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倡导的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影响因素

2014-04-20王春梅陈宝峰

技术经济 2014年6期
关键词:农业科研科技推广科技成果

王春梅,陈宝峰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2.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呼和浩特010051)

农业科技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农业和食品行业的高生产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据专家测算:截至1980年,中国农业生产总值增长中的27%是靠农业科技进步实现的;1983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35%,之后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和2010年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分别为48%和53%[1]。然而,农业科技的创新、应用和发展主要依赖于科研资金的大量投入,对农业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不仅影响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影响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农业科技项目主要包括各种基础理论研究项目、核心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以及成果推广项目等,投入资金主要用于科研中各种直接支出和间接花费,最终的研发成果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或技术装备等。虽然中国一直在逐渐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但是中国的农业支出占总农业总产值比例仅是美国的1/6,两国在此方面的差距甚大。农业科研投资的缺乏大大影响了农民科技意识和需求的提高,减弱了农民采纳新技术的意愿,阻碍了农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2]。因此,农业科技项目投资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程度如何、项目的综合效益怎样,一直是政府管理者和学者及专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从中国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生产投入和农业科技推广等角度出发,研究影响中国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各种因素,为农业科技项目效益评价提供新的视角。

1 文献回顾

1.1 农业科技项目效益

农业科技项目的运作过程包括选题、立项、试验研究、结项等阶段,最终的科技成果则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或技术装备等。农业生产中,在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前提下,如何采纳、吸收这些科技成果以降低消耗、提高生产率、达到投资少且见效快的效果,是政府非常关注的主题。

在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人们(指科技推广人员和农民等)对新科学技术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会大大影响农业科技项目的效益;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农民素质、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也是影响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因素。农业科研投资的终级目标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然而,除了科技成果自身的因素会影响农业科研项目的效益外,农业生产条件、相关人员的思想意识等也会对之产生影响。

从已有文献来看,我国学者主要注重研究农业科技项目的经济效益。例如,陈克明和王建国将农作物净产值、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和人均净收入等作为衡量农业综合研究成果效益的指标[3]。赵芝俊和张社梅重点探讨了影响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的相关因素,并运用C-D生产函数的扩展式对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的宏观效益进行了测算,结论显示中国的农业科研投资总量和由科研投资带来的总收益都呈逐年递增趋势[4]。胡瑞法、时宽玉和崔永伟等认为,中国政府投入的农业科研投资竞争性经费的所占比例过高,影响了农业科研的长期规划和战略性研究,并制约了农业研究效率的提高[5]。总体来说,农业科技投资的效益并不十分理想。对此,彭宇文和吴林海提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提高农业科技投资回报率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农业科技投资积极性的基础[6]。刘军、翟勇和王文亮等分析了中国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的科研产出效率低的原因,认为科研项目管理水平不高、未实现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主要原因[7]。此外,Solomon A.等学者从社会效益角度研究了农业科技项目效益,认为农业科技成果的采用对提高农村家庭福利有潜在的直接的作用,能够增加消费支出并减少贫困[8]。

根据学者们的论述,农业科技项目的效益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经济效益即投资回报是经济学家关注的核心问题。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农业科技研究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其实现程度是科研管理、科研成果、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人力资本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2 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影响因素

赵芝俊研究了1994—2003年中国的农业科研投资效益,其结果表明,1994—1998年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总量和由科研投资带来的总收益正相关,然而边际收益和长期边际收益在1998年达到最高值后在1999—2003年期间逐年下降[5]。这说明,中国的农业科研投资效益与科研管理、农业生产和经济环境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此,一些学者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农业科研投资效益的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的量化和度量问题。

1)农业科技推广因素。

农业科技项目的研究成果——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否直接与农业生产关联、能否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农业生产力,一直是农业科技项目成果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促进农业科技项目成果顺利转换为生产力,政府在资金和人力方面积极支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于提高农业科技项目效益具有积极作用。

农业科技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性,政府是农业科研推广资助的主体。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的农业科技推广投入较少,面向农户或农业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成本高,这些都限制了中国农户采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因此,资金供给是影响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一个因素。内生增长理论证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能有效提高劳动力素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9]。科研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培养人才的作用,科研人力资本的管理体制和科研组织的运行方式决定着科研投资的效率和效果。沈利生、朱运法和张帆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物质资本[10-11]。沈坤荣、马俊和胡永远发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12-13]。高玉喜指出,人力资本和科研投资的缺乏使得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效率低,贫困处于恶性循环状态[14]。因此,农业科技推广中专业技术人才的投入对农业科研项目的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农业科技成果传播因素。

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实现离不开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Paul F.Lazarssfeld提出传播学理论——有限效果论:受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大众传播方式不能直接改变受众对事物的态度,因此,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过程中,有效传播新技术和信息是最困难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农业科技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科技成果,如公开发表的论文、专利等,这些都为使用者提供了获取农业科学技术和信息的渠道。这些科学知识和技术被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农业经济的技术进步和发展速度,并反映了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实现程度。因此,可将发表论文数、专利数以及和重大科技成果数作为影响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因素来分析。

3)农业生产投入因素。

农业科技项目研究成果的有效应用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农业生产投入因素也直接影响农业科技项目的效益。很多学者对影响中国农业科研项目效益的农业生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选取。例如:李放、张锦华和吴方卫对江苏省农业科研投资的收益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影响农业产值的资本类投入要素包括土地、化肥、动力等[15];樊胜根、邢鹏和方成等认为农业科研投资与农业生产之间具有因果联系,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耕地、劳动力、化肥和农业机械[16]。

本文在以上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农业科技推广投入、科技成果、生产条件等方面探讨影响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因素,具体包括农业科技推广资金、农业技术人员数、专利授权数、发表论文数、重大科技成果数、农民人力资本、单位播种面积机械动力、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利用因子分析法筛选、合并影响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因子,并运用熵值法确定主因子的权重,然后以1995—2012年中国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的数据,分析影响中国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应对措施。

2 实证分析

2.1 研究方法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采用降维的思想,将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在前文中,为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农业科技项目效益评价问题,笔者考虑了较多的影响因素,即选取了较多的指标作为因子分析的变量。由于本文依据现有的研究文献选取各个指标,每个指标均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某些信息,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有些指标之间甚至存在非常强的相关性——这会使统计分析后得到的信息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叠,因此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将相关性很高的变量转化成彼此不相关或独立的变量,将之作为解释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综合性指标。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根据熵的特性,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熵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和无序程度或一个指标的离散程度。离散程度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小,熵也就越小,该指标对系统整体的影响也就越大。农业科技项目效益受农业科技推广政策、科研成果传播、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各影响因素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决定农业科技项目的综合效益。因此,可运用熵值法判断各主因子的离散程度,并计算其权重。

2.2 因子分析

本文以全国农、林、牧、渔业科技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1996-2013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选取以下指标的数据:农民人力资本(X1)、单位播种面积机械动力(X2)、有效灌溉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X3)、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X4)、发表论文数(X5)、专利授权数(X6)、重大科技成果数(X7)、农业技术人员数(X8)、农业科技推广资金(X9),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输出相关KMO检验结果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KMO值大于0.5,说明各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可利用降维方法进行因子分析。各因子的初始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及累积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前两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396%,满足主因子选取的要求。但是,鉴于第三个因子的初始特征值接近1,为了更全面地分析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影响因素,本文取前3个因子进行分析(分别表示为F1、F2和F3)。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6.295%,说明这3个因子反映了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为了使各主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更为突出,笔者对因子载荷矩阵做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

表1 KMO检验结果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

表2 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

表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农民人力资本、有效灌溉面积、单位播种面积施肥量、单位播种面积机械动力5个指标在第一主因子上的载荷值较大,这5个指标主要反映农业科研项目的要素投入情况,故将F1称为生产投入因子;发表论文数、重大科技成果数、专利授权数3个指标在第二主因子上的载荷值较大,故将F2称为科研成果传播因子;农业科技推广资金指标在第三主因子上的载荷值较大,故将F3称为资金投入因子。这3个主因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驱动因素,因此可用其衡量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基本状况。

2.3 因子权重确定

本文采用熵值法确定主因子的权重以确保其客观性。鉴于熵值法要求直接参与计算的数据不能为负值,本文利用功效系数法对指标数据进行变换,计算公式为:

式(1)中:xij为第i时段主因子Fi的得分值;α为调节指标权重的系数,取α=0.4。得到新的主因子(F1、F2和F3)得分矩阵如表4所示。

表4 主因子得分矩阵

基于表4中的数据,利用式(2)~式(5),可依次计算各指标的比重(pij)、熵(ej)和差异性系数(gj),最后计算出各主因子的权重aj(j=1,2,3),结果见表5。

表5 熵、差异性系数和因子权重的计算结果

然后,根据公式

计算1995—2012年中国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综合得分(见表6)。

从表2可以看出,3个主因子对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累积贡献率远大于80%,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影响因素。从表4可看出:2005—2012年期间,F1的得分在一直呈增长态势,而F2的得分呈U形分布,F3的得分具有较大的波动性。这说明各主因子在不同年度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从表5可以看出,F2的熵值最小,对农业科研项目效益的影响最大,其权重相应也较大。

表6 1995—2012年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综合得分

表6显示1995—2012年期间中国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综合得分总体上呈稳定上升趋势,表明中国农业科技项目的研究和应用一直在不断进步,并取得了越来越好的效果;其中,1995—2002年期间综合得分的波动性较大,于1999年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下降,直到2003年又显现出逐年递增趋势。1995—2013年期间中国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综合得分的年均增长率为2%,这突显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效,说明中国的农业科研成果水平越来越高。另外,中国历年的农业政策也大大促进了农业科技项目综合效益的提升。1982—1986年期间,中国连续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此期间对农业改革和发展非常重视;然而,在之后的十几年间中国的发展重心有所偏离,农业生产、农业科技研究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1999年以后农业科技项目效益出现较大波动甚至下滑。直到2004—2012年,中国又连续10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尤其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将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以持续增强农产品的供给能力。科技部和农业部在组织实施各种农业科技项目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后期成果的推广,提供资金、技术人员和实施方案等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应用,改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促使农业科技项目的效益一直处于增长趋势。

3 结语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强调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并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和明确部署,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和创新指明了方向。由此表明,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农业科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的前提下,如何确保农业科技项目效益有效发挥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分析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影响因子,得出结论:科研成果(如专利、科技成果和论文)的传播对农业科技项目效益的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农民对各种信息需求的调研资料统计,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高达73.7%,高于对生产资料、品种信息和市场信息等的需求。

笔者建议政府在如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渠道,使更多农民接受并吸收新技术。第二,加大农村基础建设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农业科学技术顺利应用于生产实践,从而提高农业科技项目的效益。这是因为: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农民的文化程度与农业科技项目效益有直接关系,良好的土地资源和完善的技术设施会影响新技术的有效应用。第三,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的范围和力度,使更多农民受惠。农业科技推广资金在新技术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为普通农民的支付能力有限,所以政府前期的资金投入对促进农业科技项目综合效益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中国农业科技项目的效益:加强面向农民的教育培训,增强农民采用农业科技成果的意愿和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从思想意识方面构建农村地区的软文化;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化网络平台体系的建设,提升农业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提高区域。

[1] 张来武.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到53%[N].人民日报,2012-04-23.

[2] FAN S G.Research investment and the economic returns to Chinese agricultural research[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0,14(2):163-182.

[3] 陈克明,王建国.农业综合研究成果的评价体系[J].科研管理,1987(1):43-47.

[4] 赵芝俊,张社梅.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宏观经济效益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5(6):41-47.

[5] 胡瑞法,时宽玉,崔永伟,等.中国农业科研投资变化及其与国际比较[J].中国软科学,2007(2):53-65.

[6] 彭宇文,吴林海.中美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比较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12):89-92.

[7] 刘军,翟勇,王文亮,等.提高农业科技计划项目资金产出效益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3):13-17.

[8] SOLOMON A,BEKELE S,FRANKLIN S,et al.Impac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on small holder welfare:evidence from Tanzania and Ethiopia[J].Food Policy,2012(37):283-295.

[9] LUCAS R E.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6(22):3-42.

[10] 沈利生,朱运法.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11] 张帆.中国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估算[J].经济研究,2000(8):65-71.

[12] 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1):3-39.

[13] 胡永远.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一个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3(1):54-60.

[14] 高玉喜.中国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1996(5):189-197

[15] 李放,张锦华,吴方卫.江苏省农业科研投资收益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3,16(3):39-41.

[16] 樊胜根,邢鹏,方成,等.农业科研与城镇贫困[J].农业技术经济,2006(5):9-15.

[17] 王珍珍,黄茂兴.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模型和中国省际面板数据[J].技术经济,2013(10):55-61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科技推广科技成果
乡村e站助力科技推广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助推西藏农业科研发展”座谈会成功召开
宜春市油茶科技推广成效与经验
以“五化、五融合”理念推进农业科研试验基地规划建设
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吕梁市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及对策建议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