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规模养猪场猪增生性肠炎的防治措施
2014-04-18雷炤良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畜牧兽医站353105
雷炤良 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畜牧兽医站 353105
小型规模养猪场猪增生性肠炎的防治措施
雷炤良 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畜牧兽医站 353105
猪增生性肠炎在小型规模养猪场常有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生产实践中采用科学饲养管理方法和用泰妙菌素(枝原净)加金霉素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投喂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可降低猪群发病率、死亡率、致僵率,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养猪效益。
猪 增生性肠炎 预防性投药
建瓯市房道镇现有生猪存栏9 638头,其中1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有32个,年出栏生猪约18 000多头,规模养猪场的比重占全镇生猪养殖量的85%以上。近几年来,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猪口蹄疫等疾病很少发生,但猪增生性肠炎时有发生,发病率最高可达30%,死亡率1%~2%,饲料利用率下降20%左右,耐过猪生长发育不良,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笔者在规模养猪场防治猪增生性肠炎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1 病原
猪增生性肠炎(PPE)是由细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猪的一种常见综合征,又称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炎、回肠炎、局域性肠炎以及肠腺瘤病等。猪增生性肠炎病原为劳森氏菌,该菌为厌氧菌,菌体呈杆状,两端尖或钝圆,革兰氏阴性,抗酸染色阳性,为细胞内寄生,主要侵入猪回肠黏膜细胞内。细胞内劳森氏菌对一般的消毒剂有较强抵抗力,但对含碘消毒剂敏感。该菌在外界环境中能长时间存活于猪只粪便中,从而感染下一批猪群。
2 发病机理
猪感染劳森氏菌后,该菌侵害猪回肠和小肠与大肠前端连接处黏膜部位的肠腺窝细胞和未成熟的上皮细胞,被感染的细胞难于成熟并持续进行有丝分裂,引起旺盛的细胞增生,从而导致肠壁增厚。同时由于机体的代偿和修复作用使病变重叠发生,随着病变的发展,导致肠道病变,这些肠黏膜病变阻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引起腹泻,导致生长发育不良,饲料利用率下降。
3 临床症状
该病临床上有急性型、慢性型与亚临床型之分。
3.1 急性型较为少见,急性型的患猪,主要发生于4月龄猪只,表现为突然发病,剧烈腹泻,排酱油色或黄色稀薄粪便或血样粪便,粪便常污染患猪后躯,不久虚脱死亡。也有的患猪皮肤苍白,未表现出
临床症状突然倒地而亡。
3.2 慢性型多见,常见于10~20周龄猪只,40~75 kg体重中猪多发,猪只发病率可达15%~30%,死亡率为1%~2%。常在转群、换料时发病,如无继发其他疾病,体温一般正常。临床表现轻微,同一猪场内,有几头出现腹泻,间歇性下痢,粪便不成形呈豆渣糊状。个别病例粪便中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无食欲,往往只食几口料就不吃,精神不振,弓背弯腰,皮肤苍白,消瘦,生长不良,严重的最后发展为僵猪。从发病到死亡一般为10 d。
3.3 亚临床型患猪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饲料报酬低。
4 剖检病变
特征是小肠末端及回肠肠壁局部黏膜增厚、出血或坏死;浆膜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肠黏膜呈特征性分枝状皱褶,有的似脑回。黏膜脱落。
5 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特征(腹泻、粪便稀软、不成形、血便)以及解剖特征(肠黏膜呈现分枝状皱褶、小肠及结肠黏膜增厚,坏死或出血)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取肠黏膜涂片,姬姆萨液染色,镜检可观察到细胞内劳森菌的可确诊。
6 综合防治措施
1)采取自繁自养的养殖方法。
2)加强饲养管理:(1)尽量采取全进全出制度与早期隔离断乳等。(2)每次猪出栏后,对猪栏进行严格冲洗,然后用博大金碘、百毒净等消毒液(碘或季铵盐类消毒剂是最有效的)进行交替消毒;消毒后猪栏最好空栏一周左右。(3)减少转群、运输、温度、湿度、密度及更换饲料等方面的应激,7~9月即使天气炎热,但夜间10时以后也要放下保温膜一半,防止昼夜温差过大。(4)加强灭蝇、灭鼠、驱虫工作,切断传播途径。(5)用金维康1 000倍稀释或安泰1∶400稀释喷洒猪舍及周围环境,每周1次。
3)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国外已有增生性肠炎疫苗,口服接种无毒活疫苗或肌肉注射灭活疫苗,有一定效果。注意,口服活菌苗时要求接种前后7 d不能使用抗生素。
4)药物防治:(1)运输、转群、换料时进行预防性投药,每吨饲料添加80%泰妙菌素(枝原净)125 g、15%金霉素2 000 g全群饲喂,连用7 d;一个月后再用7 d。(2)每吨饲料添加200 g强力霉素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全群饲喂,连用7 d,停7 d,再用7 d。(3)对受威胁的猪群,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黄芪多糖,连用5 d,然后再在料中添加泻痢清,连用5 d,可起到预防作用。(4)对发病猪群,每吨饲料添加入替米考星500 g、阿莫西林粉500 g,连用7 d。或每吨饲料添加恩诺沙星500 g、15%金霉素2 000 g,连用7 d,少数病情严重的,同时可肌注呼泰0.1 mL/kg体重。
7 典型病例介绍
7.1病例1我镇尤墩村一小型规模养猪场,2013年7月,一批(232头)体重约40~50 kg重的猪群中有47头猪发病,有的患猪表现不活泼,食欲减退,弯腰拱背,被毛粗乱,排不成形粪便,有的似稀豆渣样,灰黑色,有的间歇性腹泻。每吨饲料添加入替米考星500 g、阿莫西林粉500 g,全群饲喂,连用7 d。粪便恢复正常,患猪康复。
7.2 病例2我镇吴际村一小型规模养猪场,2013年10月,一批3.5月龄猪群(196头)中有51头发病,表现为采食量减少,食欲减退,弯腰拱背,被毛粗乱,个别患猪体苍白。排稀粪便,有的水样腹泻,有的呈酱油色或黄色,有几堆粪便有血。每吨饲料添加恩诺沙星500 g、15%金霉素2 000 g,全群饲喂,连用7 d。粪便恢复正常,患猪康复。停药3 d后,再用药7 d巩固疗效,以后至出栏未再发病。
总之,防治猪增生性肠炎,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饲养管理,猪舍和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在运输、转群、换料或猪群受威胁时进行预防性投药是关键。
B
1003-4331(2014)06-0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