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管内麻醉不同给药方法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04-19沈维旬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4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椎管硬膜外

沈维旬

(贵州省水城县人民医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椎管内麻醉不同给药方法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沈维旬

(贵州省水城县人民医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0)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不同给药方法在剖宫产术中临床效果观察,为合理选择麻醉方法与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剖宫产产妇8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进行硬膜外穿刺,治疗组给予利多卡因加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加生理盐水进行麻醉。结果治疗组的无痛平面到达T10及T8的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相应的运动阻滞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娩出胎儿及关腹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穿刺与切皮时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腔芬太尼可以和利多卡因产生协同作用,在剖宫产的应用中有利于镇静管理,同时更好发挥镇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椎管内麻醉;剖宫产;硬膜外麻醉;芬太尼;利多卡因

在剖宫产手术中,多需要采用椎管内麻醉,其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支配的相应区域而产生麻醉作用[1]。硬膜外阻滞具有安全性高和可控性好等优点,联合应用局麻药和阿片类药物可加快感觉神经阻滞的速度,二者起到协同作用[2]。本文探讨了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为合理选择麻醉方法与药物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选择在我院住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80例,入选标准:ASAⅠ级;足月妊娠;首次剖宫产;排除了合并有全身系统性疾病或慢性疾病产妇;术前2 h内均未用任何镇静或止痛药物;排除术前可疑有胎儿窘迫以及预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2500 g的产妇;患者知情同意。年龄最小21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29.38±2.36)岁;平均身高(160.36±3.25)cm;平均体质量(70.62±8.32)kg。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的年龄、体质量、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术前所有产妇未用药,进入麻醉室后,取右侧位于手术台上,局部消毒、铺巾,于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改平卧位后,行心电监护、吸氧,予3 mL 2%利多卡因(购自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试验,5 min无腰麻征象后,治疗组患者予2%利多卡因4 mL加50 μg芬太尼(购自湖北宜药集团)(由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同时皮下注射1 mL由生理盐水稀释的芬太尼;对照组患者予2%利多卡因4 mL加1 mL生理盐水,同时皮下注射1 mL生理盐水以后。根据麻醉程度,每隔3 min追加2%利多卡因4~6 mL,直至无痛平面到达T8。

1.3 观察指标

①感觉及运动阻滞情况指标:主要涉及无痛平面到达T10及T8的时间及相对应的运动阻滞等级。采用Bromage分级法,评估。0分:患者可以抬腿,表示无运动阻滞;1分:患者不能抬腿、但能屈膝;2分:患者不能屈膝、但能屈踝;3分:患者不能屈踝。②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于硬膜外穿刺后、切开皮肤时、胎儿娩出及关腹时检测产妇镇痛效果,一端为0代表无痛,另一端为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由患者估计其疼痛等级进行自我评分。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感觉及运动阻滞情况指标与疼痛评分对比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感觉及运动阻滞情况对比

治疗组的无痛平面到达T10及T8的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相应的运动阻滞等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感觉及运动阻滞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感觉及运动阻滞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到达T10时间(min)运动等级 到达T8时间(min)运动等级治疗组 40 15.86±2.63 0.47±0.15 19.63±3.62 0.66±0.68对照组 40 18.52±3.00 0.50±0.17 23.95±5.12 0.70±0.66P - <0.05 >0.05 <0.05 >0.05

2.2 疼痛评分对比

经过观察,治疗组的娩出胎儿及关腹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穿刺与切皮时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 麻醉穿刺 切皮 娩出胎儿 关腹治疗组 40 3.02±0.310.20±0.000.22±0.080.30±0.10对照组 40 3.20±0.390.20±0.011.82±0.101.42±0.28P-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近年来由于医学的发展及医学服务理念的发展乃至产妇观念的转变,拓宽了剖宫产的使用范围,使我国的剖宫产率不断升高。当前某些医院近年剖宫产率在45%左右,严重超过了常规标准,更有甚者达到60%[3]。

在麻醉中,剖宫产的麻醉包括腰椎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一般首选硬膜外麻醉。同时剖宫产手术不仅涉及到产妇本身,而且直接关系到胎儿,故麻醉管理有其自身特点。在硬膜外麻醉中,常联合应用阿片类药物和局麻药。阿片类药物作用于中枢特异性阿片受体,促进钾离子的传递,引起神经细胞膜动作电位的超极化从而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4]。局麻药选择性作用于神经纤维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减少钠离子内流,抑制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播。此外局麻药仅在脊神经根部和脊髓水平阻断伤害性刺激向中枢传导,而芬太尼还可通过血液或脑脊液途径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5]。

本研究显示,硬膜外应用芬太尼比皮下注射芬太尼相比,可以提高应用利多卡因麻醉时阻滞感觉神经的起效速度,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同时芬太尼和局麻药联合应用时可能还通过抑制神经传导的等方式,在加快麻醉药物起效时间的基础上减少局麻药的用量,提高麻醉的安全性。研究发现,芬太尼在硬膜外腔的作用机制与其给药方式有一定关系,单剂量给药时主要作用于脊髓μ阿片受体,药物更易穿透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6,7]。本文治疗组的无痛平面到达T10及T8的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相应的运动阻滞等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娩出胎儿及关腹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穿刺与切皮时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麻醉管理中,在手术前1 d就应住院,以接受手术前的准备;必须先确定孕妇、胎儿的健康状况。

总之,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联合应用芬太尼和利多卡因可产生协同作用,可更好地发挥镇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1] 熊章荣,唐延先.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官产手术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05,34(2):236-237.

[2] 任利兵,王义梅.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急诊剖宫产580例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88-89.

[3] 余四海,涂立刚.芬太尼、利多卡因联合应用于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临床观察[J].华中医学杂志,2005,2(10):106-107.

[4] Ginosar Y,Columb MO,Cohen SE,et al.The site of action of epidural fentanyl infusions in the presence of local anesthetics: a minimum local analgesic concentration infusion study in nulliparous labor[J].Anesth Analg,2010,97(5):1439-1445.

[5] 刘志双,李星,柳顺锁,等.剖宫产手术后硬膜外腔持续镇痛效果及对泌乳和肠蠕动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10):64-65.

[6] 杭燕南,庄心良,蒋豪,等.当代麻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939-941.

[7] Win NN,Haruhisa F,Hikaru K,et al.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intravenous propofol and midazolam sedation on hemod- ynamic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J].Anesth Analg,2005,101(1):97-102.

R719.8

B

1671-8194(2014)14-0123-02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椎管硬膜外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基于模糊理论的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