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余年前我随中央民族访问团奔赴大西南

2014-04-21彭清一

红岩春秋 2014年4期
关键词:访问团费孝通小平

彭清一 1931年出生,山西忻县(今忻州)人,毕业于华北大学艺术系,是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历任中央歌舞团演员、舞蹈队队长,文化部舞蹈训练班主任教员,中国舞协第三、四届常务理事和第五届理事。曾在柏林为祖国赢得两枚金质奖章,为共和国的舞蹈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现任中国演讲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副理事长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消除民族隔阂、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加强与少数民族间的联系,党中央派出中央民族访问团奔赴西北、中南、西南、东北各地开展工作。我曾有幸成为西南访问团的一员,这段往事至今仍历历在目。

在重庆聆听小平同志谈民族工作

1950年6月的一天,我刚从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毕业,正等待组织分配时,突然被校长吴玉章、教务主任张光远找去谈话。他们说:新中国成立了,党中央、毛主席考虑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刚刚解放,为了消除国民党反动派民族歧视的影响,团结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共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央决定组成一个西南民族访问团,奔赴少数民族较集中的云、贵、川地区开展工作。访问团团长由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刘格平担任,副团长由费孝通等担任,考虑到访问团中年轻人较多,准备成立一个临时团委,经过组织慎重研究,决定团委书记由你担任。我一听非常激动,当即向两位校领导表示:“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坚决完成任务!”那时我还不到20岁。

几天后,访问团组建完毕。刘格平团长向全体成员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对访问团的厚望,并展示了毛主席的最新题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看着主席这苍劲有力的14个大字,大家都感到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重视,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7月2日,访问团一行百余人,浩浩荡荡由北京出发,直奔西南军政委员会所在地重庆。

当访问团到达重庆后,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邓小平立即赶到访问团驻地——重庆上清寺中学看望大家。大家一见小平来了,都兴奋地围过来鼓掌欢迎。小平则微笑着挥舞双手,一边示意大家坐下,一边用浓重的四川口音对大家说:“同志们辛苦了,快请坐,请坐。”大家坐下后,小平又嘘寒问暖,仔细向刘格平询问了访问团一路的情况。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你们是党中央、毛主席派来慰问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是根据中央的安排,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做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工作的,你们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派出的第一支由百余人组成的民族工作使团,从规模上就足以证明党中央、毛主席对少数民族工作的重视,你们身上的担子不轻呀!”刘格平团长代表大家响亮地说:“请小平同志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党中央、毛主席的希望,坚决完成任务!”“好!好!”小平听后满意地连声作答。他喝了一口水后接着说:“同志们,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大都生活在偏远地区,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几十年里,他们不仅生活上受压迫,精神上还要受歧视,饱尝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如今新中国成立了,我们共产党就是要把他们从苦难中彻底解放出来,组成团结的民族大家庭,共建美好家园。今天你们是代表党中央、毛主席来开展工作的,因此我希望你们对少数民族同胞一定要以心换心,将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彻底把心交给他们,把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送到他们心坎上,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到他们之中去,才能做好工作。”最后,小平郑重地对大家说:“同志们,你们马上就要投入工作了,我希望你们记住,新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大国,民族工作绝无小事!”

小平和蔼的笑容、干练的作风、深刻的话语,深深地印在了访问团每一个人的心里。当天晚上,费孝通副团长还告诉大家:“下午小平同志约见我,与我讨论民族工作中应该主要抓住些什么的问题。一见面小平同志就谦虚地对我说,他在少数民族问题上还是个‘小学生,需要向做过民族工作的同志学习,要我给他‘多参谋参谋。在小平同志诚恳态度的鼓舞下,我毫无保留地讲了自己对少数民族工作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小平同志听得很仔细,不时还做着记录。我真没想到,这位叱咤风云的刘邓大军的统帅,竟如此坦诚、务实。”听了费孝通的讲述,大家都对小平虚怀若谷的品格表示由衷地赞叹,并决心一定要做好少数民族工作。

见识老一辈革命家之间的真情

第二天,邓小平又和刘伯承、贺龙一起设宴款待访问团一行。

酒宴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开始,大家举杯叙谈,开怀畅饮,宴会气氛相当热烈。酒过三巡,刘格平、费孝通分别起身,代表大家向三位首长敬了酒。之后,年轻气盛的我也端着酒杯站了起来。我首先走到刘伯承身边,双脚一并,给他先敬了个礼,然后说:“我代表北京来的所有青年同志向首长敬酒!”说完自己先干为敬。刘伯承见状朗声笑了起来,他端着酒杯站起来,先对我举杯示意了一下,然后对大家说:“青年人敬我的酒,我是一定要喝的。”说完一仰脖,干了杯中酒,然后横着空酒杯,笑呵呵地说:“你们看,我干了啊!”接着,我又敬小平,他也痛快地一饮而尽。最后,我斟满酒杯来到贺龙身边,贺龙端着酒杯刚要站起来,小平立即伸出手按住他的肩膀,把他按回座位。贺龙眯缝着笑眼一落座,小平就麻利地拿过他手中的酒杯,起身对大家说:“同志们,贺龙同志血压高,不能多喝酒,但是你们年轻人敬的酒他又确实应该喝。这样,我替他干了这杯酒,大家不会有意见吧!”说完,小平干了杯中酒。小平的举动赢得了大家一阵热烈的掌声,整个酒宴更加轻松欢快。

或许是酒的缘故,席间,邓小平、刘伯承兴致颇高,幽默的话语也多了起来。当谈到如何做少数民族群众工作时,小平风趣地对大家说:“要说做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工作,伯承同志可是有历史经验的哟,彝海结盟的故事大家一定都知道,所以你们有什么事情尽管向他请教,伯承同志一定会帮助大家的!”说完,小平转头用纯正的四川话问刘伯承:“伯承同志,没得问题吧?”刘伯承也带着浓重的川音爽快地答道:“没得问题!没得问题!”而后和蔼地对大家说:“以我之见,只要真正地以心换心,以诚相待,少数民族同胞是最好交朋友的。”听了刘伯承发自肺腑的话,大家纷纷点头称是。宴会的最后,小平起身举起酒杯,朗声说道:“我提议,大家举杯,为圆满完成党中央、毛主席交给你们的光荣任务干杯!为民族大团结干杯!”访问团的同志一起起身举杯相应,气氛更加高涨。

此后不久,邓小平在正式欢迎访问团的大会上发表了《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讲话,对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作了更加详尽的阐述。

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解放初期的大西南,包括西藏、西康、四川、贵州、云南5个省(区),面积约230万平方公里,并与缅甸、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国境线长达7400多公里。当时这里居住着7000多万各族人民,其中藏、彝、苗、白、傣、壮、哈尼等30多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即有1800余万,约占全国少数民族的60%。这些少数民族大多杂居或聚居在西南数千公里的国境线上。

多少年来,西南少数民族人民为创造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历史和捍卫祖国的独立与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历史等原因,边疆民族地区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问题也就直接影响到西南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国防的巩固,关系到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大局。如何通过解决民族矛盾,实现不同民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共同发展,成为新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针对这种现状,小平作了《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重要讲话后,我们在他的具体指示和鼓励下全面展开了工作。访问团全体成员不畏艰难,历时1年半,足迹遍布了云、贵、川的山山水水,工作做到了每一个能够到达的村落山寨。那时候,西南少数民族居住分散,进出交通非常不便,条件十分艰苦。我们的访问工作基本都是靠双脚翻山越岭、涉水渡河去开展。其中,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困难、平息各种纠纷是我们访问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

记得在凉山访问期间,一次,我们一组人外出工作时,突然遇到两个部落正在闹纠纷。争吵中双方互不相让,矛盾逐渐升级,最后言语不合,彻底撕破了脸皮,两个部落的头领下令,召集各自人马准备武力解决。不一会儿,两个部落的人拿着土造枪支、长矛大刀,一拨一拨飞奔而来,双方人马在山坡的一块空地上越聚越多,一个个剑拔弩张,凶神恶煞地直瞪着对方,现场的火药味越来越浓。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觉得单凭访问团十几个人的力量肯定难以阻止他们拼杀,必须派人通知附近的解放军派兵来解决。但去解放军驻地必须经过这两个敌对部落的地盘,非常危险,弄不好会遭杀身之祸。但情况紧急,大家根本顾不了那么多,纷纷争着要去送信,最后两个有着基层工作和战斗经验的同志承担了任务。

这两个同志简单准备了一下就迅速绕道出发了。尽管他们一路万分小心,但还是在通过一个部落地盘时被那里的人抓住。他们不分青红皂白,蜂拥而上把两个同志五花大绑地捆了起来。之后,一个操着浓重地方口音的人用汉语厉声问道:“你们急急忙忙的,是不是帮对面部落来探听我们情况的?”“不是!绝对不是!你们别误会!”我们的同志坚决地回答,然后一个同志放缓声调耐心地对他说:“我们是西南民族访问团的成员,是毛主席、党中央派来宣传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共产党主张各民族平等团结,更希望你们民族内部搞团结。我们这次匆忙经过这里,就是要请解放军来制止他们对你们的进攻!”那人没有接话,看着我们的同志,眨巴着眼睛好像在琢磨着什么。两位同志见状,深知时间不等人,情况瞬息万变,于是挺胸大声说道:“你们要是相信我们,就放我们走,要是不信任我们,随你们怎么办!”那人终于动摇了,马上让人为两位同志松了绑,然后说:“那我派人和你们一起去!”“没问题!”两位同志知道他还是有些不放心,便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他派人和两位同志一起下山,直奔解放军驻地。

解放军某部接到消息后感到情况紧急,立即派骑兵前往,由于行动及时,最终在两个部落的争斗即将爆发的前一刻赶到,及时制止了这场冲突。平息冲突后,我们访问团成员马上趁热打铁,分头做和解工作。通过努力,终于将敌对双方的头面人物约到了一起,共同协商解决办法。我们真诚说理,好言相劝,并为双方送上盐巴、布匹、针线等慰问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工作,终于调解成功,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一时间在当地传为美谈。

访问团在凉山的3个多月时间里,类似这样的工作我们做了许多,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3个月后,当刘格平团长带领我们全团到达西昌时,40多位不同家支(即家族支系)的头人纷纷表示,愿意接受军政委员会和访问团的规劝和建议,把历史隔阂与仇恨暂放一旁,共同走出山来举行协商会议。在这次协商会上,经党和政府及访问团的全力协调,各方达成了建立新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区政府的协议。

费孝通民族调查功不可没

在访问工作期间,我们除了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帮助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政府外,还给他们传授先进的生产方式、为他们送医送药。为了更好地与少数民族群众联络感情,我们还经常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互相沟通。访问团中的文艺工作者们每到一地,除了给少数民族群众演出,还诚心诚意地拜他们为师,跟他们学习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使他们感到大家就是一家人。这样不仅有效地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而且丰富了我们民族大家庭的文化。《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就是那时候唱出来的,它也是当时少数民族同胞心境的真实写照。少数民族群众很快接受了我们,称我们为“新汉人”。

经过1年多的努力,访问团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如协助当地党政机关加强政权建设,摸清了西南少数民族基本自然状况,培养出了一批少数民族干部,发展交通改善了闭塞状况,初步解决了西南民族地区经济问题,改善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生活等。而在这些成就中,由访问团副团长费孝通带领有关人员根据中央部署对西南少数民族族别、名称、数量等情况开展的调查研究,意义重大,其报告可以说是我国目前确定有55个少数民族的开山之作。

当时,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党和国家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还不是很清楚。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提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观点。但“五族”之外还有多少少数民族、他们的情况怎样,并不清楚。如当时广西的“六甲人”、湖南的“哇乡人”等,他们自称是少数民族,实际上却是汉族。还有些少数民族,由于不同原因,被误分成若干民族,例如云南的“阿细”、“撒尼”、“阿哲”、“普拉”等,实际上他们都是彝族的分支。显然,不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就很难贯彻落实好中央刚刚提出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的民族政策。在访问团到达大西南后,费孝通立即带领相关人员,翻山越岭,穿林涉水,深入到贵州和广西两地的少数民族村寨中,和少数民族群众促膝交谈,亲切联欢。通过直接接触,很快摸清了他们的民族名称(包括自称和他称)、人数、语言和简单的历史,以及他们在文化上的特点(包括风俗习惯)等实际状况。

正是有了费孝通等同志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1952年访问团工作结束回北京向中央汇报了情况后,中央迅速作出了1953年在全国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的决定。在这次普查中对少数民族的确定被称为“民族识别”。这项浩大、繁杂的民族识别工作从1953年开始,历时近30年,直到1982年才告一段落。其中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1954年确认全国有38个少数民族;1965年经过确认增加了15个少数民族;1982年又确认了2个少数民族,至此共确认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加上汉族,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大家庭中一共有了56个民族成员。应该说,费孝通作为这项工作的领导者、参与者功不可没,而民族访问团为这项工作奠定的坚实基础同样功不可没!

60余年前中央民族访问团的工作,密切了党和政府与各少数民族群众的联系,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民族隔阂,改善了民族关系,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了祖国大家庭的团结,也为以后的民族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跟随访问团奔赴大西南的这段岁月,也成了我一生难忘的记忆。

(整理者单位:大连港集团。图片来源:整理者提供)

(责任编辑:吴佳佳)

猜你喜欢

访问团费孝通小平
去饶城买房
吴文藻从不“顺便”
吴文藻从不“顺便”
吴文藻从不“顺便”
放风筝
小泽将率百余议员访华
小平同志为何没回家乡
费孝通夫人“问罪”杨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