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塑性骨质瓷拉坯泥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2014-04-19徐玉玲程红璞
徐玉玲,程红璞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高可塑性骨质瓷拉坯泥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徐玉玲,程红璞
(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在我国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古老的制作陶瓷技艺中,运用辘轳拉坯成型依然是艺术陶瓷重要的成型方式之一。骨质瓷是目前世界公认的高档瓷种之一,具有洁白、温润、透明度好、釉面光亮度高等特点,但是塑性较差、不适合手工拉坯成型工艺。因此,通过对泥料进行可塑性调节和制备,以期达到手工拉坯成型在高档艺术陶瓷中的广泛应用。
骨质瓷泥料;拉坯;制备;应用
0 前 言
中国是陶瓷的国度,悠久的陶瓷文化伴随着陶瓷科学技术和艺术的发展而不断焕发着新的活力。在我国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古老的制作陶瓷技艺中,运用辘轳拉坯成型依然是重要的一种成型方式。目前,陶瓷材料的研究为陶瓷艺术拓展了多元的途径,但艺术的独特性要求,传统手工制作的属性依然是决定高端艺术陶瓷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收藏者依然钟情于为手工拉坯成型圆器制作,陶瓷的价值保值增值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生活陶艺以及艺术瓷的造型中,拉坯制陶方法适用于圆形器皿,如盘、碗、壶、罐、瓶等中心轴对称产品的成型,尤其是传统仿古器型和收藏级陶瓷艺术作品非手拉坯不能得其神韵。
骨质瓷是目前世界公认的高档瓷种之一,骨质瓷具有洁白、温润、透明度好、釉面光亮度高等特点,代表着当代陶瓷生产的最高技术水平。将现代的陶瓷生产技术与陶瓷成型技法有机结合是本项目的突出特点。用此方法生产的艺术瓷产品,既能充分体现现代陶瓷工艺的技术水平,又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收藏爱好者对艺术瓷仿古、手工化制作的情结。本工艺克服传统古陶瓷原料筛选和某些工艺方面落后的缺点,又发扬光大了其成型手法灵活,器型灵动,手随心动富于变化的特点,可充分彰显艺术家激情澎湃的创作激情和个性。同时将这种现代技术的结晶注入艺术品手工化的痕迹,通过拉坯技师和陶艺家的才能展示,赋予作品独特艺术魅力。
通过骨质瓷泥料与手拉坯技艺的有机结合,使骨质瓷为材料的艺术陶瓷不仅具有一般的观赏价值,而且赋予了它更鲜活的艺术生命和收藏价值。用这种工艺生产出的艺术瓷,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充分体现中国陶瓷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发展路线和艺术家个人的精湛技艺,使之成为体现中华古老文明的一个现代载体,因此,必然会获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成为陶瓷艺术品市场的一朵奇葩。
1 高可塑性骨质瓷泥料配方的调节
为提高骨质瓷的白度和透明度,泥料中添加大量骨碳等瘠性原料,造成骨质瓷塑性较差、烧成范围窄,易变形的特点。因此,在生产中常采用高温素烧、低温釉烧的工艺方法,而且在日用瓷高温素烧时基本上用仿形匣钵来做支撑。骨质瓷艺术品由于形状各异并且形态复杂,无法用仿形匣钵进行素烧。因此,必须对骨瓷原料配方进行调整,研制出一种烧成范围比较宽,抗变形能力强的泥料配方。
1.1 调整配方的思路
(1)对骨质瓷生产线上的大件成型的机制泥料进行调节,添加优质粘土和回头泥,增加捏练次数、以增强其强塑性。
(2)通过减少泥料的球磨时间,降低泥料细度,以期减少在制作中的坯体开裂。
(3)延长泥料陈放时间(一周或数月),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陈腐利用细菌作用增加泥料可塑性。
将每种配方都制成长100 mm,宽10 mm,厚5 mm的试条,先将泥条弯曲一定的角度,看泥料子在自然干燥的情况下的收缩和变化程度,判断泥条的抗变形能力。再将泥条与平面成70°角进行素烧,将每种试验泥料都烧结至吸水率为同一数值,比较其弯曲程度,弯曲最小的就是抗变形能力最强的。
1.2 成型问题的解决
拉坯成型要求泥料塑性高,延展性好,含水率低,手感软硬适中,触手滑腻有一定粘性。骨质瓷泥料配方中含有很高比例的骨碳,这是一种瘠性原料,高比例的骨碳致使骨泥的塑性很差,粘度低,延展性差。这一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制约了骨质瓷泥料采用拉坯法成型的思路。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了两种方法,一是采用了高质粘土;二是使用特殊添加剂。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1)选用苏州土、龙岩土、云南土等几种粘土,参照可塑性指标优选合适的粘土,数据见表1。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苏州土和云南土的塑性相对比较高。我们用这两种粘土依照配方制成泥浆,经压滤、真空搅练后进行拉坯成型试验,发现泥料成型性能不佳,仅能拉制150 mm以下的小件器形,大件在拉制过程中出现瘫软、开裂等状况,制品成坯率较低。
为了能够用拉坯的方法顺利完成大件产品,仅靠选用添加塑性高的粘土是不够的,我们进而考虑引入高效添加剂来大幅度提高泥料的可塑性。
(2)添加陶瓷增塑剂。增塑剂是一种略有焦糖味、黄褐色粉末状、无毒、全溶于水、多功能、高分子粉末化学物,有较强的吸附、交换、铬合、螯合能力。能改善陶瓷原料的工艺性能,具有增强、增塑、稀释、吸附、粘结、润滑等多种作用,能减少成品的破损,减少陶瓷产品的开裂、变形等缺陷,提高了陶器瓷器的产品质量。增塑剂能够使泥浆中不同大小的颗粒均匀分散,拉坯成型时,大小颗粒的均配排列,使得坯体上能够形成无数的毛细管,保持水份扩散蒸发的通道。成型的坯体由于含水量低并且有良好的毛细管扩散通道,干燥速度加快,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强度,不会发生瘫软的现象,大大提高成坯率,由于坯体强度高,也减少了修坯体的破损率。在确定原料基础上基础配方的情况下,在10-20%范围内试验添加剂的加入量,并得出较好的成型效果。
表1 几种粘土的化学成份及其塑性指标 (%)Tab.1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lasticity of some clays (%)
2 改善拉坯制作的工艺技术和条件
为了得到较好的骨质瓷手工陶瓷造型,除了在泥料制备上进行调整之外,对于陶艺家和拉坯师傅制作场所、拉坯修坯方法、晾晒工艺、烧成工艺等方面也应引起重视。
(1)工作室或工厂条件方面:高品质的骨质瓷艺术品需要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进行,场所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不要在日光暴晒和通风过强的地方拉坯和修坯,以防止坯体内干湿过大而产生的开裂。如:景德镇薄胎瓷和黑陶的制作场所一般是在地下室或者在一定湿度不通风的场所中进行精工制作。
(2)拉坯制作技能制作方面:拉坯陶瓷艺术的价值除了材质本身更重要的是离不开拉坯师傅和艺术家的出神入化的娴熟技艺。无形的泥料在师傅或艺术家手里通过把正、揉捏、提拉、收放瞬间塑造成仪态万方、形制各样的素坯造型。在手工拉坯制作中,可在水盆中加入少量增速剂,在拉坯时不要加入过多的水和一味坯体薄度,防止制品变形,在景德镇的传统拉制品中,手工拉坯坯体厚度也常在3-5 毫米之间。由于骨质瓷坯体干湿收缩较大、坯体的垫板采用木质或者纤维板制作,要及时用线绳切割生坯底部,防止青坯在收缩时开裂。对于大件素坯上部用薄膜要进行包裹保湿,防止上下干湿收缩不一致而开裂。
(3)修坯是骨质瓷成型制作重要环节:对于素坯选用半干时进行修坯,对素坯要轻拿轻放,修坯刀采用锋利的不锈钢或锰钢材质为佳,防止泥料中入刀口铁屑污染泥料,造成烧成污点。选用性能佳、轮盘平稳的修坯机、用车刀要轻和薄,防止机器颤抖和钝刀来造成坯体开裂。
(4)合理的烧成制度是制品成功的保证:待坯体完全凉干后,选用上下温差较小的窑炉,设定合理烧成制度,对于大生产或者以注浆模具成型的窑炉烧成制度不适合手拉坯骨质瓷产品的烧成,应单独设定前慢后快,即在500 ℃以前进行缓慢升温,适当延长烧成时间,使得坯体水分充分排出,最高1230 ℃烧成后适当保温,并缓慢降温至100 ℃再开窑,防止制品遇冷风惊裂。
3 结 语
通过对唐山隆达骨质瓷有限公司为主以及其他公司的骨质瓷泥料进行长达一年的改善和调配实验,并从工作环境、拉坯制作技术以及烧成环节等诸多环节加以重视,最终得到高度为40-50 厘米高的骨质瓷手工拉坯系列作品,并通过陶艺家坯体浮雕雕刻和彩绘方式进行装饰,达到精美的骨质瓷高档艺术品,既具有手工艺不可复制和装饰的人文艺术特征,又扩充了唐山高档骨质瓷艺术的品类。
[1] 张儒岭, 王志义. 合成骨粉及其制瓷(骨质瓷)技术的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 1998, (01).
[2] 刘素文, 张旭东, 刘宏. 骨质瓷泥料增塑剂的研究[J].中国陶瓷, 1997, (02).
[3] 徐景维, 杨东亮, 赵灵芝. 骨质瓷的研究及进展[J].中国陶瓷工业, 1998, (04).
[4] 魏明坤,王苹.高固相含量陶瓷料浆的制备方法研究[J].陶瓷学报, 2001, (01).
[5] 黄学辉, 薛红亮, 尚福亮. 瘠性陶瓷原料挤塑成型及其烧结性能研究[J]. 陶瓷学报, 2003, (03).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 Plasticity Bone China Clay for Throwing
XU Yuling, CHENG Hongpu
(Tangshan College, Tangshan, 063000,Hebei, China)
Of all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eramic making techniques that have been handed down through thousands of years, throwing on a potter’s wheel is still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r art ceramic creation. Bone china is a well-accepted type of high-end products for its high whiteness, soft paste body, good transparency and high glossiness. But the low plasticity of its clay makes it unsuitable for throwing. In this study, the bone china clay was modif i ed and the clay with heightened plasticity was achieved for throwing high-end art ceramic products.
body material for bone china; throwing; fabrication; application
TQ174.6+1
A
1006-2874(2014)05-0029-03
10.13958/j.cnki.ztcg.2014.05.007
2014-08-10。
2014-08-12。
徐玉玲,女,硕士,讲师。
Received date: 2014-08-10. Revised date: 2014-08-12.
Correspondent author:XU Yuling, female, Master, Lecturer.
E-mail:taoxinzha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