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安全风险管理方法,提升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2014-04-21黄伟
黄伟
摘要:安全风险管理作为铁路安全管理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对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强化安全过程控制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当前车站安全风险管理仍处于探索和实践相结合阶段,在加强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由于缺乏理论知识指导和管理实践经验,导致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总体反映出车站管理干部对安全风险管理方法理解不充分、掌握不到位。本人结合车站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实际,就安全风险管理方法中“三要素”的理解,谈一些个人体会与观点。
关键词: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源点
Abstract: the safety risk management as an emerging management discipline of railway safety management, to achiev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afe development, enhance the level of safety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process control ability and so on has the very profound significance. Current station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o strengthen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theory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lead to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overall reflect the station management cadre of inadequate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method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is not in place. I combined the actual station safety risk management work, safety risk management method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hree elements", talk about some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views.
Keywords: safety risk management, safety risk source points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安全风险源点的识别
安全风险源点的识别是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识别立项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风险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前期各部门按照车站要求上报安全风险源点,各部门上报的安全风险源点总体暴露出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安全风险源点立项过大,如:客车安全风险源点,劳动安全风险源点等。严格意义上这两种安全风险只能称之为风险源类,而不能称之为风险源点。我们立项的基准应该在点,而不在类,类是大而广的范畴,是由点汇聚而成的,如果用源类立项会造成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无针对性,缺乏可操作性。其二是以安全问题(隐患)作为安全风险源点。如:调度命令接收不及时,单人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等。以安全问题(隐患)作为安全风险源点,是违背安全风险基本管理理念的,安全风险管理是超前管理、预防管理,而不是事后管理,因此,安全风险源点的立项内容体现应该是中性的,是不带问题(隐患)的。那么如何组织安全风险源点的设别?安全风险源点的立项应该符合哪几个方面的要求?本人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源点立项宜小不宜大,防止出现以类立项的情况,导致后续工作无法入手、无法推进。二是源点立项内容要体现中性,如:穿越正线调车。防止出现以问题(隐患)作为风险源点,违反风险管理基本理念。三是要体现风险源点立项的全面性。要从专业科室、车间(站)两个层面梳理排查、深入推进,确保风险源点排查的全面性。四是要突出风险源点立项的针对性。针对性一方面要体现专业管理和岗位作业特点,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安全工作实际,梳理排查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风险源点。五是要体现风险源点立项的超前性和预见性。要以推演的方法,梳理排查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以及会造成的后果,作为源点立项的原因支撑,体现超前性和预见性。
二、关于安全风险源点的评价
目前车站对风险源点等级评定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那么如何在安全风险源点的等级评定方面实现较为规范、统一的目标呢?本人个人观点为:安全风险源点的等级评定与该源点失控可能引发的后果(事故)挂钩,按照可能引发的事故等级评定安全风险源点等级。基本层次为:可能引发旅客列车冲突、脱轨、火灾、爆炸铁路交通事故造成旅客死亡或重伤,其他责任旅客死亡,或一般A类及以上事故的,评定等级为A级;可能引发一般B类事故的,评定等级为B级;可能引发一般C类事故的,评定等级为C级;可能引发一般D类事故的,评定等级为D级。按照这样的基本思路,就基本能实现风险源点等级评定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三、关于安全风险源点的控制
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是基础,风险控制是核心。风险控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安全工作的成败。那么如何实现安全风险源点的有效控制以确保安全工作的稳定?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强主要关键环节的控制措施的制定。何为主要关键环节?一般系指安全风险源点项目中较易发生问题或较为重要的环节。如:穿越正线调车。该项目中包含了很多作业流程。但较为重要的环节为问路式调车制度的执行,调车作业通知单上接发旅客列车的车次和时刻、钩分标准等内容的注明,通过落实重点环节的措施制定以体现安全风险源点项目控制的针对性;二是要加强安全风险源点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动态检查。要结合干部日常现场检查制度和安全管理新机制的实施,有针对性地建立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动态检查制度,严防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发生;三是要加强安全风险控制状态的评价。采取结果验证以及动态检查的形式,检验安全风险源点的控制效果,控制效果不理想的,要在控制措施制定或落实方面作优化调整,以持续改进的理念促进安全风险源点全面受控。四是要注重管理问题的管理质量,坚持“管理问题是安全主要风险源”理念,在干部安全履职方面要建立分层监督、逐级考核机制,加大干部安全履职情况的督查和考核,现场发生问题要追溯根源地查找管理责任,将管理问题纳入到安全风险体系内实施有效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安全风险,切实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四、关于推进安全风险管理意见建议
一是要加快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办法的优化。在当前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办法实施的基础上,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调整优化相关内容和部分条款,逐步构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二是要加快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与既有管理制度的整合。要进一步梳理既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办法,将安全关键控制管理办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纳入到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废止重叠、冲突的管理内容,进一步优化安全管理体系,消除管理工作中“两张皮”问题。三是要加快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与其他重点工作的对接。围绕安全风险管理要求,重点对标准化创建、安全自控型班组建设、应急处理管理、干部安全履职管理、技术规章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以及教育培训管理等相关内容和要求组织修订,逐步形成协调一致的安全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