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应体现人本思想

2014-04-18周华强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中国农村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科技人员科研项目

文|周华强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近年来,科研项目管理越来越严格、越来越精细,2012年科技部、财政部编制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预算管理问题》中就列出了35个相关法律、规章和制度。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适应科学研究规律和科技工作特点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近年来,科研项目管理越来越严格、越来越精细,2012年科技部、财政部编制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预算管理问题》中就列出了35个相关法律、规章和制度。但是这种管理者眼中的“严格”变成了实施单位的“苛刻”,管理者眼中的“精细”却消耗了科技人员本该用于科研工作的“精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全社会对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的呼声愈来愈高。前不久,《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以下简称《意见》)出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是确立了项目分类管理的思路,把科研项目分为基础前言性、公益性、市场导向性、国家重大战略性四类,厘清了政府与市场支持科研工作的职责;二是多种方式推进了信息公开,建立了科技报告制度,让科研项目实现了全程信息公开,建立了一道科研项目的“防腐墙”;三是初步建立起了尊重科研规律的管理方式,比如允许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调剂使用,项目年度经费可结转使用,不得简单按比例核减预算,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明确项目承担单位负责具体管理等等。

《意见》“改”了许多苛刻的管理方式,也“革”了许多不科学的管理制度,尽管还不尽善尽美,但整体看来措施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下一步,各地要提出细化方案、抓落实,笔者认为要把握三个关键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尊重科研活动基本规律。

第一个关键词:服务——管理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在一段时期内,科研项目管理以“收”为主,科研项目被管得死死的,管理者疲于过程管理,科技人员疲于应付,科技人员哪有活力和动力?因此,项目管理部门要摆出服务者的姿态,树立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形象,通过充分调研制定管理办法,管理的目的绝不是把项目“管死”,而是要把广大科技人员“放活”,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第二个关键词:宽容——全社会都应宽容科研失败。科研活动有其自身规律——创造性、探索性、风险性、竞争性、协作性,这就决定了不是所有的科研项目都会取得预期目标,也只有少部分科研项目才会产生突破性科技成果,“好成果”依赖于“长周期”。但是我们的科研项目实施周期普遍较短,两三年的时间能出多少成果,能出多少好成果?科技项目管理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要一味追求短平快的低水平重复项目,揠苗助长式的科研管理不符合科研活动的基本规律。社会也要理性看待科研活动,不能简单以投入产出比来衡量科研成效的好坏。因此,各地在落实《意见》时,一不能打折扣,二不能避重就轻,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科研,项目周期长一点,目标任务低一点,这样科技人员搞科研的心才会稳一点,出好成果的可能性才会高一点。

第三个关键词:激励——要思考尊重智力劳动的激励政策。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必须充分尊重人才、保障人才权益、最大限度激发人的创造活力。”这一点《意见》没有明确改革措施,科技部、财政部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坦诚:“科研人员智力劳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的问题,还需要通过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来从根本上解决。”科研活动的成果——有形的与无形的——都是科技人员智力劳动的结晶,因此,我们对科研活动的评价不能不考虑智力成本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并非易事,是一个“硬骨头”。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这样我们的科研管理工作才会做得更好。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科技人员科研项目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声 明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简 讯
科研项目需求变更与风险管理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北京科技人才拥有指数全国最高
依托科研实践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