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健康产业 财富第五波

2014-04-20秦源

中国新时代 2014年12期
关键词:保健食品保健产品

| 文 ·本刊记者 秦源

下一个能超过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里。 ——马云

最近最火的人是谁?

纵观今天的风云人物,答案呼之欲出——马云。随着阿里巴巴集团成功登陆纽交所,阿里巴巴执行主席马云的身价也达到212.12亿美元,超过王健林和马化腾,成为中国新首富。2014年11月11日,马云一手打造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再次成功刷新纪录——天猫双十一交易额破571亿元、产生物流订单2.78亿单、全球共217个国家和地区的网友参与。

然而,在很多人看好互联网行业的时候,马云的观点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他认为,下一个世界首富将出在健康产业!

事实上,这样的观点并非马云第一个提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身价千万美元的软件企业家、大学教授保罗·皮尔泽在其所著的《财富第五波》中就曾表示:财富第一波土地革命,财富第二波工业革命,财富第三波商业革命,财富第四波电脑信息网络革命,财富第五波保健革命。也就是说,继第四波“信息网络时代”之后,当前已经到来的是“健康保健时代”,而健康产业也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

早在2013年8月2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开放社会投资、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四大措施。据报道,目前,中国健康服务业年产值仅占GDP的5%左右,而美国的该项数据2009年已达到17.6%。据相关部门测算,到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

而这,无疑会带来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突飞猛进。

以健康为概念

“保健品这两年卖得非常好,尤其是对三高人群有辅助作用的产品非常火爆。今年国庆节前夕,我每天都要往国内发好几十个大包快递,现在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增长。”身在澳洲从事代购业务的苗先生告诉《中国新时代》。

事实上,苗先生当初并非有意进入保健品代购行列,“最初只是国内很多朋友让帮忙代购一些奶粉,一周也不见得能有一单。但渐渐的,很多人在代购奶粉的同时会询问保健品是否可以代购,我就顺带给发一些。谁知道一年下来,奶粉的业务逐渐在减少,而保健品的销量却在突飞猛进。以今年9月份为例,光我在支付宝上收的货款就高达30万,毛利润也超过了3万元人民币,其中绝大多数利润来自于保健品、药品代购。”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好了,越来越多的人被亚健康所困扰着,‘用健康换财富’的行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摒弃。大家变得更加理性,重视健康保健的群体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年轻化。”苗先生如是说。

曾经很多人认为,健康产业无非就是药品和保健品的聚合体,如今看来,这样的定义则显得过于狭隘。生活中,打着健康牌的产品随处可见:能缓解静脉曲张的保健袜、能养胃抗癌的猴头菇、能缓解宿便的雪莲果、能防辐射的眼镜、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的腹带、能提高孩子智力的DHA……可谓是数不胜数,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是高原雪菊,具有降脂减肥的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非常好。”超市里的导购如是对《中国新时代》介绍。而雪菊虽然早已家喻户晓,但被冠以健康的概念却是在近几年,“2012年,精品的新疆天山雪菊曾被炒到了几千块钱一公斤,西藏的高原雪菊价格则更高,好在这两年种植的人多了,价格才不断跳水,否则,这个以前新疆人司空见惯的小东西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消费不起。”新疆的康先生告诉《中国新时代》。

大到一个保健椅,小到一种蔬果,大健康的产业链已越来越丰富。“今年在市场上见到了一个非常新鲜的东西,价格不便宜,卖菜的告诉我说叫秋葵,是糖尿病人的福音,买的人真不少。我觉得这是一个商机,打算明年种一点。不过,明年种秋葵的菜农应该不会少,能不能有今年的好价格还真不好说。”北京的菜农张先生告诉《中国新时代》。

中医讲究的“治未病”,其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而这便顺应了今天“大健康”的理念。早在十几年前,在中国市场打出健康牌并因此而受益的品牌也不在少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经盛行一时的营养保健品中华鳖精曾因“马家军”的形象代言而名声大噪,后因存在欺诈被电视台曝光,才慢慢销声匿迹。而同一时期的505神功元气袋、元气枕及铺天盖地的脑白金广告成为当时的一道风景线,是那个年代很多人无法磨灭的记忆。

相比于那些如今已鲜有人提及的昨日明星品牌,养乐多在中国市场却凭着单一的产品辉煌了10数年,仍红红火火。2002年养乐多刚进军中国市场时的日平均销量为6万瓶左右,而2012年已爆发性地增长到290万瓶。一瓶小小的活性乳酸菌饮料,以一种单品的形式在中国销售十余年,且年增长率超过35%,不得不让人惊叹。值得一提的是养乐多在进入中国市场伊始,便打出了“让肠道更健康”的概念牌。

对于养乐多的一路顺风顺水,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平野晋表示,“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有研究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我个人认为这个时间将会更早些。反过来看,经济发展迅速的中国,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古老文化中提出的‘医食同源’思想与养乐多一直所提倡的预防医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另外,一般来说,西医以治疗为主,疾病是要击退的对象,而中医则更讲究预防与共存延续。这种东方文化的影响,为养乐多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养乐多在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每天平均销量3,000万瓶,而2013年上半年中国地区的平均销量是342万瓶/天,从数字上来算,目前中国在养乐多全球乳制品销量中的占比近12%,并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事实上,养乐多1瓶2元多的价格在活性乳酸菌饮料中并无优势,同等产品至少要比它便宜1/3,甚至更多。但这并不妨碍它在中国乳酸菌饮料市场中的优势地位,这样的成功则要感谢它成功的健康概念。

“大健康”概念不仅顺应了人们的需求,同时也成为新的吸金利器。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一双普通加厚长筒袜最便宜只要几块钱,而一双静脉曲张保健袜则几十到数百不等。同样的产品,在被冠以健康的概念之后,其销量和收益均获得了丰收。

庞大的中国市场

如今,大健康概念正演得如火如荼,涵盖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我现在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都会更加留意有健康宣传语的产品。生活好了,三餐不是问题,而健康长寿成了很多人的新诉求,我也不例外。”北京的邵女士如是说。

与传统的健康产业相比,大健康产业提供的不单是产品,而是健康生活解决方案,进而创造更大的商机。大健康产业包括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食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因此,有众多产业链搭上了大健康的顺风车。

据统计,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保健食品销售额年增长超过13%。在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公布的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符合真正健康标准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医院诊断患各种疾病的人占总人口的20%,其余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目前,中国健康产业的年收益仅为5,500亿人民币,健康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仅有4-5%,低于世界许多国家,因此也是巨大发展的潜力所在。在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世界关注的大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大健康”产业发展迅速,中国市场则蕴含着更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的侵袭、亚健康状态的蔓延、老龄化的加速、养生理念的培育、家庭收入的增加,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成为大健康产业重要的战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嗅觉灵敏的传统制药企业,已在大健康产业领域小有成就。在药企进军大健康的浪潮中,云南白药、广药集团等药企纷纷开发功能型饮料、药妆、保健品等带有大健康属性的消费品。

事实上,早在云南白药牙膏上市之初,云南白药集团已成功试水,目前云南白药已涉足洗发水养元青、护肤品千草堂、母婴产品及女性个人护理产品。云南白药提出了“新白药、大健康”战略,以“药”为根本,形成了以药品为核心,相关多元化健康产品并举发展的格局。广药集团官方数据也显示,按照快消口径统计,去年王老吉凉茶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白云山中报显示,王老吉大健康的总资产为22.36亿元,实现净利润1.32亿元。

全球化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消费者趋势》报告显示,超过39%的消费者声称值得为能帮助改善健康的产品和服务花费更多,如付费的健康监控应用程序。这意味着智能化、健康化产品会迎来更广阔的市场。该报告指出,不管在哪个品类,消费者都希望使用能提供便捷或增强健康意识的产品和服务,这两个诉求也与目前联网设备市场的发展紧密切合。

“中国消费者担心污染对健康包括对皮肤的影响”,英敏特报告指出,有40%的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在能保护他们免受环境污染的产品上,同时,至少四分之一的女性消费者表示会在购买身体或手部护理产品时关注抗过敏、治疗、舒缓和抗菌等关键词。由此,“我们可能会看到美容行业内如护肤、护发等产品中针对PM2.5诉求的体现。”

该报告还指出,在食品与饮料行业中,有排毒功效的成分将增多,企业通过强调原产地来突出产品“无污染”的品质。各行业也会出现更多抗污染的穿戴设备、衣服、环保建筑材料及低耗能产品,其中低能耗汽车也将继续得到更多关注。

三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金宝表示,健康产业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战国天下

然而,当大健康的概念愈演愈烈时,其背后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经常会有人向我推荐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产品,有吃的,有用的,包括牙刷、枕头等一些细微用品。据他们阐述,功能堪比仙丹妙药,价格当然也不菲。但我总是不放心,这个东西究竟有没有功效,功效是不是如他们所说般奇妙我还是打了一个问号。孩子患有螨虫、螨尘过敏,我听信朋友的推荐,买了全套的防螨床品,结果孩子照样不见好。我也不知道是产品的功能被夸大,还是我的防螨工作做得不彻底。用的东西不好,我还能接受,如果是吃的东西宣传有水分,就太可怕了。”北京的杨女士告诉《中国新时代》。

保健食品广东标点资讯集团总经理黄泽骎表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对大健康产业影响巨大。尤其是意见稿对保健食品的六条新规定,如普通食品不得以片剂、胶囊、口服液等形态出现;未获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食品更不得在标签、说明书上声称保健功能;保健食品说明书和标签中不得标注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除了对食品形态进行限制,《征求意见稿》还规定,不得生产、经营和进口贴牌保健食品。”

黄泽骎认为,尽管新规尚未正式出台,但从生产、经营多个环节杜绝保健食品贴牌的政策方向来看,行业大洗牌在所难免。目前,保健食品市场规模约2,800亿元,其中30-40%来源于贴牌产品。取消贴牌生产,对行业冲击力很大。“新规出台后,药店经营的保健食品品类和品牌将会发生变化,特别对于那些追求高毛利率、引进贴牌保健食品或非品牌小厂产品的药店影响会很大。”

而另一方面,保健器械也同样令人担忧,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中心副研究员雷开春表示,由于没有界定标准,也没有注册部门,目前生产“保健器械”的门槛非常低,只需通过安全认证即可,剩下的都靠营销噱头,厂商往往利用规则漏洞,突出医疗保健功能,让无知消费者上当受骗。

事实上,有很多保健类产品(包括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械等)在普通的超市、母婴店、网店均有销售,而消费者很难辨别出其功能性的真伪。全国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表示,“目前,国家对药品的销售监管比较严厉,而对于健康类产品的销售要求却缺少规定。健康类产品(包括保健食品、消毒产品等)并没有要求需要区别于普通日用产品,因此导致了在母婴店、超市、便利店和大批个人网店大肆售卖健康类产品的现象。此现象不利于健康类产品的监管,给消费者带来不少隐患。鉴于此,我觉得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健康类产品销售的经营要求。健康类产品必须获得相关经营资质。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不能在母婴店、超市、便利店以及未取得网上售药许可证的网店销售,应在专业店销售。”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首席代表胡援东表示,一个地区发展国际健康养生产业的必要条件包括实力、能力、活力、潜力、魅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改变了资源转移和获取的方式,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但机遇与挑战共存,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健康产业时代发展,还要面临很大的考验,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与健全的监管机制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保健食品保健产品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减肥类保健食品中25种非法添加化学物质的UPLC-DAD快速筛查
最适合胖人去脂减肥的保健食品
直销保健食品业务迎来利好环境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保健食品或可探索“审批+备案”模式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