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工程经营管理的问题探讨
2014-04-21王华
王华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在这个竞争愈来愈激烈的行业里,建筑企业只有不断的改进经营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力资源、施工质量等经营因素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持续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建筑工程经营管理现存问题
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主要是指从房屋建筑工程的立项起,经过下程招标、规划、设计、施工等整个过程的管理,保证建筑—r程项目高效率、高质量并顺利完成。由于我国全面实行建筑丁程管理的时间很短暂,对工程管理的系统进行深人研究的理论比较少,相较于国外的工程管理,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比较落后。而且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经营体制不健全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我国建筑管理机构管理比较混乱,权责不明晰,交叉权力不明.经常导致争功,互相推诿责任的事情。健全的工程管理体制必须配套设置功能完善的管理机构和执行部门,科学分工,明晰权责.并对—r程施丁进行技术交底,努力做好建筑工程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而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一些建筑施丁单位为节省施工成本开支,没有特定的设置工程管理部门,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分t、管理混乱,加之人员较少,很难达到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2、施工单位工程管理制度混乱
我国正逐步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管理力度,并组织相关专家对建筑行业的现状进行科学归纳、总结,并科学、系统地制定建筑行业的管理制度和行业规范;而施工单位为节省成本.只是表面应付,并没有把科学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从而导致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3、工程经营管理不科学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对建筑施工的行业模式是以承包企业为龙头、以施r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但这种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在实行过程中效果不好。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经营管理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模式,专业化、系统化不强;加之我国工程施T队伍综合素质偏低,不能够对施工中的人、财、物、机械、机型统筹管理,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能,达到最优化的工程经营管理模式。在实际中.建筑工程管理中大量的资源被闲置甚至浪费。工程管理水平很难得到提升。
二、强化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的策略
为实现建筑施工单位的最大化利益,必须强化施工单位的综合实力和经营管理理念,并将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应用于实践,并不断地修缮、更新,确保形成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
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好的管理组织将会极大的提高对企业经济的管理,节约各种行政支出,并能有效地对各个经济要素进行监督,最终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领导体制,是一个十分复杂又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一方面它同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相联系,要与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规模相适应;另一方面又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受到社会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与企业形式的制约。企业组织管理则体现了为实现企业共同的任务和目标,而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有效的配备和使用企业资源,并能够正确地处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筑企业在健全企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组织时,也必须对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包括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一套严密的经营、生产、技术、财务、质量、劳资、材料、机械设备等管理标准,对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对各种计量技术和计量手段的管理,以及所有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信息资料的管理等。这些基础工作是实施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对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以及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
2、加强建筑企业技术要素的经营管理
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就是要求对企业中的相关的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要素实施计划、组织、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筑行业的各种技术活动,一是指包括技术检查与核定、技术交底、图纸与工艺会审等方面为保证正常生产活动的技术要素;二是指技术创新活动,如技术改进和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新技术工艺的试验研究等。技术经济管理是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加强技术管理对于稳定企业生产技术工作秩序、保障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搞好环境保护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做好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技术管理的任务,正确贯彻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活动,不断推进并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努力提高各项技术的经济效益,真正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二是要做好各项技术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健全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责任制、做好技术情报和信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技术日志与工程技术档案、严格贯彻和执行各种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并定期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三是要做好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如建立安全责任、检查、教育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施工环境的公害和污染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等。
3、加强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经营管理
人是建筑施工的主体,其经济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的管理活动,实施有效人力经济管理能够极大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企业本身效益的最大化。人力经济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除了传统的人员招聘、录用、档案管理、人员调动等,还增加了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岗位与组织设计、行为管理,以及终身教育等内容。人力资源是实现建筑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方面。良好的人力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人员的劳动消耗,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建筑企业在人力经济管理上的,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中人员的内在潜力,实施各尽所长、各尽所能的“能本”管理;并建立“德为前提、能力本位”的能绩优先的用人制度,坚决实施能上能下、竞争上岗的干部人事制度,创造条件保证有才能的人更好的发挥才干。
4、加强建筑企业质量要素的经营管理
所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不只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甚至是子孙后代的幸福。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必须时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而建筑质量经济管理就是要根据设计和用户要求,在规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建筑施工,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以实现企业本身效益的最大化。建立全面的质量要素管理体系是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要求运用多种方法对全员、全过程、全企业进行经济质量管理。要实现全员的经济质量管理,必须做好全员的质量教育工作,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包括各级部门和人员在内的质量责任制制度,已明确其职责与任务范围;有必要经常性的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以及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到质量经济管理中去。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认识当前工程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加强建筑工程经营管理,降低建筑单位的风险,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整个建筑项目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立山,胡启波.如何搞好建筑工程经营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3
[2]陈敏航.刘一江.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措施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8)
[3]王晓美.郭利利.关于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