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也“社交”
2014-04-18文中伟
互联网的定义远不止“Internet”这么简单,从PC端到移动端、云端,从最初连接人与人,到连接物与物、人与物,互联网正打通一切交互屏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
最近看了奇虎360公司CEO周鸿 的一篇演讲,很具启发性。周鸿 认为,在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个5~10年将开启“万物互联”时代——任何设备都将接入互联网,“边界”将被进一步削弱。用他的原话来说,“所有设备都会内置一个智能芯片和智能操作系统,所有设备实际上都变成为一个‘手机’,只不过外形不像手机。比如你坐智能汽车,其实就是骑在一部有四个轮子的大手机上。
互联网能够把今天我们所能看见的各种东西,大到工厂里的发电机、车床,小到家里的冰箱、插座、灯泡,甚至每个人身上戴的戒指、耳环、手表……所有东西都可以连接起来,通过3G、4G网络、Wi-Fi、蓝牙等各种协议,和互联网、云端24小时相连,这里面会产生真正海量的大数据,所以大数据时代其实刚刚开始。”
你觉得周鸿 在天方夜谭吗?我不这么认为。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他描述的图景很快就会实现,已有人在行动。比如德国西门子正在进行的“工业4.0”变革,再比如2013年6月20日,美国通用电气(GE)推出的“GE工业强化平台”,这是第一个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通过将各种机器、设备组、设施系统网络与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软件应用程序相连接,在一个安全、封闭的架构中进行实时的机器数据管理、分析,再通过云计算把运行指令反馈给机器和设备组,从而提高机器生产率、减少停机时间和浪费。
“GE工业强化平台”让大机器产生“社交”,机器之间被互联网连接,生产从被动的工业运营模式转向预测模式。这正是人类工业史梦寐以求的。
描述了这么多,那我们纺机该怎么做?如何让纺织设备也“社交”起来?作为纺织工业链上最“硬”的一环,纺机在硬件上的提升或已空间狭窄,下一步要向软件的纵深挺进,向工业互联网方向大力转型。其实在这个方面,国内已有纺织企业在做功课。比如在最受非议的印染行业,就有企业取得了突破——常州宏大的“印染在线监测系统”很有名,它从三个层面出发:首先,实现单机台的在线检测;其次,实现机组的智能化控制;再次,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控制和网络化。从点到线再到面,常州宏大帮印染企业建成全数字化工厂,为最终实现“从检测到预测”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互联网思维”是当前很流行的一个概念,但很多传统企业仅仅是利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发布信息以及卖东西,对互联网改造能力的理解还流于表面。对此,周鸿 又举了另一个例子,同样值得参考:GE公司过去是卖发动机的,现在它通过大数据平台,不仅仅卖发动机,而且还可以告诉航空公司“发动机什么时候该维修、什么时候该换零件”!这是一种真正的思维转变,它让每件产品都变成了具有互联网体验的产品,让商业模式从“一次性买卖”变成了“持续提供互联网服务”的模式——显然,前者是生意,后者才是商业,要比前者长远高明得多。所以,周鸿 认为,“万物互联”可以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最后所有的企业都会变成互联网企业”。
的确,中国纺织工业正发生巨大改变,但我们拥抱互联网还不够快、不够彻底。工业互联网的转型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比如下一步,是否可以设想,让工厂与工厂之间也“社交”起来呢?通过建立一条信息高速公路让工厂互联互通,组成一个“协同制造”网络,打通各个工厂的“信息孤岛”状态,实现真正的大数据整合,从而让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效率发挥到极致——到那时,工业4.0才算是真正落地成形。
在11月初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期间,记者听到一个“耸人听闻”的观点:“工业4.0将在十年后抹杀淘宝”!理由是,淘宝所连接的是网店和消费者,只是扮演网络销售渠道商的角色,而工业4.0流水线可以实现小批量、多批次生产,最小批量可以为一件,能为消费者度身定制“孤版”商品。“消费者可以直接向智能工厂定制商品而且价格更便宜,比如你想要一支2B铅笔,在网上下单,指令在第一时间传到生产铅笔的机器上——不需要任何中间流程,淘宝商城也将寿终正寝。”
这就是我们的时代正在发生的事,各种不可能最后变成了可能,各种可能又会被瞬间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