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分析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2014-04-21胡芳
胡芳
摘要:城市发展的历史证明,“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这三大问题解决不好,城市的发展就会步入一条曲折坎坷之路。在编制城市给排水规划时要善于发现并妥善处理好城市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初。在水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日益成为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的今天,高质量地编制好城市给排水规划,不仅是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自身的需要,而且是城市面向未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基础和保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市政给排水设计经验,分别从水资源问题和具体节水措施两个方面谈谈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办法,以寻求现代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规划;市政给排水;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道路,生态环保和节约能源也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在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必须要合理地进行设计,从环保和节约方面考虑,寻求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强化的意义
1、水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
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以及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城市的发展对水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水与我们的关系密不可分。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也是城市得以发展的重要的支撑条件。合理的进行规划,设计高水平的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可以使得城市的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更加科学的保护城市水环境,从而达到给水量适用、排水无污染的效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目前,水危机的存在正在威胁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低水平的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会对城市的水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对城市的水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从而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阻碍,我们必须要合理做出城市的给排水规划设计,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给排水的计划保证。
2、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我国已经深入人心了,因此在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时刻都体现出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水平。要把环境保护的理念贯彻到千家万户之中,以实现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有很多城市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忽略掉环境保护的问题,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可以实现对城市环境保护的目的,水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而城市的给排水工程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做好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对环境质量的改善有很大的作用。
二、宏观层面科学规划,解决水资源问题
水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命脉,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求或趋向平衡,或已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以往给排水工作常把重点放在寻找水源上,但由于受区域水资源富有程度、距离城市的远近、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水资源使用的多目标性、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水资源保护的难度等众多制约影响,往往难以寻求到理想的水源。以中小河流为水源的城镇供水大都取白天然径流,但缺乏径流调节能力,一方面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大量的水白白流失,一方面枯水时节取水困难,易出现水源短缺现象。而对于傍邻大江大河或大型水库的城镇,由于水量丰沛而价值低估,浪费现象严重,节水意识淡薄,使城市供水系统的建设速度往往落后于用水增长的速度,而不堪重负,高峰时甚至出现明显缺水情况,使得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城市水资源问题普遍存在于各类城市中。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给排水规划必须把握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1、全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水利规划工程的重点内容,已列入国家的重要技术政策,并已成为城市给水规划的重要指导方针,其主要可以通过调节工业、农业的产业结构,加强城市用水规模的预测,改善输配水工艺及设备设施等四方面来实现调控水资源的利用率。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城市给水规划工作中,应加强水资源紧张城市的用地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合理地限制耗水量大的工业的发展,提倡并实行节约用水工程,在对企业进行新建、扩建或者改建时,加强对节水工程的设计及投产,全面提升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区在一些水资源问题上与城市供水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矛盾,因此,针对这些农业区,应合理地调整其种植及产业结构,使农业产业结构与水资源条件充分地匹配,并在此基础上实行节水灌溉,从而为下游城市提供良好充分的水资源环境。加强城市用水规模的预测。在城市给水规划中,应合理地预测城市用水规模,预测内容应包含工业节水指标,并将指标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防止出现节水指标与供水规模的预测之间不相匹配甚至相互矛盾等现象的产生,同时提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并制定相应的重复利用指标,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改善输配水工艺及设备设施。随着城市供水产业的发展,供水工艺及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社会的用水文明程度以及节约用水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要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应进一步加强对供水工艺及相关设施设备的优化及更新,防止漏水、滴水、跑水等现象的发生,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流失,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2、大力开发利用水资源
单纯从天然径流提取水源,取水利用率很低,大量的过境水量未被有效利用,要改变城市供水的被动局面,必须行动起来,充分开发利用身边白自流失的资源,水资源开发的原则应是兴修水利,拦河筑坝、调节径流、蓄丰补枯城市积极主动地去开发水源,不仅符合水资源开发的趋势和规律,而巨和井上还与水利部门的开发计划不谋而合,由于水利工程所具有的多功能性及其影响面的广泛性,因此在考虑水资源开发的同时,或者是农业水库改变性质,增加向城市供水的功能时,除对其城市供水效能予以论证外,还应认真仔细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例如:在河流上游开发水利,往往与削减水害相一致,而在中下游,则形成一对矛盾,互为限制,利用农业水库向城市供水,不应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因此,必须协调好城市供水与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环保及淹没移民等各方面的关系,有主有次,综合平衡,趋利避害,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全面发展共同繁荣。
3、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
在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水污染不仅会导致水环境的破坏,还会带来可供应用的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紧缺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城市供水规划中,应根据水文水利的关系以及环境容量,科学合理地划分水资源保护区,按照相关的防治规定加强饮用水保护区的治理,并从实际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治理和防护措施。此外,要加强对用水排水的管理,杜绝新的污染源及排污口的产生,减少上流水域污染对下流水域的影响。
三、中观层面的给排水具体规划设计
1、给水系统规划设计
随着变频供水设备的大量使用,特别是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智能直接供水装置的推广应用(取消屋面水箱),在中观层面出现问题是城市供水日变化系数变大,高峰供水量增大,从而相应加大水厂供水规模。因此在这背景下,城市供水系数应考虑设置对置水塔或高位水池的方式来降低日变化系数,同时也提升供水安全度。同时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譬如道路管线综合时给水管位的预留、给水管径合理确定,等等,避免重复投资,争取效益最大化。
2、雨水系统规划设计
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应与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城市竖向规划相结合,特别是地处平原、盆地的城区这三者有机配合显得更为重要。譬如,市区内河设计标准采用五年一遇(水利标准,相当于城建一年一遇标准),而相应道路排水重现期1年情况下,两者洪峰相遇是经常性的,雨水管道出1:3经常是压力出流。因此,雨水系统要进行必的压力流校核,同时与竖向标高相协调,避免在重现期时,雨水溢水路面的情况发生。
3、污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分流制与合流制的讨论。新建城区一般采用分流制一般应用于新建城区,而截流式合流制则适合运用在旧城区。但在实践过程中,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流制。在雨水系统中,如果有任意一条线道接错,都会导致两个系统的相通,从而形成合流。因此,要实现完全分流,需从化粪池出口处开始分流,采用相应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并进行专业监督,同时,初期雨水污染也相对严重,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可以有效地实现初期雨水的截流,因此,中小城市宜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污水厂的尾水去向。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其中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实现水的循环再用,既可减少污水排放,控制水污染,节约水资源,也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实现污水资源化。目前污水厂尾水再生后可用作生活杂用水,景观河道用水,绿化用水,冲洗用水等。因此,在进行污水系统规划时,应根据城市的不同功能需求制定相应的污水回用规划,明确各种回用水用途、水质标准、水量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质量地编制好城市的给排水规划,不仅是给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其自身的需要,还是让城市面向未来,成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以城市建设的整体格局作为出发点来对城市给排水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运用先进的技术对城市给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的优化,建设更加完善的城市给排水系统,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完善舒适。
参考文献
[1].张占军.现代化城市给排水规划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
[2].缪长平.城市开发区规划中给排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3].
[3]张明辉,马冠超.建筑小区室外给排水工程设计的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36.
[4]薛晓媛.浅议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J].科技创业家,201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