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2014-04-19张相东王荣冠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4期
关键词:骨科钢板微创

张相东 王荣冠

(河南省镇平县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4250)

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张相东 王荣冠

(河南省镇平县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425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90例,采用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后患者的Gissane角和Bohler角都明显增加,与手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90例治愈67例,好转20例,未愈3例,有效率为96.7%。结论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能减少创伤,改善骨折预后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CT;微创手术;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多是累及跟骨距下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合并症较多,患者以青壮年居多,多数是由高处坠落伤所造成的[1]。由于跟骨是人体负重与行走的重要骨骼,骨折后倘若治疗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留下后遗症[2]。跟骨关节内骨折主要以X线及CT影像检查为基础进行诊断,治疗时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保守治疗为辅。近年来,由于医学手段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保守治疗,该观点已逐渐得到临床认可。然而,由于跟骨具有与其他骨骼不太相似的独特外形,导致医护人员,乃至骨科医师对跟骨骨折病理解剖的理解存在难度[3],手术的开展遭遇到一定程度的瓶颈。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种难题,CT引导下的微创手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具体探讨了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90例,入选标准:根据Sanders分型,属于Ⅳ型跟骨骨折;受伤后1~2周内的跟骨骨折;患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知情同意,愿意配合。年龄最小18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38.62±4.12)岁;男55例,女35例。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5例,车祸伤30例,其他5例。患者伤后就诊时间:4 h以内的有8例,5~12 h之间的有40例,>12 h的有42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都采用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置于患肢抬高位,然后逐渐开始负重锻炼。常规碘伏消毒,铺巾,在CT定位下取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口2~3 cm。微创下尽量直接切开皮肤、皮下软组织,尽可能不剥离皮下组织,由下向上剥离皮瓣,显露距下关节。用克氏针分别固定于外踝、距骨颈、和骰骨处以牵开皮瓣。在距下关节下方跟骨外侧骨皮质上寻找骨折线,向远端翻开跟骨外侧骨皮质,结合CT扫描,用小骨膜剥离子插入塌陷的骨块下,撬起塌陷的骨块及关节面,恢复关节面。复位满意后将外侧骨折片向内挤压以恢复跟骨的宽度,选择合适的跟骨型号的重建锁定钢板,按位置塑型,拧入螺钉固定。固定牢固后拔除临时固定的克氏针,充分冲洗创腔,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CT观察跟骨解剖结构恢复情况,进行Gissane角(跟骨交叉角)和Bohler角(跟骨结节关节角)的计算与分析。随访总体疗效:治愈——足跟外观无畸形,对位满意,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骨对位良好已愈合,足跟轻度畸形,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未愈——无达到上述标准。治愈+好转=有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l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析,统计方法为t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Gissane角和Bohler角变化

经过观察,手术后患者的Gissane角和Bohler角都明显增加,与手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Gissane角和Bohler角对比(

表1 手术前后Gissane角和Bohler角对比(

指标 手术前 手术后 PBohler角 8.45±1.96 32.44±6.89 <0.05 Gissane角 89.65±13.28 106.36±7.87 <0.05

2.2 随访疗效

所有患者手术后随访半年,90例治愈67例,好转20例,未愈3例,有效率为96.7%。

3 讨 论

跟骨是全身负重最大的跗骨,骨折多由于外力的直接作用,导致关节面的塌陷,继而出现骨折[4]。跟骨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2%,在跗骨骨折中所占比例高达60%[5],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对个人、社会、家庭影响较大[6]。其治疗多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手术方法强调治疗跟骨骨折必须充分加压,以恢复跟骨的宽度、高度和长度;微创而不能伤及跟骨周围的软组织;坚强的内固定能够使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活动。目前手术多选择L形切口,植入内容物以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在内固定过程中,有多种内植物可供选择,包括克氏针、空心拉力螺纹钉、小型钢板及跟骨解剖钢板,但是微创性都不强,对于患者的损伤比较好[7]。

随着CT多平面扫描和网络技术有机结合,从实际临床和手术角度出发,其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跟骨骨折的复杂多样,根据CT指导,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预后[8]。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对跟骨离体干燥标本的解剖测量及大样本在体跟骨三维CT成像数据,采用微创小切口入路,降低术后伤口的感染,恢复了患者跟骨的宽度和高度,大大减少了因跟骨增宽、增高所导致的疼痛。本文所有患者手术后随访半年,90例治愈67例,好转20例,未愈3例,有效率为96.7%。

在跟骨的角度类型中,Bolher角即跟骨结节关节角,可以通过Bolher角及其变化推测患者将来功能恢复的情况。Gissane角即跟骨交叉角,其改变可能是通过影响关节面形状来影响跟骨骨折的疗效,由于跟距关节面为椭圆形[9]。本文手术后患者的Gissane角和Bohler角都明显增加,与手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与其他手术治疗方法相比,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跟骨骨折能够减少创伤,改善骨折预后状况,减轻患者痛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 郝东升,尹芸生,李栋,等.螺旋CT三维重建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2(23):3611-3614.

[2] 丁孝意,薛文,汪玉良.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5,8(2):131-133.

[3] 邱永敏.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1,7(4):262-263.

[4] Yu X,Pang QJ,Chen L,et al.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closed calcaneus fracture treated by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 review[J].J Int Med Res,2014,42(1):17-25.

[5] Labbe JL,Peres O,Leclair O,et al.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 using the balloon kyphoplasty technique: preliminary study[J].Orthop Traumatal Surq Res,2013,99(7):829-836.

[6] Tennent T,Calder P,Salisbury R,et al.The operative management of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calcaneum:A two-centre study using a defined protocol[J].Injury,2011,32(6):491-496.

[7] 郭宗慧,庞清江,刘江涛,等.载距突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3,33(4):331-335.

[8] 卢华定,李全喜,赵慧清,等.三维CT重建影像在跟骨骨折诊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25-26.

[9] 王海红,宋晓骞,王立庄,等.改良微创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2):180-183.

R683.42

B

1671-8194(2014)14-0164-02

猜你喜欢

骨科钢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钢板组装式屏蔽体的关键技术浅析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基于B7A接口的钢板立体仓库控制系统设计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