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早稻夷优186特征特性及作再生稻栽培技术要点
2014-04-18熊顺贵
熊顺贵
(福建省建阳市种子管理站,福建建阳354200)
夷优186系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福建科力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早籼三系杂交稻品种。201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3001)。2013年建阳市引进作低留桩机收再生稻种植,表现出生育期适中,头季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产量高,再生季再生力强、出苗多、丰产性好等特点。
1 产量表现
2010年参加福建省早稻区试,平均产量462.24 kg/667m2,比对照威优77增产4.01%,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续试,平均产量494.10 kg/667m2,比对照威优77增产8.51%,达极显著水平;2 a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6.26%。2012年参加福建省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22.54 kg/667m2,比对照威优77增产8.08%。
2013年在建阳市回瑶村作低留桩机收再生稻种植,头季平均产量621.9 kg/667m2,比对照佳辐占产量增加了190.4 kg/667m2,增产44.23%;再生季平均产量376.9 kg/667m2,比对照佳辐占产量增加了148.9 kg/667m2,增产65.31%。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福建省区试表现群体整齐,分蘖力强,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2 a区试平均有效穗数18.7万/667m2,株高105.0 cm,穗长23.4 cm,每穗总粒数140.8粒,结实率78.94%,千粒重26.8 g。
2013年在建阳市作低留桩机收再生稻种植,头季株高111.2 cm,单株有效穗15.6穗,穗长26.3 cm,每穗总粒数155.3粒,结实率85.2%,千粒重30.0 g;再生季株高87.7 cm,单株有效穗24.8穗,穗长19.8 cm,每穗总粒数63.8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9.6 g。
2.2 生育期
全生育期2 a区试平均131.8 d,比对照威优77迟熟2.2 d。2013年在建阳市作低留桩机收再生稻种植,头季3月10日播种,4月8日机插,7月29日机收,从播种至成熟共139 d,比对照佳辐占长5 d;再生季9月19日齐穗,10月23日成熟,从头季收割至再生季成熟共86 d,比佳辐占长2 d。
2.3 抗性
2 a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其中宁德农科所点鉴定为感稻瘟病,上杭茶地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2013年在建阳市作低留桩机收再生稻种植,田间未发现稻瘟病,纹枯病轻。
2.4 米质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糙米率81.8%,精米率74.1%,整精米率63.3%,粒长6.5 mm,长宽比2.9,垩白粒率46%,垩白度7.5%,透明度3级,碱消值4.0级,胶稠度82 mm,直链淀粉含量11.1%,蛋白质含量10.2%。作低留桩机收再生稻,头季米质一般,再生季米质较好。
3 低留桩机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时播种、育好机插秧苗
夷优186生育期较长,在建阳作低留桩机收再生稻种植要适当早播,一般3月上旬播种,采用机插软盘育秧。选择灌排方便、背风向阳、田面平坦、靠近大田、运秧方便、土壤肥沃且无残茬和砾石的田块做秧床。在播种前3~5 d,水稻田灌水,用手扶拖拉机旋耕2~3遍,做成畦面宽1.4~1.5 m、沟宽50 cm的秧畦。在秧田四周开好围沟,确保排灌畅通,播种时畦面湿润、沉实,秧板平、光、实、直。软盘铺放应平整紧密,每块秧畦横排两行,盘与盘的飞边重叠,盘底与秧床紧密贴合,以确保秧盘不变形、不翘边、不缺角。每盘播干谷60~65 g,来回撒播,以保证均匀一致,播后支竹拱并盖薄膜保温。出苗前高温高湿促齐苗,膜内温度应控制在30~35℃,气温过高则需揭开薄膜两头通风降温。如遇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则每隔3~5 d,在中午揭开薄膜两头通风换气1次,以降低膜内湿度。同时,秧盘土壤要保持湿润。1叶期适温保湿壮苗,防止徒长,膜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2叶期通风炼苗,膜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3叶期炼苗控长促盘根。1叶1心期,看苗情施断奶肥,一般浇施5~10 kg/667m2的复合肥,如苗床土壤肥沃、秧苗青绿的秧田可不施。插秧前4~5 d再看苗施1次送嫁肥。移栽前2~3 d,喷1次杀虫双或吡虫啉,做到带药移栽大田。
3.2 及时移栽、插好插足基本苗
夷优186早稻机插秧龄25~30 d为宜,行株距为30 cm×13 cm,每667m2插1.7万丛,每丛1~2粒谷。机插前,每667m2用25 kg碳酸氢铵、25 kg过磷酸钙作底肥,先施肥再耕翻,土肥交融,做到全层施肥。田面平整无杂草、稻茬以及杂物,田面高低不超过3.3 cm,表层土壤软硬适中,上烂下实。为提高机插质量,应避免插秧过深或浮秧与倒秧,大田水耕水整后须经一段时间的沉实。一般来说,沙质土沉实1 d左右、粘土沉实2~3 d,做到泥水分开、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浑浊后即可插秧。机插时田间保持一定的薄水层,深2 cm左右为宜。机插后要做好“平水缺”,以防客田串水或遇大雨造成田间的水层过深,以至于漂苗、倒苗或淹死秧苗。
3.3 加强田管、科学水肥管理
夷优186产量高、需肥量大,一般施纯氮12 kg/667m2,氮、磷、钾比例为1.0∶0.7∶0.9,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为6∶3∶1。分蘖肥采取“少吃多餐”的管理办法,即机插后第5天结合化学除草,每667m2追施尿素5 kg、氯化钾2.5 kg;机插后12 d,每667m2追施尿素7.5 kg、氯化钾5 kg;机插后18 d左右,视苗情再追施尿素3~5 kg。穗肥一般在圆秆期追施,因苗情来确定施肥量,即叶色正常褪淡的田块,每667m2施尿素7.5~10 kg、氯化钾5 kg;如叶色较深,可推迟并减少施肥量;叶色很深的田块可不再施追肥。水管按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的管理原则,采取浅水勤灌、够苗及早晒田的主要措施。即机插后第2天上浅水层,以不现泥为度,分蘖期切忌断水露泥。当总茎蘖数达到预计有效穗数的80%左右时开始晒田,晒田采取干湿交替的方法,直到叶色落淡,田不陷脚为宜。抽穗扬花至灌浆初期保持深水层,其后田间保持浅水湿润即可。收获前7 d断水。
3.4 健身栽培、综合防治病虫害
夷优186中感稻瘟病,在病虫防治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同时,还要根据病虫测报情况,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及时防治其它病虫害。秧苗期做好种子的消毒,秧田的除虫灭病,阻止病虫带入本田。大田期在健身栽培的基础上,加强病虫预测与预报,抓准病虫防治适期,对症下药,提高防治效果。重点是做好“三虫”(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与“三病”(稻瘟病、细条病、纹枯病)的防治,严格把关防治指标,抓准防治田块和防治适期。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在水稻生育后期尽量少施农药,以减少农药在稻谷上的残留,达到安全、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3.5 十黄低留桩机收
头季稻严格掌握十黄晴天收割。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齐泥收割,留桩高度5~10 cm,割下的稻草粉碎后均匀撒入大田。割后灌跑马水,保持田间湿润状态,有利于出苗。
3.6 适施促苗肥、确保出苗快速整齐
割后7 d,再生苗出苗后灌薄水,施15 kg/667m2尿素进行促苗。割后20 d,再施5 kg/667m2尿素作穗粒肥。
3.7 根外喷施“九二○”、提高结实率和饱满度
在再生季抽穗60%~70%时,每667m2用“九二○”2 g对水50 kg进行叶面喷施,促进基部低节位分蘖的穗颈抽长,克服包颈,提高抽穗整齐度、结实率和饱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