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
2014-04-21张弘
张弘
摘要: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与保障,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本文简要分析了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时出现的问题、影响检测的因素等,提出了建筑材料检测时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31.1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的质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十分关键的环节。而建筑原材料的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原材料的质量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与保障。因此,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必须根据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对建筑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试验、检测,并对其是否合格做出准确的判断,以免将质量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建设中。
1 影响常用建筑材料质量的几个因素
1.1试件取样
材料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在我国现行的标准和试验规程中, 对建筑材料试验的取样频率、取样方法、取样代表数量均有明确的规定。这是由于现阶段我国施工企业的取样员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对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各项试验方法和质量评定标准并不是十分熟悉,在取样批次、取样方法和数量上没有严格按相关标准要求执行,甚至有的施工单位以次充好, 在建筑材料取样时只对合格的材料进行取样, 往往出现漏取、缺乏代表性等现象。因此材料试验的结果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 使某些本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因漏检而应用于工程中, 给工程质量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1.2人的因素
委托单位未能遵照国家、行业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确定检测项目,有意或无意减少检测项目以达到节约成本和提高通过率的目的,检测报告只图“合格”二字;监理人员没有履行对原材料监督的责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有合格的检测报告即可,没有对报告内容进行确认和比对,这样的质量检测对工程施工起不到指导意义。
部分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对我国现行的试验标准与检测规程缺乏深入了解,对各种建筑材料的特点及性能认识不足,以至于未能掌握科学的、符合规范要求的检测方法、操作规程以及判别方式,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部分检测人员甚至出于利益关系的考虑,作出不切实际的检测报告,违反了检测中准确、科学、公正的工作原则;甚至部分监理人员收受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的商业贿赂,造成无法对建筑材料取样进行客观监督,甚至对于不合格报告进行隐瞒不上报或未及时上报,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1.3检测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是检测机构开展检测工作的必需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获取可靠检测数据的基础。仪器设备是检测机构开展检测工作的必需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获取可靠检测数据的基础。目前检测机构要取得资质必须通过计量认证,已不太存在仪器达不到精度要求这种情况,但有可能没有按检定周期进行检定校准,或平时设备维护保养做得不好或检定周期之间的期间核查没做导致仪器的准确度大打折扣影响检测结果的情况,造成诸多可疑的检测数据,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1.4设施和环境条件。
设施和环境条件是开展检测工作的重要基础条件。实验室应确保检测设施和环境条件满足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要求。主要有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干扰、冲击振动等。随着新产品以及新的检测设备不断出新,而实验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越来越落后,不能满足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要求,也影响了检测结果的质量和数据准确性。
1.5试验、数据误差
引起试验误差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试验的方法不正确、试验环境的温度及湿度的影响,人为因素等。尤其是试验操作人员不按照要求进行试验,其试验结果往往不仅仅是误差而是错误。
2 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过程
在进行材料检测试验的时候,为了提高结果的准确程度,应该着重对下述几个步骤进行控制:
2.1 做好试样取样工作
在检测建筑材料样品的时候要求取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般情况下要求从材料的不同位置随机进行抽样,一定要保证取样数目符合检测要求,选取材料样品的部位一定要全面,防止出现由于取样不合理导致的检测结果误差太大的现象。有必要加强见取样相关人员的培训并对取样过程的监督,合理设置见证取样机制。见证取样和送检由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按规定进场材料现场取样,并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见证人员和取样人员对试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责。实践证明,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为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公证性、科学性、权威性的首要环节,对提高工程质量,实现质量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验收、评估提供了直接依据。
2.2消除人为的因素
由于试验检测对专业性、技术性、实际操作性要求高,检测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特别是近年来许多新材料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使得检测岗位更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为保证试验检测数据的公正、准确、可靠有效,就必须有行之有效的制度来加强对试验检测从业人员的管理。
监理单位、检测机构和试验室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送检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的有关行政、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不恰当的干预和影响,防止商业贿赂;确保送检样品真实有代表性,实验室及其人员与其从事的检测活动以及出具的数据、 结果不存在利益关系。
2.3 注重对设备的管理和操作
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的时候,仪器设备的精准度和检测过程中对仪器的操作正确与否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新购置的设备启用前必须经过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和校准才能使用,原有的设备按各自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校准,并且在两次检定之间,对对检验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以在确保在用的仪器设备始终处在合格有效状态。此外还要做好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另外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对仪器的操作也必须严格按标准和规程要求执行。
2.4保证检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符合标准要求
很多建筑材料的性能都会受到环境温度以及湿度的影响,因此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控制检测和养护环境要求。比如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时,必须按GB/T1346-201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试件成型环境的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试件养护的温度应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件的养护池水温应在20℃±1℃范围内。
2.5 提高数据处理分析的准确程度
一是对实验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时,应该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要求来修约数值。二是同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数据有时候也会差距悬殊,或者同一试件的各项技术指标出现矛盾的现象,对于这些结果,必须要认真对待,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可开展与邻近县市同行们的比对试验工作,并对比对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3 结语
针对我国建筑材料检测现状及检测技术应用情况, 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及企业应加强对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通过管理体系、制度的完善通过人员的培训与培养提高基础检测能力并通过影响检测质量、产生检测误差的因素控制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用材料的检测质量。以多方面、多环节的检测工作管理、检测质量控制保障检测数据准确性。为科学指导建筑工程施工奠定基础, 为保障建筑工程使用者人身财产安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彭佳.建筑材料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西建筑,2010.
[2]冯志红,靳红.浅谈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3.
[3]张伟.浅谈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J].科技信息,2011,(12).
[4]任万秀.浅析如何做好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