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矿生产协同化管理机制研究

2014-04-20刘双勇张志强安景文

中国煤炭 2014年3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煤矿协同

刘双勇 张志强 安景文

(1.开滦 (集团)有限公司煤业分公司,河北省唐山市,063001;2.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管理学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3)

煤矿生产管理是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工序进行合理科学安排,在空间上、时间上相互衔接平衡,紧密配合形成有序协调安全的煤矿生产系统。煤矿生产管理的任务主要是以实现井下采掘生产过程的合理组织为特征的。因此,这就实际上要求我们研究井下生产过程的合理组织与协同运作的问题。

但目前,煤炭生产管理中协同性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管理体系系统性不强、资源配置优化性不足、业务环节协调性不够等,造成系统不清、流程不顺、联系不畅,极大地影响了煤矿生产管理效能的发挥,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最终将导致效益的下滑。因此,目前,很有必要从 “协同”这个影响煤矿生产管理绩效的核心因素对煤矿生产管理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煤矿生产协同化管理是运用协同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煤矿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不同环节、阶段、工序、过程等进行合理科学安排,在空间上、时间上相互衔接平衡,紧密配合形成有序协调安全的煤矿生产系统。煤矿生产管理中设计、施工、验收阶段彼此协同,体系内部各要素和过程也彼此协同,共同构建了一个煤矿生产协同化管理体系。

本文将协同学理论和方法引入到煤矿生产管理之中,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求解煤炭企业管理中的问题。首先,对现有煤矿协同问题进行分析;其次,建立以煤矿井下工程生命周期为主线的煤矿生产协同化管理体系;最后,对煤矿生产协同管理机制进行了说明。研究表明,以煤矿井下工程生命周期为主线的煤矿生产协同化管理体系是理顺并规范生产管理流程、实现无缝衔接、解决生产协同问题、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1 煤矿生产协同问题分析

多年来在煤炭生产组织中存在的设计、准备、采煤不尽协调和各工序脱节等管理粗放问题,一直是制约生产集约化、精细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井巷掘进以及回采、安拆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工程验收上普遍存在沟通较少和工作脱节现象,导致在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验收人员工作中难免有时会出现扯皮和推诿等现象;

(2)在具体的基层单位施工过程中,主要是在岩巷开拓、煤巷掘进、支架安装、煤炭开采以及支架回撤等生产各个环节上也是各自为政,比如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意识不强,一体化、协同化意识淡薄,甚至有时会出现人为制造困难等现象;

(3)同一单位的内部点班上,各个班次也是衔接不畅,导致正规循环时断时续,大部分员工的团队意识较差等等。

以上这些原因也常常导致企业内各级管理人员疲于应付内耗,协调各种关系,使得劳动效率不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能有效发挥,以及经济效益不佳等状况都是普遍存在。

2 煤矿生产协同化管理体系

2.1 煤矿井下工程

煤矿井下工程一般是指单掌单面单项工程。单掌单面指采煤、掘进、开拓等正规工程;单项工程指除采煤、掘进、开拓等正规工程及所有辅助单位本职工作任务以外的工程,包括综采安拆、巷道维修、巷道回撤、综采亮面、机电安装、零星工程及临时工程等。煤矿井下工程是煤矿生产协同化管理的中心。

本文将煤矿井下工程的范围定义为围绕煤矿井下工作面开展的开拓、掘进、安装、回采、回撤工程,这5项工程是煤矿价值链的核心,煤矿的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都是围绕其具体开展的,同时各个工程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2.2 煤矿井下工程协同性分析

针对煤矿井下工程的特点,并结合项目管理知识体系领域PMBOK,总结出煤矿井下工程管理具有时间、过程两个特征。

(1)时间特征。所谓时间特征,就是按时间发展顺序,对煤矿井下工程的过程进行分段,以便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每个项目都有其生命周期,一般生命周期包括4个阶段,即启动阶段、准备阶段、执行阶段、结束阶段。大系统可以包含有小系统,项目的某个生命周期中,也可以包含有更细小的项目生命周期。煤矿井下单项工程的生命周期可以细分为设计、施工、验收阶段。而工程的生命周期又包含在煤矿工作面工程的生命周期中,各个工程的生命周期前后贯穿起来,实现各个工程的彼此连接,这就为煤矿井下工程生命周期和工程间的协同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

(2)过程特征。所谓过程特征,就是按项目管理的知识领域进行划分,在项目的不同生命周期里,项目管理工作通常都包含有5个管理过程组,即项目的启动过程、规划过程、执行过程、监控过程和收尾过程。项目管理具体工作过程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前后衔接的关系,是通过输入、输出而相互关联的关系。项目管理工作过程组的各个具体工作过程之间在时间上会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叠。同时,项目管理具体工作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还会跨越不同的两个项目阶段。这就为煤矿井下工程管理工作过程间的协同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

传统煤矿管理的理论和思想是建立在高度分工的基础上,强调分工的重要性而对整体重视不足。从煤矿井下工程管理的时间、过程的特征分析可以找出煤矿井下工程管理协同的关键所在。由于各个工程、阶段、过程等的不同就需要系统的指导,协同地运作、科学地管理来保证整个煤矿管理过程的完整性、协调性、标准性。因此,需要客观地总结出煤矿井下工程的管理过程,分别运用不同的管理工具和技术加以协同管理,实现煤矿井下工程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和综合优化与协调。

2.3 煤矿井下工程生产管理生命周期

煤矿井下工程 (开拓、掘进、安装、回采、回撤)具有显著的单件性特点,每项工程各不相同,都具有相应的目标和约束条件,这些 “项目”特性就决定了可以采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对煤矿井下工程进行研究,可以运用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对煤矿井下工程管理进行阶段分析。

项目生命周期是一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大致分为4个阶段:概念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过程组是指完成项目中任何一项任务的5个过程组:启动、计划、执行、控制、结束。也就是说,可以将一个完整的项目看成是一项任务。但一个项目下面可以很多过程组组成。

煤矿井下工程相对于一般地面工程简单,项目环节、内容、参与方都相对较少且相对固定。因此,根据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并结合煤矿井下工程的特点,按照工程所涉及的生产管理过程,识别出生产管理过程。生产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设计、施工、验收3个主要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煤矿井下工程管理的过程体系图

为了找到煤矿井下工程生命周期,可以把图1识别出的生产管理过程,按照时间和流程顺序,排列为设计、施工、验收3个主要阶段,组成了煤矿井下工程生产管理的生命周期。通过研究煤矿井下工程生产管理生命周期,发现各个阶段、各过程、各环节、各工序的协同关系,为协同管理的实施奠定基础,如图2所示。

图2 煤矿井下工程生产管理的生命周期体系图

3 煤矿生产协同化管理机制

3.1 生产管理过程协同

煤矿生产协同化管理体系以煤矿井下生产管理流程(设计、施工、控制、验收、分析)为管理主线,煤矿井下生产流程各部分也就是煤矿井下工程生命周期的各个过程。

(1)设计、施工、验收阶段协同。设计、施工、验收是煤矿生产管理总流程,煤矿生产协同化管理就是沿着这条主线开展协同研究的,设计、施工、验收3个阶段实现了彼此协同,如图3所示。

图3 生产管理过程协同体系图

(2)设计过程协同。设计阶段流程包括准备、设计、会审、优化设计、设计成果下发。以设计流程为主线,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各内容彼此协同,构成了设计阶段的协同管理体系,如图4 所示。

(3)施工过程协同。施工阶段流程包括策划、准备、组织、控制。以施工流程为主线,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各内容彼此协同,构成了施工阶段的协同管理体系,如图5所示。

(4)验收过程协同。验收阶段流程包括:检查验收、问题处理、考核。以验收流程为主线,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各内容彼此协同,构成了验收阶段的协同管理体系,如图6所示。

3.2 生产工序无缝衔接

煤矿生产协同化管理的中心是煤矿井下工程(开拓、掘进、安装、回采、回撤),这些工程彼此之间存在着时间、空间等各种联系,研究煤矿井下工程的协同性,实现煤矿井下工程的无缝衔接是煤矿生产协同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图4 设计阶段流程协同

图5 施工阶段流程协同

图6 验收阶段流程协同

煤矿生产协同化管理构建了开拓、掘进、安装、回采及回撤 “五位一体”的生产管理体系,推进了技术、生产、经营、安全的有机融合,提高了生产质量、效益和效率,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如图7所示。

图7 煤矿井下工程协同体系图

(1)以回采为中心各工程协同。煤矿生产协同化管理是以煤矿井下工程 (开拓、掘进、安装、回采、回撤)为中心的,而煤矿井下工程要以回采工序为核心的,形成统一的施工标准,其他工序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处处为回采考虑。一个完整的回采系统包括采面顶板支护系统、采面破煤系统、运煤系统、运料轨道运输系统、排水系统、供水系统、通防系统、供电系统、照明系统。开拓、掘进和安装工程都是为了保证个系统达到回采所要求的条件而进行的。各工程要最大限度满足回采需要,实现各工序的无缝衔接。

(2)按施工顺序各工程协同。煤矿生产协同化管理的中心是以前后彼此联系的煤矿井下工程 (开拓、掘进、安装、回采、回撤),要以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负责的思想,推进各工序之间的无缝衔接,上道工序能完成的工作不能放到下道工序,使这5个环节在施工过程中标准统一,步调一致。

3.3 生产管理信息协同

煤矿生产协同化管理的生产管理信息的协同是促进井下工程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其载体是煤矿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生产信息的高度集成和融合,实现了煤矿生产管理事先有设计、事中有施工、事后有验收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是生产协同化管理的重要支撑,如图8所示。

图8 生产管理信息协同体系图

4 结论

协同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煤矿生产协同化管理是现代煤矿生产管理的高级状态。煤矿生产管理具有时间、过程两个特征,这就决定了煤矿生产的各个工程、阶段、过程工序等需要系统地指导,协同地运作、科学地管理来保证整个煤矿生产管理过程的完整性、协调性、标准性。因此,需要研究煤矿生产管理的开拓、掘进、安装、回采、回撤各工程的管理过程,运用不同的管理工具和技术加以协同管理,实现煤矿生产管理的体系协同化、工序流程化、管理程序化、操作标准化。因此,煤矿生产协同管理可以克服传统煤矿生产管理中协同性不足的问题。本文对煤矿协同化管理的研究是从煤矿井下工程生命周期角度展开的,对其协同性的研究是初步探索,更广泛与更深入的研究与实证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1] 杨中,魏金奎,刘双勇,赵林根.市场化精细管理——开滦集团自主管理创新实践 [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2] 潘开灵,白烈湖.协同管理理论与实践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 涂兴子.煤矿 “四三二一”精细管理体系.中国煤炭,2003 (4)

[4] 朱春明.煤炭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煤炭,2010 (6)

[5] 贺涛.煤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优化办法探析 [J].煤炭技术,2012 (9)

[6] 刘长洲 .浅谈矿山的工程管理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国矿业,1999 (S1)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煤矿协同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