形地貌非常影响着住宅区的建筑布局和形态。关于土地的考虑主要从地形地貌、地表土层、表层土以下的岩土等三个方面来着手。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住宅区的布局和建筑形式常常会表现为很多形式,比如,按照现有的土坡情况,根据其坡度的大小,采取不同的梯度来建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依坡就势”。生态住宅区要求尊重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不仅有助于减少施工量,节约施工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使建筑的地面形态呈现出多样性,更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地面常常是用来进行绿化的地方,而在生态住宅区里,绿化就不仅仅局限于地面,还会出现在阳台、墙面、屋顶等地方,这样的做法,可以实现绿化的立体效用,实现高处和地处都能进行绿化工作,起到遮阳、保温、净化空气等作用。在这里特别指出的就是屋顶,对屋顶进行绿化,是搞好绿化工作的重要方面。建设屋顶花园是生态住宅发展的一个趋势,它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非常新颖的户外活动和游憩的空间,而且还会激发建筑的活力,改变以往住宅给人的灰色印象。

3.1.2结合气候进行规划设计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气候特点,气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是有着很大影响的。住宅是供人们长期居住用的,所以建设住宅也必然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这一因素。气候包含光、水、风等很多个方面,自然而然对住宅的规划与设计也就要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

通过设计适当的建筑形态和空间组合、建筑朝向等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需要。对阳光辐射和空气流动的控制是结合气候进行规划设计的重要方面,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南方地区的骑楼建筑,它就是用来遮阳、通风防潮的,很适合气候炎热而又多雨的地方。

在生态住宅的环境规划和设计中也要考虑到水的作用,适当地建造一些亲水设施,不仅可以让居住者就近玩水戏水,还能以此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创造合理的小气候环境。在规划和设计中,还可以建造水池等用以蓄水,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尽可能地发挥水对人们居住环境所产生的作用。

3.2经济生态规划

总体目标是资源的低消耗、环境的轻污染来取得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养成文明科学的消费方式。为此,应用绿色消费科技和绿色生产科技,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加速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应用水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减少能源消耗;在小区内实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3.3社会生态规划

为增强小区的归属感而建立标志性建筑、具有中心性的广场和对居民有魅力的开敞空间;建立配套齐全、布局合理的生态基础设施,创造便利于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生活环境;小区提供多样性、个性化住宅,以保证各种经济收入的人与各种年龄层次人们的需求;小区有商业活动、市民服务、文化活动、娱乐活动等集中的中心地区。

3.4生态住宅区的信息智能规划

从生态住宅区的内涵中我们可以得知,生态住宅区并不单单指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等,还包括利用现代科技,实现人们生活更加方便和安全等。在生态住宅区,信息与智能系统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生态住宅区的神经系统,控制和管理着住宅区内的很多服务设施,对生态住宅区的正常运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建立系统网络集成系统,可以为居民们提供一个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对内外信息的交流;建立安全防范系统,可以实现住宅区内的安全防卫;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住宅区的物业管理。

生态住宅区的管理

生态住宅区管理是按照生态学原理,以空间的合理利用为目标,以建立科学的人工化环境措施去协调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协调住宅区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关系,使人类在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结构、功能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为人类创造一个安全、清洁、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它是在对住宅区环境质量变异规律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安排小区人类活动的强度、广度和深度的行为。管理的基点是合理利用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这是住宅区生态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住宅区生态问题的产生可归结于两个根源。其一是人口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及环境超负荷承载而产生的生态问题;其二是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应的,生态管理也包含两大部分内容:一是资源利用,二是环境整治。前者着重研究在资源利用问题后者着重研究解决、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从广泛意义上而言还应包括社会等领域。

结束语

住宅区内的生态理念,是来源于生态城市的背景之下,人们一向追求着高品质的人居环境,住宅区的生态规划设计也是为满足人们对于新的生活环境的追求,也是设计师对于生态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是在做住宅区的城市规划时,对于生态概念的具体实施与应用,这些都是有利于民众的生态概念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生态理念意识,最终能够真正实现生态的生活方式,同时增加了居住区的整体节能水平,并且是有利于全社会的生态建设的进程,为打造生态城市奉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毕冬冬,裴宇艳. 生态型住宅区的规划设计与管理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5期.

[2]张学森.浅谈生态住宅区的内涵和规划[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9期.

[3]肖万胜.城市生态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6期.

[4]苏金龙.基于节能思想的生态住区规划设计[J].建筑节能, 2010年7期.

猜你喜欢

规划建设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浅谈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与策略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浅析变电站规划建设法律手续办理常见问题
低碳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新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