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争武器:外星人的赞叹

2014-04-21龙卷风

当代工人(A版) 2014年24期
关键词:原子弹武器太空

□龙卷风

战争武器:外星人的赞叹

□龙卷风

从李小龙到热兵器

美国人最喜欢的中国人中,有三个比较有名,一个是李小龙,赤膊上阵呀呀怪叫,很漂亮的中国功夫!但让美国人不满意的是,中国功夫打不死人,跌倒的一会儿就能爬起来,爬起来的然后再被打倒,影片从前到后就这么循环。第二个是成龙,也打架,但已经不是李小龙的路数了,而是搞笑,像杂耍界的卓别林,对手也打不死,但被打得笑料百出。第三个是李安,拍《卧虎藏龙》的台湾大导演,武术成了神话,身轻如燕,苍翠满山的竹林中,高手们摇曳枝头。如果说李小龙拍得实诚,用京剧的程式化演绎中华武术的套路;成龙同志则故意搞滑稽,用小人物的生存智慧和灵活的技巧去捉弄大笨熊;李安则不老实到了顶峰,给看哈利·波特巫术的美国人换了频道:巫术可比不上武术!

但美国人还是鄙夷,因为你打不死人!还记得当年冯骥才老先生写的《神鞭》,天津卫用辫子打人的那位英雄,最后剪了头发练起了手枪。一枪毙命,根本不需要转脑袋去打人。

以上这些都是玩笑话,但牵涉到实实在在的问题。我们来讨论世界各国武器发展到什么程度,先要弄清发展武器是为了干什么?从根本上说,武器是军事斗争的必然形式,但终究是形式。而军事斗争的最终目的,基本上是一个:保护自己!为了保护自己,需要杀死别人的时候就必须杀死。

由古代而来的战争以及武器,都遵循着这个目标。所以最早的人和动物之战,有木棒、石头,然后发现了硬度更高的铁器、铜器,再后来发明了能起化学反应、杀伤力更强的火药性武器,这就逐渐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枪和炮。枪炮之前的武器,基本上凭借的是人体的蛮力。李小龙、成龙的电影,基本上都是这个阶段。而枪炮之后的武器,则有了根本的区别,借助的是物质之间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极大爆炸力——人的蛮劲起不了作用——而且,其遵循的逻辑,还是蛮力尽可能地减少,化学反应的威力尽可能地增大。于是乎,现代意义上的手枪、步枪、机枪、炸弹等都出现了。

后《神鞭》阶段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战争。因为力气少用了,大家的脑子更好使,杀人的手段更加多样化。战争走向了立体化,陆地上短兵相接是一方面,还要在空中打,在海上打。于是,军事和战争沿着海陆空这3个路径发展,武器也分别发展出适应性的代表工具,在陆地上出现了人藏在铁壳里的坦克,在空中出现了扫射敌方的战斗机、投掷炸弹的轰炸机,在海上有了直接开炮的战舰和炸掉对方战舰的潜水艇。

两次世界大战,就是按照这路数去打的。延续到二战结束的时候,这种路数达到了顶峰,其标志便是原子弹。至今人们回忆战争的历史,还保留着两个标志性概念,一个是杀人太多,第一次世界大战,双方动员兵力共计7340余万人,死伤的士兵约3000多万人,受战祸波及的人口在13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75%。第二次世界大战,有5500万~6000万人死亡,1.3亿人受伤,合计死伤1.9亿人。两个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扔下去,广岛当日死掉7.8万人,长崎死亡8.6万人,加上原子弹的遗患,到2007年仅仅广岛因为原子弹伤害而死亡的就达25万人。

二战结束后,以美苏为主的军事大国协调销毁核武器,这玩意儿太能杀人了。但直到今天,原子弹还是许多国家判断军事强盛与否的标志。这反映出两个问题,一个是现代武器以原子弹为顶峰标志;二是发展武器的思路还停留在“保护自己、杀死别人”的旧理念之中。

其实,大家也清楚,这世界早已变了。

看不见的武器

今年10月17日这一天,美国和俄罗斯分别发布了两条消息。

俄罗斯的消息与中国有关,说中国正在采购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伊尔-76重型军用运输机和伊尔-78加油机,同时也在自行研制运-20重型运输机,目标是打造一支约百架重型运输飞机,从而拥有把一个步兵师空运至全球任何地方的能力。

美国人的消息是神秘的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在太空飞行22个月后返回加利福尼亚范登堡空军基地。X-37B这次在轨飞行从2012年12月延续到了现在,而且已经是第三次替美国军方执行“秘密任务”。有专家指出,X-37B的真实目的是监视中国的“天宫一号”,因为其飞行轨道和速度与“天宫一号”高度契合。

这两个消息都与空中有关,但指向明显不同。前者的大型运输机,是战争中的空军运力,目标大概还是地面战斗。后者则进入了太空,在另一个领域开辟战场。

新时代的战争早已变了,武器发展的思路也随之而变。

这种变化有两个趋势,一是人海战术不管用,连个人毛儿都没有;二是武器越来越看不见,由保护人走到了保护武器。简单来说,是信息化、隐形化、超音速、太空化、深海化。

比如,历史上一直为人忽视的北极之地,随着冰雪融化也成了北极圈边缘国家的必争之地。俄罗斯已经宣布建立了极地导弹旅,将超音速飞机设置于此。北极本来离周边国家近,再加上超音速飞机,速度更加翻倍。

信息化的后果之一是“天降灾难”。美国打击基地恐怖分子,只要愿意,奥巴马在五角大楼的屏幕前,就像看电影一样能看到全过程。先是卫星锁定攻击目标,信息自动发送到指挥中心,在计算机点击按钮,美国全球任何一个基地都可以发射巡航导弹,精准击中目标。这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抗日神剧”了,对手之间互不见面,不知何处飞来的炸弹突然间从天而降,人和建筑瞬间被夷为平地。

你会问炸弹飞过别人的领空怎么办?领空的高度其实限定为地面之上35公里;间谍卫星的高度呢?一般都在150公里之上。超过35公里的空间,都成了公共的。

你会问卫星是否也能成为武器?美国人很早就攻击中国,比如2007年曾经报道说,“中国人从地面杀死了太空中它的一颗老气象卫星,这一点至今没有人做到过……美国人从地面发射的系统至今只能使敌人的卫星暂时瘫痪。”美国人2012年发射的X-37B,执行的其实就是这任务,直接在外太空摧毁卫星,同时从太空中打击地面任何一个目标。

表面来看,宇宙真是越来越“祥和”,四顾茫茫人不见。但也正应了那句话,安静的背后却是真恐怖。

外星人恐怕也想不到

原子弹很可怕,是人类战争进入现代阶段的标志性武器。而网络武器,则成为新型战争即“超限战”的标志。

2010年7月,伊朗的布舍尔核电站被一种叫做“震网”蠕虫的武器骚扰。在此之前,伊朗工厂的电脑系统已经基本被“震网”瘫痪。表面看,布舍尔核电站不仅仅是被“骚扰”,其后果将重蹈广岛和长崎。但有所区别的是,当年的日本人看到了携带原子弹的美军飞机。

这是故意没有引爆后果的网络战。“震网”只不过是网络武器的一种而已。其典型的武器,包括各种病毒,也包括高能电磁脉冲武器,网络嗅探和信息攻击技术,也包括“微波炸弹”——通过技术让你手中的电子设备突然像原子弹那样爆炸的远程信息攻击。

网络武器的意义,不仅仅是单纯的一种武器,还是整个武器系统发生变革的内生力。

航空母舰在二战时候发展到顶峰。在这些年的发展中,不变的特点是其“平台”属性,就像老乌龟一样,可以载着唐僧师徒游弋到世界各地,成为各种武器攻击对方的立足点。但其根本变化,则是航母编队的大型化、各种攻击设备的多样化。人们关注的变化更多的是表面,比如可以针对陆地、深海与太空攻击,一个航母编队类似一个集团军。实际上,操控种种武器的仍然是航母内部的信息化指挥系统。这个完备了,航母所带领的天兵天将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就成了臭鱼烂虾。越南人海战术的蛙人,当年可让美军没少吃苦头。

经过升级换代的陆军,一旦开始地面的短兵相接,仍以主战坦克为主。这方面的较量,重在运行、打击的速度、精度和强度。但谁都明白,如果只靠坦克来决斗,无异于破铜烂铁。网络、卫星、导弹、飞机等等打击之后,坦克的功能类似于打扫战场而已。

UFO至今迷雾重重。但大家基本熟悉了UFO的特点,一是速度,现在的武器变成超音速;二是光波攻击,现在走向激光武器;三是无影踪,现在走向隐形;四是高度,现在走向太空和深海;五是形状,比较一下美国最贵的军机,尤其是从上世纪80年代的F/A-18“大黄蜂”战斗机到近年的B-2“幽灵”战略轰炸机,形状是不是越来越和UFO相像?

美国内华达州神秘的“51区”军事基地,历届总统都要去拜访。这片高度戒备的沙漠“绿屋”,始终是UFO研究者观察的对象。据说那里从上世纪50年代就冰冻着外星人的尸体,但没有人真正确认过。

有什么关系呢?真有外星人的话,估计也会称赞:人类啊,你是我最好的学生!

责编/杨立华

ylh@lnddgr.cn

猜你喜欢

原子弹武器太空
上太空,安个“家”
徒手“撕开”原子弹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请放下你的武器
退役武器去哪儿了?
负荆请罪
太空遇险
畅游太空
迷失在太空深处
评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