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十大环境新闻 走向环境治理前沿
2014-04-18中腐协秘书处
2014年1月21日,《中国环境报》发布了“2013年国内十大环境新闻”“2013年国际十大环境新闻”;《中国绿色时报》发布了“2013年中国绿色碳汇十大热点事件”;3月18日,《中国环境报》发布了“2013生态文明建设十件大事”(以下简称“四十条”)。“四十条”新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集中反应了2013年发生在国内外环境领域的重大事件。社会关注的正是“腐植酸人”关注的,人们祈盼的正是“腐植酸人”努力的!我们应该大步走向环境治理前沿,让腐植酸修复土壤,让腐植酸优化肥料,让腐植酸解毒农药,让腐植酸治理沙漠和盐碱地,让腐植酸净化水质,让腐植酸储碳控碳,让腐植酸美化城市大家园等,以此彰显腐植酸“扶绿抬爱”的产业精神。希望借助“四十条”环境新闻,再次激发全行业投身生态环境治理的斗志和热情,把腐植酸“普利惠民”的新产业进一步发扬光大。
一、2013年国内十大环境新闻
(一)中央提出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11月9~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中央组织部12月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干部绩效考核将不再以GDP论英雄。
(二)中央对推进城镇化作出具体部署。
12月12~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首次召开。会议要求,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高度重视生态安全,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
(三)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
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9月,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等地联防联控治理大气污染。环保部此前发布公告,对重点控制区六大重污染行业及燃煤工业锅炉的新建项目,火电、钢铁、石化工业以及燃煤工业锅炉的现有项目,实施特别排放限值。
(四)“两高”司法解释降低环境入罪门槛。
6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环境污染犯罪明确了新标准,降低了入罪门槛,更加注重行为犯罪。
(五)雾霾污染高发致多地限产停课。
1月,全国先后有30个省份遭受雾霾天气侵袭,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10月下旬,严重雾霾笼罩东北地区,哈尔滨成为首个因雾霾强制停课城市。11月30日至12月上旬,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大面积灰霾污染,上海实行限产限污,吉林和南京等地中小学停课。
(六)国家实施一批重大生态工程。
12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全国五大湖区湖泊水环境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
(七)“两桶油”未完成减排遭环评限批。
8月,中石油、中石化因未完成2012年度污染物减排任务,环境保护部对其炼化行业新改扩建设项目实行环评限批。11月,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炸胶州湾海面被污染,这是中国石油化工史上一起罕见的特别重大事故。
(八)水污染事件频发,饮用水安全引热议。
1月初,山西长治苯胺泄漏污染河流。4月,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惊现“牛奶河”。7月,广西贺州市发生水体镉、铊等重金属污染事件。今年春节后,一些地方的环保局长被邀在受污染的河道内“游泳”。河北沧县环保局局长用“水煮红小豆”来解释张官屯乡小朱庄村红色井水事件。
(九)邻避运动致昆明PX和江门核项目被暂
停或叫停。
5月4日,近3000名昆明市民聚集在昆明市中心的南屏广场,抗议PX炼油项目,昆明市政府随后回应项目还在规划研究中。7月12日,广东省江门市有近千名群众因对中核集团龙湾工业园项目安全性表示担忧而到市政府门口反映诉求,随之这一项目被叫停。
(十)土壤污染和转基因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5月,广东公布百余批次镉超标大米事件引起全社会对土壤环境污染的关注。6月13日,农业部批准了3种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事件经过媒体的曝光之后,引起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关注。
二、2013年国际十大环境新闻
(一)华沙气候大会取得有限成果。
11月11~2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会议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德班平台决议、气候资金和损失损害补偿机制等一揽子决议,但气候大会的两大核心焦点内容——减排时间表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资助均没有最终落实。
(二)美国发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
6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乔治敦大学公布了气候变化应对计划,提出了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可再生能源项目、提高美国的抗洪能力、寻求全球气候变化协议等一系列措施。美国的承诺有望推动全球各大碳排放国采取协调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三)欧洲国家或因空气质量不达标被罚。
2月,德国的柏林、汉堡、法兰克福等33个城市氮氧化物排放超限,欧盟要求这些地区尽快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否则将面临欧盟法院的巨额罚款或诉讼。6月,英国政府提出的推迟英国12个地区的“空气污染改善计划”被欧盟委员会拒绝。欧委会表示,如果英国不能尽快使空气质量达标,将面临来自欧盟的罚款。
(四)澳大利亚将取消碳税。
9月,澳大利亚新任总理阿博特上台后承诺,立即着手废除碳税。就在7月,前总理陆克文宣布,从2014年7月1日起,每吨24.15澳元的固定碳税将退出历史舞台,按每吨6~10澳元的浮动价格实施碳交易计划,以缓解民众家庭生活费高涨的压力,并协助提振矿业以外的产业经济。
(五)欧盟就航空碳税再作让步。
欧盟委员会在围绕航空业碳排放交易规则的争端中做出让步。根据国际民用航空组织9月4日批准的一份草案,只有在欧洲空域内的飞行里程才必须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此前,欧盟委员会要求航空公司为以欧洲为起点或终点的全部飞行里程购买碳排放权,而根据妥协建议,航空公司只须为欧洲空域内排放的二氧化碳埋单。
(六)福岛核事故继续升级。
8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又曝出放射性污水大量泄漏事故。日本原子力规制委员会8月28日根据国际核事故分级表(INES)将这次泄漏事件等级从“1级”提升至“3级”,即“严重事件”,引发国际舆论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各方敦促日本采取有力措施严防事态进一步恶化。
(七)《水俣公约》通过并开放签字。
1月13~18日,汞文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旨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和减少汞排放的《水俣公约》在会上获得通过,这是近10年来环境与健康领域订立的一项新的全球性公约。根据公约,缔约国到2020年将禁止生产和进出口含汞产品。公约于10月10日在日本水俣正式开放供签署,包括中国在内的93个国家签署了这一公约。
(八) G20同意削减强效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
9月5~6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20国集团(G20)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就逐步减少使用某些已知的强效温室气体达成了一致。按照协议,各国将通力合作,逐步削减氢氟碳化物(HFCs)这类广泛应用于冰箱、空调和一些工业设备中的气体的使用。
(九) 3月3日定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3月3~14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第十六届缔约国大会在泰国曼谷召开,今年也是公约签订40周年。会议通过了有关野生动植物的诸多重要决定,并将每年3月3日定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十)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愈演愈烈。
2013年夏天全球多地遭遇高温天气,也被世界气象组织评为自1850年有现代气象记录以来的十个最热年份之一。北极冰层大面积融化,雪山冰川加速消融,菲律宾遭遇超强台风“海燕”侵袭、澳大利亚高温加速山火蔓延,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9月底,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五次评估报告,更加确定气候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2013年中国绿色碳汇十大热点事件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绿色碳汇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近日,北京林业大学绿色传播中心组织专家回顾评点绿色碳汇走过的历程,根据重要性、创新性、社会性、科学性以及显著度、影响力等指标,评选出了2013年中国绿色碳汇十大热点事件。
(一)华沙联合国气候大会关注中国林业碳汇。
11月14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和国际竹藤组织主办的“中国角”首场边会“林业碳汇的产权及标准化研讨会”引起广泛关注。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70多名代表热议中国林业碳汇,有效传播了中国声音、扩大了国际影响。
(二)首批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发布。
10月25日,由国家林业局造林司组织、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等机构开发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由国家发改委公布备案,《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通过国家发改委备案审核,对推动碳汇科学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伊春市森林经营碳汇减排项目试点成果发布。
6月3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伊春市政府发布3项成果:《森林经营增汇减排项目方法学》和试点项目设计文件;伊春森林碳汇经营减排项目将产生6000吨减排量,经第三方机构审定和注册,成为可交易的生态产品;该项目的全部减排量通过碳汇托管平台,由河南勇盛万家豆制品公司按每吨30元的价格签约认购,用于中和该企业生产过程造成的碳排放。
(四) 8月30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成立3周年。
经过探索和实践,基金会已成为我国用造林增加碳汇、保护森林减少碳排放等措施开展碳补偿、碳中和的权威专业机构。
(五)全国十多个城市同步参与“绿化祖国!低碳行动”植树节。
3月11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国家林业局信息办主办的“绿化祖国·低碳行动”植树节在北京等城市同步启动,倡导“购买碳汇,履行义务;足不出户,低碳植树”理念,将全民义务植树和消除碳足迹有机结合,通过互联网作为载体,结合线下实际的营造林公益项目,收到了显著效果。
(六)第一届海峡两岸林业碳管理研讨会举行。
10月29日,研讨会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和台湾大学、台湾中华林学会主办。专家们就林业碳管理的研究、实践等问题开展研究,促进了两岸林业碳汇的学术交流。
(七)倾听心声、绿动中国公益项目启动。
5月16日,中国人保集团公司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联手在全国推出这一主题公益活动。采取“公众网上植树、线下人保捐款”的模式开展种树活动。参与者在网上点击希望植树的省份认种一棵树,种树资金由人保集团捐到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选择点击最多的省份实施项目。最后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建设了千亩公益防护林。
(八)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获“中华慈善奖”。
4月19日,由民政部主办的第八届中华慈善奖颁奖,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获“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中国绿色碳汇基金、老牛基金会及大自然保护协会、内蒙古林业厅等合作,设计启动了这个项目。以内蒙古中部的和林格尔县为试点,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内蒙古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关键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修复模式,打造“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相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1.画龙点睛,揭示中心。《枣核》结尾:“改了国籍……”枣核虽小,但意义深远,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深切感人。我们为有这样的中华儿女而骄傲,为生活在中华民族这块土地上而骄傲。《一件珍贵的衬衫》结尾:“然而,从这件小事上……”结尾归纳的三点,意深、情真,深刻地从本质上揭示了总理的伟大,抒发了对总理的崇敬热爱之情。
(九)福建首个碳汇专项基金设立。
10月20日,永安碳汇专项基金设立,开辟新的营造林融资渠道,倡导企业、团体和个人通过捐资加入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植树造林、森林经营和保护等林业碳汇项目。已获捐赠资金1000多万元。
(十)“碳中和”会议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2013年,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组织开展了联合国可持续消费论坛、太湖文化论坛、中国绿公司年会、中国生态文明与绿色竞争力大会、首届深圳低碳城市国际论坛、首届林业碳管理培训等6个会议,并全部完成了碳中和,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四、2013生态文明建设十件大事
3月17日,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在京发布“2013年度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十件大事”:
(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美丽中国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
(三)全国雾霾污染严重,国家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四)中央首次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部署。
(五)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
(六)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一批重大生态工程。
(七)中央批准生态建设示范区项目更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
(八)生态文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九)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生态文明论坛相继召开。
(十)我国生态文明理念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宣传教育司和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相关领导以及国内多家媒体参加了此次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