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承包中的责任成本管理
2014-04-21赵洪刚
赵洪刚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建筑施工承包环节里,责任成本的管理问题。针对责任成本的性质,分析了责任成本管理的要点,并梳理了责任成本管理的一些有效的方法,以期可以提高责任成本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建筑;承包;责任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建筑承包制度中,责任成本管理一方必须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管理责任成本,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能够在预期的范围内,同时,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益。
二、责任成本管理基本流程
1、前期准备和项目策划
确定项目部人员编制,尽早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仔细的调查。在核定实物工程数量,调查和测算工、料、机单价的基础上,进行项目风险评估,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劳务分包控制价,以及项目管理策划书。
2、界定经济责任
进行项目责任成本预算编制,确定项目的上交收益,并将此作为签订工程项目管理(含责任成本)目标责任书的依据。
3、责任成本分解
项目部根据项目责任成本预算,编制并下发作业队的责任成本预算,明确责任范围,确定成本目标,与作业队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实现项目责任成本目标。
4、实施过程控制
项目部与所属作业队伍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公司通过成本管理督察和考核,随时掌握项目成本及管理情况,若发现问题,则加强管理和控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有效的控制项目成本。
5、核算和分析
项目部与所属施工队伍按时进行收入确认,汇总成本,并编制责任成本报告,定期进行成本及盈亏情况分析,找出实际成本与责任成本的偏差,制定并采取相应纠偏措施,同时建立相应的责任成本管理台帐。
6、考核和兑现
定期进行中期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进行奖励与处罚。项目完成竣工后,按终期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做出评价结论。
三、建筑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责任预算编制不彻底
在责任成本管理中为了建立绩效考核的标准,核定各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额度,就需要进行责任成本预算的编制。考核、评价责任成本管理效果都要依据责任成本预算,它是责任成本管理的的基础条件,所以,必须要细化责任成本预算的编制。但是,对于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责任成本预算时,大多过于粗略,许多比较重要的分部的成本预算的编制与控制没有得到重视,这就要求在工作中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个人责任,使得具体负责人在面对责任时勇于担当。
2、对推行责任成本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成本管理中,首先应该使各级责任主体、各个责任人的责任得以明确。有些施工企业由于受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影响,技术和工程质量只由技术人员负责,生产和工程进度的责任只由施工管理人员承担,其他部门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才设立的,这样只会阻碍全面、有效地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实施责任成本管理。
3、责任成本的控制手段和措施不得力
实现管理目的的关键部分和责任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是责任成本控制。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工作时,施工人员是以完成工程任务为主要任务,而忽略责任成本控制的指标,长此以往,会造成新的控制成本措施得不到应用,不能将成本降到最低。
4、责任成本考核体系和激励体系不完整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成本考核体系中,存在着业绩考核与责任成本管理没有可靠的结合起来,个人业绩与责任成本目标脱钩,没有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没有有效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没有明确考核指标,指标分解不够细,不能很好地控制个人责任成本考核效果;与责任成本相一致的激励机制没有得到建立,奖惩措施也没能有效的实施;没有及时反馈和修正责任成本管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责任成本管理与控制
1.牢固树立责任成本管理与控制理念
成本管理理念是指节约成本与控制成本的观念。我国建筑业历经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进入竞争更加激烈和更加规范的成熟期,加大成本管理、推进低成本竞争已成为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利器”。但是成本管理理念并没有成为每一位职工的行动指南。因而,要大力培育员工成本意识,要让成本控制理念由制度层面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推进职工切实由“要我控制成本”到“我要控制成本”的转变,让责任成本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和行为规范。项目全体人员应牢固树立效益观念、成本观念,狠抓项目安全、质量、工期、社会信誉、人才培养等工作时,把项目盈亏摆到突出位置。要改把成本控制放到投资的范畴来看待,改变传统的“成本控制就是强化节约”的理念,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工期的前提下,努力以最小的投入争取最大的回报。
2.健全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
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责任成本管理与控制机制和环境,推动员工由被动被管状态转变为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员工在贡献劳动奉献智慧的同时分享企业的成果。一要建立责任成本管理机构。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二要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经济责任制。责任成本总目标确定后,按照工程结构和管理结构详细分解到分部、分项工程及作业单元。各责任单位应建立完整配套的日常记录、验工计价、成本核算、分析评价、考核兑现、系统报表等责任成本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保证整个项目各项施工活动达到预定目标。三是建立日常检查、监控、绩效考核机制。成立绩效挂钩考核小组,定期进行检查、考核,促使员工将降低成本化为自觉行动。3.提高责任成本预算编制水平
编制责任预算必须科学合理,应依据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周边市场、气象水文、交通运输等自然情况,对项目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施工图纸、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等进行研究,确定切实可行的项目成本目标,一般包括总成本费用目标、计划实现毛利率目标,还可以增加主要材料损耗率、主要工程项目分包控制价格等辅助目标。其次,要对成本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将总体目标进行纵向逐层分解,直至分解到每个作业班组的每道工序,同时对每层成本目标横向分解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它直接费、现场管理费等。三要及时动态调整。在实际成本与责任成本的偏差超出正常偏离的范围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确保分析与考核程序更加准确,更好地发挥责任成本管理应有的作用。4.做好项目成本过程控制
成本控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包括施工前期、施工过程与收尾阶段。首在施工技术控制。优化选择施工方案的是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要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以技术优势降低工程成本。进度滞后或发生安全质量事故会额外增加项目成本;工程技术人员对现场的技术交底、数量控制以及对施工队伍结算数量的控制都直接影响着项目成本;先进技术、先进材料的使用和施工方案的优化可以直接降低工程成本,增加项目效益;测量、试验、技术方案等工作的失误也可导致工程的返工和浪费。其次是成本要素控制。人工费:当前施工企业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使用及分配的不稳定性。要按劳动定额结合市场行情,合理调剂使用劳动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力占用,减少窝工浪费现象。材料费:要严格控制各种材料的采购、验收、入库、库存、发放等环节。关注市场情况,预判材料价格波动趋势,以国家或工程所在地的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材料信息价格作为参考控制价,大宗材料严格实行招标采购。5.严格成本分析考核。工程项目成本分析是将工程实际成本同目标成本、内控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总费用及各项费用发生偏差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及时纠正。这是加强项目管理、改进施工方法的必要管理手段,也为企业今后参加招投标工作提供准确数据奠定了基础。成本分析应以分部分项目工程为分析基本单位,按月或按进度对于工程项目影响成本的可变程度,分析影响程度大小,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责任成本分析必须同时分析主观、客观原因,不能出现亏损只强调客观原因,也不能实现盈利就掩盖或忽视真实问题。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承包的责任成本管理工作必须要真正的落实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针对施工的主要流程展开。同时,还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成本管理有效。
【参考文献】
[1]张文化.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2,4:129-130.
[2]王智.工程项目责任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山西建筑,2012,38(8):266-268.
[3]张玲玲.施工企业的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强化[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4:40-42.
[4]程绍忠.责任成本控制法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的运用[J].四川会计.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