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列世界地势图》编制相关问题探讨

2014-04-18徐汉卿邓吉芳廖小韵徐之俊张寒梅郝晓光

地理空间信息 2014年5期
关键词:世界地图世界

徐汉卿,邓吉芳,廖小韵,徐之俊,张寒梅,郝晓光

(1.湖北省地图院,湖北 武汉 430071;2.湖南地图出版社,湖南 长沙 410007;3.中国科学院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7)

《系列世界地势图》编制相关问题探讨

徐汉卿1,邓吉芳2,廖小韵1,徐之俊1,张寒梅1,郝晓光3

(1.湖北省地图院,湖北 武汉 430071;2.湖南地图出版社,湖南 长沙 410007;3.中国科学院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7)

介绍了《系列世界地图》的发展概况,重点描述了在《系列世界地图》基础上衍生出的专题图种《系列世界地势图》,从“地势图与地貌图、地形图的比较”、“专题内容的确定”、“地名标注原则”、“立体景观效果”4个方面,对地势图编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对编制世界地势图的工作实践进行有效归纳和总结,并为编制其他类型世界专题地图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系列世界地图;地势图;专题内容;地名

1 《系列世界地图》发展概况

《系列世界地图》一套四种[1],“东半球版”和“西半球版”为“经向世界地图”,“北半球版”和“南半球版”为“纬向世界地图”;以东、西、南、北4个视角,从经度、纬度2种方向,将中国与世界的地理关系准确、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多年来,《系列世界地图》得到了有效的推广与应用[2-4],成果已被国家科考、国防科研和国际知名研究机构所采用,原稿已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尤其是根据《系列世界地图》提出我国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的“北扩问题”[5-7],其成果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中得到了重要应用。围绕着《系列世界地图》的学术成果也很丰厚,先后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著作3部,出版内部用图2幅;2013年9月,湖北省地图院根据《系列世界地图》“南半球版” 改编的1︰3 100万大全开幅竖版《世界地势图》,由湖南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目前《系列世界地图》正逐步走向社会、走进寻常百姓的万户千家,给人们带来崭新的科学理念。

在《系列世界地图》得到有效推广与应用的同时,笔者所在的项目组又编制了《系列世界地势图》,这是在《系列世界地图》基础上衍生出的专题图种。本文针对《系列世界地势图》编制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2 《系列世界地势图》与地貌图、地形图的比较

《系列世界地势图》为何专题图名叫地势图,而不叫地貌图或者地形图? 地势图、地貌图、地形图之间的区别何在?地势是指地形起伏的大趋势;地势图强调表现地表形态的高低起伏、倾斜程度及其区域对比关系,以及与地势密切相关的海岸河流与湖泊等水系物体的分布和形态特征,清楚显示出制图区域山河分布的脉络体系、结构形式,是一种专题地图[8]。地貌是指由于不同作用形成的地表面貌特征,包括地质特征、地理特征、生物结构特征、水系构造特征等,如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河流地貌等等。地貌图是一种主要反映地貌形态——成因或某些地貌要素的专题地图[9]。地形是指地表形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5种基本地形;地形图一般着重反映地表形态和均衡表示地表各类要素,采用等高线和高程点配合表示地形起伏细部是该图必不可少的。

通俗地说,地势就是地的高低趋势,地貌就是地的面貌特征,地形就是地的形态形状。比如说湖北:地势属跨越中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略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地貌类型多样,属长江水系,河网密布,水量密集,形成了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和平原等一般类型地貌和喀斯特、红层、古冰川等特殊类型地貌。地形复杂多变,以山地为主,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河湖纵横交错,起伏较大,高差悬殊。这三者都是与地的形态分布有关,只是地势表现概略宏观,地貌突出整体特征,地形偏重局部细节。

地势图或地貌图,图上所表达的内容一定是专题地图内容[10],与专题无关的要素可不表示或有选择表示。地形图,图上所表达的内容一定是普通地图内容,所有要素要均衡表示,国界作为境界要素之一,也必须表示。目前的《系列世界地势图》,是利用高程数据生成DEM,经编辑设计和要素综合取舍,将与地形无关的要素概略表示或不表示,如国界和交通要素未表示。居民地分级概略,主要表现了整个世界范围的地表起伏宏观态势,符合地势图对专题内容的要求。

3 《系列世界地势图》专题内容的确定

普通《世界地图》表示的内容比较全面均衡,比如居民地按人口或按行政区划分为5~7级不等,境界线有洲界、国界、未定国界、地区界、军事分界线等;水系有海洋、常年河、季节河、湖泊、季节湖、运河、干涸河等;交通有航空、航海、铁路、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等;其他要素有珊瑚礁、陆缘冰、沙漠、火山及山峰、地磁极、长城、各类地名和自然地理名称等。《系列世界地势图》内容的选定以突出地势专题为基本原则。居民地只表示了主要城市,境界线只表示了洲界,水系表示了海洋、常年河、湖泊、运河等,交通未表示,其他要素表示了珊瑚礁、陆缘冰、沙漠、山峰、两极极点、两极地磁极、长城等内容。各类地名和自然地理名称等均围绕地势专题进行详略处理,如强调山峰及高程、山脉分布、高原、平原、盆地、冰山、沙漠、陆缘冰分布及海底地貌的海丘、海岭、海盆、海沟分布等内容。图幅两边的文字版块与地图内容有机结合,内外对应、图文并茂地表现世界主要山峰、世界主要河流以及最大的高原、平原、盆地、沙漠、湖泊、海湾及最长的河流等与地势专题相关的世界之最。全图再配以分层设色晕渲衬底,充分突出了世界地表起伏的宏观特征。

4 《系列世界地势图》地名标注原则

《系列世界地势图》要突出世界地势宏观态势,地图上表达的线状要素必须简洁明快,其与各类地名和自然地理名称组合在图面上的载负量不宜过大,以强调地势专题分布。因此,编者确定的地名标注原则是:河流、山脉、山峰、高原、平原、盆地、冰山、沙漠、海底地形、海峡、海湾等与地表起伏有关的地名地物注记全部表示,并采用比较醒目的字大或颜色标注(见图1和图2)。居民地注记根据图上密度情况选取表示,首都和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全部表示,人口30~100万的城市选取表示,居民地分布极为稀疏的地区选取少量人口30万以下的城市、城镇表示,重点选择港口和机场城市。《系列世界地势图》一套4种图因投影角度的关系,除均保持首都和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全部表示外,其他等级居民地的取舍有微小差异,比如北半球版世界地势图,其陆地分布在变形较小的图幅中部,居民地比较集中密集,舍去的比其他图略多一些,一套4种图居民地取舍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岛屿注记原则上全部表示,因地势图上的地名注记比普通地图上的注记要大,当居民地注记与岛屿注记产生重叠避让不开时,优先表示居民地注记,而舍去较小的岛屿注记,重要的和知名的小岛屿注记要保留。

图1 山脉分布略图

图2 海沟分布略图

5 《系列世界地势图》立体景观效果

在《系列世界地势图》上,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地势起伏逼真直观。世界陆地的立体景观效果,充分体现了七大洲的地势特色: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低平;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南极洲地面多被冰雪覆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洲;南、北美洲地形组合为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大陆地形组合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亚洲地形最为复杂,中部高,所分布的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四周低,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世界陆地最高点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的珠穆朗玛峰,高达8 844.43m;世界陆地最低点位于亚洲西部约旦和巴勒斯坦地区交界的死海,位于海平面以下400多m,其湖岸是地球上陆地最低点。图上世界海洋的立体景观效果体现了四大洋的面积分布以及大陆架、大陆坡和洋盆三部分构成的海底地形特点:四大洋覆盖了地球上所有的海洋,太平洋占49.8%,大西洋占26%,印度洋占20%,北冰洋占4.2%,太平洋占了世界海洋面积的将近一半;世界海洋的海底有很深的海沟,面积广大的海盆,以及绵延的海岭、海丘等;世界最深海沟是位于太平洋的马里亚那海沟,

( )最深达11 034 m。《系列世界地势图》还清晰地表现了各大洲的高山和河流分布,如亚洲最高山是珠穆朗玛峰,最长河流是长江,为6 397 km;欧洲最高山是厄尔布鲁士山,为5 642 m,最长河流是伏尔加河,为3 696 km;非洲最高山是乞力马扎罗山,为5 895 m,最长河流是尼罗河,为6 671 km;大洋洲最高山是查亚峰,为5 029 m,最长河流是墨累河,为3 490 km;北美洲最高山是麦金利山,为6 194 m,最长河流是密西西比河,为6 262 km;南美洲最高山是阿空加瓜山,为6 960 m,最长河流是亚马孙河,为6 480 km。地势图上高山与河流的高低落差形态,显示了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及生态环境的最佳平衡效果。

6 结 语

《系列世界地势图》的“东半球版”和“西半球版”,适用于表达东、西半球的地形和构造分布,“南半球版”和“北半球版”适用于表达南、北半球的地形和构造分布。对编制世界地势图的工作实践进行有效归纳和总结,可为编制其他类型世界专题地图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1] 郝晓光,徐汉卿,刘根友,等.系列世界地图[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3,23(2):111-116

[2] 郝晓光,朱建钢,薛怀平,等.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雪龙船实时航迹图[J].极地研究,2005,17(2):134-138

[3] 徐汉卿,薛怀平,廖小韵,等.中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航线图[J].地理空间信息,2006,4(5):74-76

[4] 薛怀平,徐汉卿,朱建钢,等.雪龙船实时航迹图中的技术处理方法[J].极地研究,2006,18(1):46-51

[5] 郝晓光,陈晓峰,张赤军,等.中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设计覆盖范围的探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27(1):119-122

[6] 刘根友,郝晓光,陈晓峰,等.对我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向北扩展星座方案的初步探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27(5):115-118

[7] 刘颖,刘根友,陈晓峰,等.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IGSO星增加RDSS功能问题探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2,32(3):72-75

[8] 宁津生,陈俊勇,李德仁,等.测绘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9] 李维能,方贤铨.地貌学[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3

[10] 祝国瑞.地图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P283.1

B

1672-4623(2014)05-0150-02

10.3969/j.issn.1672-4623.2014.05.055

徐汉卿,正高职高级工程师,从事地图编辑和技术管理工作。

2013-12-12。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4029)。

猜你喜欢

世界地图世界
世界地图隐瞒了什么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托勒密世界地图与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地图版十二生肖
世界地图隐藏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