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建结构工程耐久性的探析
2014-04-21王玖玉
王玖玉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建筑结构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其规范性设计的水准也随之增高,我国建筑结构的整体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还是普遍低于国外的水平。在当今世界,土建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其耐久性,所以土建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也包括我国。本文通过对土建结构的耐久性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且提出解决措施,希望可以对土建结构耐久性的提升有所裨益。
【关键词】土建结构;耐久性;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土建结构的耐久性主要是指土建基础设施能够使用的时间。对于每一个国家而言,土建结构耐久,就可以减少修缮的费用,并且可以更好地保障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所以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但是由于土建结构的建设是由很多部门共同负责的,总是会有一部分人不负责任,甚至从中获益,使得土建结构的耐久性不能接受时间的考验。接下来本文将对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的现状进行阐述。
2 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现状
在人们的眼中,混凝土是一种十分坚固、耐久的材料,可以使得土建工程十分耐久。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发现很多土建基础设施并没有按照人们预想的那样坚固,反而受到了损坏,使得人们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坚固性产生了怀疑,从而各国也都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加以研究,并且对土建结构加以巩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加拿大,其安大略省的公路桥梁可能会受到冰盐侵蚀,所以管理部门对其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加厚了好几倍,其强度的最低等级也加强了很多。
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措施就不是非常明确,对遭受盐冻地区的公路桥梁耐久性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且混凝土的强度也还停留在C25,并没有加强,甚至和加拿大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强度是相同的。这一点使得我国的很多桥梁耐久性十分差,很多桥梁都不得不重建,浪费了人力物力,还影响了交通运输,十分不值得。
我国的建设部曾经发起过一个调查,我国国内大部分的工业建筑物的平均寿命只有25—30年,在这之后就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修缮。而严酷环境下使用的工业建筑物的平均寿命就更短,只有15—20年。相比工业建筑物,民用建筑物和公共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就较长了,可以达到50年以上。如果说建筑物的耐久性较差,那么桥梁等的耐久性就更差,由于其处于室外,而且会受到盐冻的侵蚀,往往十几年就需要进行大的修缮。
3 使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进一步加剧的原因
3.1 质检标准单一
由于对混凝土强度的质量检验的标准较为单一化,使得很多材料并不能趋于完善,反而朝着较为极端的方向发展。以水泥工业为例,由于我国较为强调水泥的强度,所以水泥工业对水泥强度和细度的重视程度较强,但是却为了达到一定的强度在其中加入一些矿物成分,使得水泥的耐久性随之下降。这就要求我国的规定要更加完善一些。国外的规定中,对水泥强度还有上限规定,就是为了要使得水泥产品的质量更加均匀,在保证水泥强度的同时也保证了其耐久性。
3.2 过分注重施工进度
混凝土的耐久性除了和其本身质量有关,还要进行充分的养护,才能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我国的社会近年来越来越趋于急功近利,对于一些土建工程过于追求速度,甚至比预计提前几个月完成。这样的工程不仅不能保证质量,还很有可能导致不久之后就要重修。但是仍然有很多媒体对这种行为采取褒奖的态度。在国外,这样的行为是会导致被罚款的,因为工程的质量很有可能因此而下降,造成安全隐患。
3.3 环境不断恶化
近年来,世界环境不断恶化,不管是气候还是空气、水资源等,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土建工程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其耐久性必定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3.4 我国的条例不够完善
目前,很多工程建设行业中的看法已经落后了,很多条例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完善、更新,使得土建工程的耐久性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在国外,这一点比我国做的要好很多,就是在国家的规定中,细化很多细节,把细节重视起来。细节决定成败,国外的很多规定就从细节入手,增强了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比如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矿物,可以使得其耐久性增强这一手段,在国外是有着明确的规定的,使得加入矿物这一行为更加合法化,但是我国的规定是不允许添加矿物掺合料的。这一规定就较为落后,还停留在较为落后的思想中。
4 增强土建结构工程耐久性的措施
4.1 编制混凝土耐久性的文件
对于我国而言,目前要想增强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首先就要制定符合现在时代要求的规定文件,尽快编制基础设施工程耐久性的技术标准,对我国现有的规定进行补充和完善,以便对工程的耐久性进行控制。现在我国工程的耐久性不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无据可循,还保留着较为落后的思想和处理方式。更加严重的是,我国现在的规定中,不但对土建结构的耐久性没有帮助,反而还有很多规定是对其耐久性产生着不利影响的。比如我国规定不允许在混凝土中加入掺合料,避免对混凝土的耐久性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却适得其反。因为对于混凝土,在其中加入粉煤灰等掺合料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在国外甚至有具体的规定,规定在铁路、桥梁等土建结构工程中必须加入掺合料。同时,对于水泥,我国更加注重的水泥的强度,在其中加入了很多矿物材料,但是却影响了材料的耐久性。国外规定水泥强度是有上限的,这样可以在保证水泥强度的同时,避免耐久性受到太大的影响,是一项非常必要的规定,我国也应该吸取国外的一些好的做法,以改善我国的规定,更好地提高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
4.2 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
我国应该对混凝土的性质进行细致的、进一步的研究,参照已有的资料,参照外国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对设计施工技术尽快编写出文件,以提供文件依据。同时,还应该结合我国的特点,对混凝土耐久性的提升作进一步的研究,不能只参照外国的经验,要研究出最适合我国的方式,才能真正地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
4.3 土建结构的维护与检测
由于土建结构的逐渐报废是一个必然事件,所以对其的检测和维护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对于恶劣环境下的基础设施而言更是如此,及时的检测和修缮可以使得其使用寿命更长。针对这一点,我国有必要出台相应的规定,从法制的角度来对土建工程的正常使用和定期检测进行规范,这样的方式可以将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事故降到最低,也可以通过及时修缮来节省重新修建的费用,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需要我国从各方面加以注意,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研究以加强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 韩文涛.综述变电站土建设计中结构的安全性及耐久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7):78-79.
[2] 樊世新.简析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2):65-67.
[3] 周世庚,魏海涛.提高土建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的有效途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2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