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观察及安全护理

2014-04-18李文娟刘瑞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3期
关键词:气管通气机械

李文娟 刘瑞云*

(山西省肿瘤医院ICU,山西 太原 030013)

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观察及安全护理

李文娟 刘瑞云*

(山西省肿瘤医院ICU,山西 太原 030013)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观察要点和护理方法。方法选用5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给予咪达唑仑注射液镇静,达到满意的镇静水平。结果本组50例患者应用常规剂量的镇静治疗后30例达到满意的镇静水平3~4级,3例镇静过度水平为1~2级,17例镇静不足水平为6~7级。最后经过合理的调整治疗剂量及安全护理均达到满意的镇静水平。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在镇静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监护和安全护理,避免护理并发症和以外发生。

机械通气;镇静

护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机械通气治疗技术越来越普及,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机械通气是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支持治疗的重要措施,一方面由于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时气管插管等人工气道对患者的刺激而引起人机对抗,二氧化碳储留所致肺性脑病引起患者烦躁不安,不配合治疗护理,甚至将气管插管、动静脉置管或各种引流管拔出,造成创伤、缺氧等危急情况而危及患者生命。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疾病及ICU陌生的环境,纷繁复杂的仪器及发出的各种声光报警,工作人员紧张的工作场面,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等,都会对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刺激,患者常有焦虑、痛苦、绝望、躁动、不合作的情绪反应。由以上说明镇静治疗应该是ICU常规的治疗手段,镇静患者的护理也成为ICU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现将我院ICU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镇静药物的效果及护理探讨报告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患者为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住院患者,共50例,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25~81岁,平均47.6岁,包括食管癌术后18例,肺癌术后12例,胃癌术后10例,直肠癌术后5例,血液科肿瘤化疗后5例。其中气管插管36例,气管切开14例。

1.2 镇静药物:咪达唑仑注射液(力月西:2 mL,10 mg)。

1.3 方法:患者给予咪达唑仑镇静,具体方法:先推注2~3 mg,继之以0.05 mg/(kg·h)静脉滴注维持,使患者达到满意的镇静水平。

1.4 观察指标

1.4.1 镇静评分采用SAS评分,客观评估镇静水平见表1。

表1 SAS评分评估镇静水平

1.4.2 所有患者均有多功能监护仪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同时还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 结 果

2.1 本组50例患者应用常规剂量的镇静治疗后30例达到满意的镇静水平3~4级,3例镇静过度水平为1~2级,17例镇静不足水平为6~7级。最后经过合理的调整治疗剂量及安全护理均达到满意的镇静水平。

2.2 护理措施

2.2.1 镇静水平的监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应随时评估,Ramsay评分维持在3~4级,如镇静过深应及时增加药物剂量,镇静低于3级及时减少药物剂量。

2.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本实验镇静药物是咪唑安定,常见的副作用是导致低血压,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是必不可少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参数可由呼吸机显示,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并伴有潮气量减少、呼吸浅快时,是镇静不足的体现;当镇静太深时,患者会出现呼吸频率减慢,PaCO2升高的表现,应当根据镇静评分的分级调整药物输入速度。如果患者烦躁不安,不能单纯考虑药物剂量不够问题,也应相应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呼吸机参数调整是否合适,患者有无病情变化等,这些因素排查完后,才能增加药物剂量。

2.2.3 呼吸道管理:患者镇静过深,其咳嗽和排痰能力减弱,增加了呼吸道阻塞和肺部感染的机会[2]。预防肺部感染并发症的主要措施是加强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3]。但是加强镇静患者的胸部物理治疗,雾化和翻身拍背的频次、力度加大,也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的必要措施。

2.2.4 并发症的护理:镇静患者长时间处于被动体位,容易造成尺神经及腓总神经损伤及压疮的发生[4]。所以镇静患者在病情允许下应每2 h改变体位1次并给予局部按摩。每班护士对患者进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以免发生静脉血栓和压疮等。

2.2.5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采用患者可以理解的方式安慰和鼓励患者,特别是在唤醒期间采取交流和肢体语言的形式,让患者感到被重视和关怀;条件许可下,让家属探视并给予安慰和疏导,避免心理障碍的发生。

3 讨 论

ICU危重患者的救治中,机械通气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机械通气治疗给患者带来的非正常生理状态下的痛苦又妨碍了医疗护理工作的及时有效进行,严重的甚至造成医疗意外危及生命。所以达到有效镇静水平安全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于镇静过度的患者护士通过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准确判断为镇静过度,立即暂停镇静药物的输入,其中因患者代谢异常造成药物蓄积,立即通知医师后给予有效的药物对抗。另外为气道痰液多致二氧化碳储留给予合理吸痰,同时减少镇静药物输入后均达到理想的镇静水平。对于镇静不足的患者护士给予有效的交流,评估患者目前焦虑情况,进行有效的疏导。其中有以下几种原因所致:因镇静剂量不足导致的镇静深度不足;因不能耐受气管插管所致;因气管切开后伤口所致的疼痛所致;吸痰频繁、动作粗暴而影响镇静效果。经过调整后达到理想的镇静水平。

[1] Rike RR,Picard JT,Fraser CL.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sedatiorr agitation scale for aduh eritically ill patients[J].Crit Care Med, 1999,27(7):1325-1329.

[2] 解建.咪唑安定在机械通气中应用[J].山东医药,2003,43(31):61.

[3] 韩广彦,贾金华.机械通气病人的呼吸道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1):18-19.

[4] 王丽华,崔素雯.危重病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 284-286.

R473.6

B

1671-8194(2014)13-0336-0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气管通气机械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调试机械臂
不通气的鼻孔
简单机械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按摩机械臂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