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资源退化分析及生态重建

2014-04-21巩科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评价

巩科

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退化土地评价研究的历史和方法,总结了退化土地的主要类型、分布和形成机理,最后概述了退化土地重建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退化土地;评价;生态重建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and methods of the study on degraded land evaluation, summarizes the main types, distribu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degradation of land, finally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degraded land reconstruction.

Key words: degraded land; Evaluation;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33 文献标识码:A

退化土地的类型及其退化机理

在土地退化类型划分方面,目前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方法和体系。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土地退化分为土壤侵蚀、盐碱累积、有机废料、传染性生物、工业无机废料、农药、放射性废料、重金属、肥料和洗涤剂等引起的10大类土地退化,此外,Allen(1980)又补充了旱涝障碍、土壤养分亏缺和耕地的非农业利用。龚子同则将我国土地退化划分为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以及不包括上列各项的土壤性质恶化、耕地的非农业占用6大类,然后再细分为18个亚类(FAO,1971)。在土地退化的机理方面,Blaike and Brookfield(1987)认为,土地退化是土地经受内在质量的损失或其容量的衰减,因此最好的表示不应是单要素的,而是多种力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人和自然力都有各自的位置或作用,可以表示为:土地净退化=|自然退化过程+人为干扰|-|自然再生产过程+恢复管理|。影响土壤退化的因素包括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社会经济的、技术的和文化的等等方面,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如毁林、过度放牧、地下水过度开采、工矿企业的污染和破坏等所引起的土壤退化问题无论在范围还是程度上均比自然因子引起的退化要严重得多。以土壤侵蚀为例,坡度陡,土壤质地疏松,植被稀少,降雨集中等因素都是诱发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但人为活动诱导的土壤加速侵蚀则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的最根本的动因之一(张荣群等,2000)。经开垦后的农耕地其冲刷模数随着坡度的增大侵蚀速率增加很快,地形因素表现极为突出。林地当年开垦后的侵蚀量是开垦前的2000~3000倍。随着土壤侵蚀过程的发生发展,表土中有机质减少,土壤性状特别是土壤结构会出现很多变化,最明显形式是土壤团聚体状况变差和土壤板结,从而加剧土壤的风蚀、水蚀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土壤结构退化会降低出苗率,阻碍空气和水进入土壤和在土壤内流动,进而

又加剧土壤侵蚀,最终导致作物的减产。

退化土地的分布特征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沙漠化土地的总面积已达160.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16.7%,研究显示,在50~70年代我国沙漠化土地平均每年扩大1560平方公里,进入80年代,平均每年增加2100平方公里,而目前沙漠化土地则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发展,说明我国沙漠化的发展速度正在进一步加快;另外由于沙漠化所造成的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草地和耕地退化现象也十分严重,其退化面积分别占该区草地和耕地面积的59.5%和46.9%,这进一步增加了我国沙漠化土地恢复重建的难度。我国水土流失状况相当严重,总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38.2%,而且每年还在以10000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其中仅华南的裸地稀疏林地侵蚀就占该地区土地总面积的23.54%,不合理的利用,特别是对坡地的随意开垦,进一步加重了水土流失的程度。此外,其它形式的土壤退化也相当严重,例如我国约有1/5的耕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化学污染;非农业占地也十分严重,并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其中仅采掘工业,包括煤炭、冶金、有色、黄金、化工、建材、石油、天然气、铀矿等历年破坏土地面积已超过400公顷。

三、退化土地的生态重建理论与方法

近几十年来,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的高强度开发等引起的人为干扰胁迫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土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为此,有关学者提出了以下两种解决方式:①自然恢复或人工复制出破坏前的土地存在状态(生态恢复);②借助人工支持和诱导,在自然条件的许可下,重建一个符合代际需求的不完全雷同于过去的甚至是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可能或不需要再现土地生态系统原貌,只能选择意义更为明确而且更加现实可行的后一种方式,即生态重建。

针对我国分布广泛的荒漠化土地,应从调整农业结构,特别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内部结构入手,切实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采取封沙育草、种草固沙、灌木固沙、营造农田防护林网等改善环境的措施,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别是降雨量来确定植树造林、种草和灌木以及草田轮作等方式,选择培育适应当地生境条件下的荒漠植被,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理化性能,以达到较好的生态重建效果。当然开拓新的水源供给,特别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重建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也至关重要,为此必须充分合理利用大气降水,做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推广免耕法和发展免灌植被,种植耐旱植物,采用滴灌或渗灌等手段,大力节约农业用水。

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在侵蚀退化的陡坡地上,选育或引进适宜的植物品种,采取相应的育林措施和生物工程技术措施,增强蓄水保墒能力,进行人工造林与更

新,以重建侵蚀退化土地生态系统。而侵蚀退化缓坡耕地恢复重建的常用方法是复合农林业。当生荒地开垦成农地时,常常在开始的头十年,其土壤质量会迅速下降,而之后,合理地增加有机物质,使系统投入大于产出,并采取保护性耕作和作

物轮作及种植豆科植物、作物残茬管理、连续种植(减少夏季休闲)、侵蚀控制

(例如覆盖种植、深播、等高种植、修筑梯田)和修筑地下排水系统等措施,可使土壤质量得以维持甚至提高。

工矿区的土地退化问题,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地面塌陷、滑坡、土地污染、荒漠化、盐渍化等,而生态重建的根本工作和基础工程就是造地和改土,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大都可以复垦为耕地、林地、牧草地、建设用地或水产养殖用地等,同时还可以达到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稳定的目的。比如在部分大型露天采矿区,采用充填复垦等工程措施和一些生物复垦工艺,如种植一些先锋植物后种植绿肥牧草以达到快速培肥的效果,同时辅以接种微生物(豆科植物接种接种根瘤菌,禾本科作物接种非自生固氮菌、磷细菌和钾细菌等),可在数年后恢复成地表稳定、水土流失轻微、土地生产力达到或超过当地水平的耕地。

【参考文献】:

[1]史学正,史德明.综合利用我国红壤资源防治水土流失[J].水土保持学报

,1992,6(1):33~39.

[2]左寻,白中科.工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土地科学

,2002,16(2):39~42.

[3]孙华.红壤退化生态系统重建模式及其土壤质量[A].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博士学位研究生论文,2001,42~95.

猜你喜欢

评价
唐DM 智联创享型
难与易
2006—2017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