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尼族传统民居保护修缮与更新设计浅析——以云南红河元阳全福庄小寨为例

2014-04-18罗晓冰LUOXiaobing李莉萍LILiping

价值工程 2014年5期
关键词:小寨全福层高

罗晓冰 LUO Xiao-bing;李莉萍 LI Li-ping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昆明650500)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Town Plann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500,China)

1 全福庄小寨现状分析

1.1 村寨概述 云南红河哈尼元阳县地处哀牢山之中,山高谷深,沟壑纵横,虽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哀牢山自身的地形特点,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年降雨量充沛,继而有了被誉为“山区农业的最高典范”的哈尼梯田。2013年6月22日,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全福庄小寨就位于红河州元阳县哈尼梯田坝达景区境内。

全福庄小寨是哀牢山众多哈尼族村寨中的一个典型村寨,占地2565亩,共94户,468口人。小寨有七个出入口,临近主干道的有三个,其余四个分别去往梯田和其他村寨。村寨中的蘑菇房多为二至三层,沿道路分散布置并形成小的组群,建筑依山就势,高低错落,与山体有机融合。

图1 全福庄小寨

1.2 建筑分布、类型 传统的哈尼族民居为“蘑菇房”,大多由四坡屋面的草顶与土掌房组合而成。草顶部分为正房,二层,两坡或四破,脊短坡陡,外形近似蘑菇。土平顶部分一般是正房的前廊或耳房,单层或二层,顶为晒台,由正房二层至晒台晾晒农作物,十分方便。①随着社会经济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传统的民居不能满足村民的需要,而小寨村民随意自发的改造,对传统民居造成了不同层次的破坏,与村寨的整体风貌极为不协调,甚至冲突。在对村寨现状的调查中,我们依照不同的破坏程度以及建筑质量,将小寨的民居分为四大类:一类传统民居、二类传统民居(较一类有局部破坏)、三类与传统风貌不冲突的建构筑物、四类与传统风貌冲突的建构筑物,以及在建、已拆或其他。如表1。

图2 建筑风貌分类分析图

表1

2 典型民居保护更新

2.1 建筑分类整合 在对全福庄小寨的建筑现状分类后,划分出核心保护建筑物、建设控制区与生态保护区。在核心保护建筑物区域内对一、二类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民居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使其传统“蘑菇房”民居得以延续;并对区域内的磨秋场、祭祀房等民俗建筑与空间进行保护,在传承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更新设计。对村寨建设控制区进行划分,严格控制村寨内新建民居的建设范围和高度,对已经建成的新民居(三类、四类民居)进行立面表皮上的更新设计,使其融入到村落风貌;同时制定民居建设导则,使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的民居有所依据和参考。建设控制区的划分同时也保护了周边生态区域的完整。

图3 建筑与村寨环境保护分区图

2.2 一类传统民居的保护修缮 一类传统民居选取了全福庄小寨村民杨省木家,对其进行测绘及设计更新方案。该民居建于1970年代,建筑结构为木结构、土坯墙,一层用来堆放杂物,二层供人居住,三层储存粮食谷物。牲畜圈养在院子里,一层旁边还有稍小的牲口房。一层建筑面积52m2,层高2.05m;二层建筑面积44m2,层高2.55m;三层建筑面积29m2。该民居较完整的保留了哈尼族传统土木民居形式,建筑质量一般,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石棉瓦屋顶与传统风貌不符;展台破旧失修;卧室、厨房、客厅拥挤,不能适应现代生活要求;居住空间采光、通风不好;无卫生设施,院落环境差,人畜不分区等。

针对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该民居修缮方案的设计。①在一层设置了餐厅和厨房空间;②采用人畜分离的空间布局形式;③卫生间设置在牲畜圈旁;④利用该民居后边的水塘,在二层设计了室外阳台,增加其实用性;⑤二层平面功能布局重新划分,分隔出三室一厅,满足家人居住;⑥保留了传统的火塘空间;⑦增加开窗,并满足采光、通风要求;⑧将石棉瓦屋顶改为传统的茅草顶。

2.3 三类与传统风貌不冲突民居的更新设计 三类民居所占比例较大,且多在沿主干道、主要景观点上布置,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选取全福庄小寨村民李文和家进行测绘及设计更新方案,该民居位于主干道与村寨主入口交叉处,建于2005年,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一层部分圈养牲畜,部分堆放杂物,二层用来居住,三层储存粮食谷物。一层建筑面积114m2,层高3m;二层建筑面积114m2,层高3m;三层建筑面积32m2。该民居属于现代建筑,村内普遍存在的新建建筑形式,位于村寨主要入口节点处,质量较好但与传统风貌不协调,主要存在问题有:院落杂乱,人、畜分区不合理;欧式宝瓶柱栏杆影响风貌;窗户的欧式装饰、线条与传统风貌不协调;厨房杂乱;红砖、水泥墙面与传统风貌不协调;屋顶加建石棉瓦。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该民居更新方案的设计。①在原有基础上增设卫生间;②拆除宝瓶柱栏杆,改为传统木质栏杆;③调整厨房与餐厅,使其使用方便;④将红砖、水泥外墙面改为传统土坯;⑤二层平面功能重新划分,分隔出三室两厅,满足使用;⑥将石棉瓦屋顶改为传统的茅草顶;⑦对储藏及牲畜饲养区域重新划分。

3 民居保护修缮与更新设计

3.1 保护与更新上的改进 ①平面功能的变化。平面功能上的划分趋于细致化。与传统哈尼族民居相比,房间类型和数量增多,设置独立的卧室、客厅、厨房、餐厅、卫生间等。②立面上的改进。增加开窗面积,以满足采光和通风的需求;传统民居(一类、二类)保留原有的墙面材质,而新建民居(三类、四类)则在不破坏现有墙面的基础上采用涂抹草泥并勾缝的方法,以达到外观近似土坯砖的效果,和村落的传统风貌相融合;勒脚可采用当地石材。③屋顶材料和技术。传统蘑菇顶材质为茅草,耐久性及防火性能差,对传统民居(一类、二类)的茅草顶增加防火喷淋;三类、四类民居则探求新技术,如钢丝茅草顶、混凝土屋面拉毛等。

图4

表2 民居保护修缮与更新设计对比

3.2 保护与更新存在的问题 传统民居的茅草屋顶存在安全隐患,增加防火喷淋确实可以解决,但是工程造价却相当昂贵;传统民居的层高过于低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如何利用先进技术解决传统民居的层高问题。

新建民居有四层、五层的建筑,这些民居是否还应改善立面,加建蘑菇顶;太阳能设备如何与屋面造型结合等等,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4 结语

村子里造房子都是一家模仿一家,一家高过一家,争先恐后,如果不尽快制定相应的民居修缮改造措施及示例,任由村民自由发挥,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的建筑物瞬间就会拔地而起,那这个传统村落很快就会消失不见。所以,制定出相对完善的、科学的、经济适用的的修缮改造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当务之急。当然也应该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其地方特点,做出特色的同时也要加强保护策略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注释:

①杨大禹,朱良文著.云南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杨大禹,朱良文著.云南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马杰,高静.让梦想照进现实——一座哈尼山寨的十年变迁[J].理想空间,2010(41):10.

[3]朱良文.不以形作标尺 探求居之本原——中国传统民居的核心价值探讨[J].中国名城.

[4]杨大禹.对云南红河哈尼族传统民居形态传承的思考[J].南方建筑,2010,6.

猜你喜欢

小寨全福层高
常全福书画作品选登
常全福书画作品选登
福之缘,情未了
——深切缅怀薛全福教授
生机盎然小寨村
大火灾
直立式曲线规
吴全福 藏石欣赏
土地增值税清算过程中房产开发成本分摊方法比较
水浇地与旱地春小麦冠层高光谱反射特征比较
栗子树下种药材 每亩多收两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