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施民间竹编技艺传承探究

2014-04-18谭祖裕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445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5期
关键词:竹编背篓恩施

谭祖裕 (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 445000)

竹编曾经是恩施社会生活特有的物品,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以就地取材和编织技艺构成了不同造型,达到了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统一的效果。

一、恩施竹编的分类

竹编具有很强的实用和审美功能,竹编的编织方法不同,从而构成了不同造型特点。根据其造型和功能的差异大致可分为编篾类、丝篾类、综合类等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编篾类;竹编工艺是恩施土家族编织艺术中种类最多、工艺最精、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门类之一。这一类竹编织品主要有背篓(如图1)、簸箕、箩筐、竹席、篓、斗笠等等。

恩施背篓也有很多的样式,其造型根据各自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尺寸进行编织。编篾类的背篓没有丝篾类背篓的要求那么高,首先表现在编篾类背篓的取材不同。恩施地区编篾类的器物主要应用于日常生活背农作物负重,所以选取金竹,金竹也称“长寿竹”它的纤维最好,硬度强且有很好的柔韧性,是村民制作篮、筐、背篓的上等材料。其次是“划篾”。编织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是“划篾”,篾的宽度一般为1cm左右,除了背篓主体的用篾外还有打底篾和锁扣篾大小、宽度、和厚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篾匠”都会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来“划篾”,篾条的粗细和精致程度决定了背篓的质量好坏。此外是“做底”。一般背篓上口半径23cm底座半径12.5cm高40cm,用划好的篾直接起底,篾匠根据自己的需要底部可以是两皮篾也可以是三皮篾进行十字交叉起底。最后是编织图案纹样。在底部牢固之后,篾匠在根据器物的功用来造型,编织时根据需要逐步修整,同时用篾条相互穿插编织成不同的花纹。当然完成到末端的口缘的时候将多余的材料清除,开始完成转口工作。背篓的雏形就基本完成了。最后只要编两条背的“蔑系子”即可1。

“编篾类”竹编无论是从取材还是编织造型,都是以它的实用为目的,因而在每片竹篾上都还有一些“毛边”,没有进行精细的加工处理,在审美功能上略显粗糙。

第二类是恩施丝篾类。其丝篾类竹编织品的主要特点就是取材讲究、做工精细,在制作工艺上美观大方,把实用与审美的功能融合在一起。这类主要有花篮、背篓、饭篓、小孩摇篮、鱼篓等等。

首先是精选编织材料。丝篾类竹编主要采用水竹、楠竹和金竹等材料。水竹富于弹性、纤维极强、表面光滑,使竹编器具工艺品更加美观、耐用;楠竹的特点和金竹相似,纤维强度好,增强了篾的韧性度。

其次是讲究做工精细。丝篾类背篓的“划篾”要求比编篾类的要高。所谓丝篾,划出来的篾自然就是丝状,很细。把篾划好之后篾匠还需要将划好的篾进行“拉丝”使得丝篾更加光滑、纤细,丝篾的半径一般只有0.15cm左右。将丝篾划好之后有的篾匠会将其进行蒸煮然后晾干或烘烤(烘烤不能用急火,最宜烟熏,烟熏至釉黄色)这样即能曾加丝篾的柔韧性釉黄色又能使其更加美观。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细的做工。丝篾类背篓和编篾类背篓的大小可以是一样背篓上口半径23cm底座半径12.5cm高40cm(如图2)。例如,下河打鱼用的“鱼篓”,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破旧(如图2),但是从它的基本造型,图案纹样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件丝篾类的器物。

最后是讲究制作程序。丝篾类背篓的起底和编篾类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在做工上比编篾类的要精细。在部牢固后就开始背篓的定型处理,根据篾匠的设计的图案纹样进行编织。

丝篾类和编篾类的区别,主要集中在丝篾类的背篓的正面采用八片宽篾呈竖状均匀分布,也就是人们背部接触的地方从受力的面积上可以增加背部舒适感,从美观上它和两边的细纹理图案的起伏形成对照,使其增加了视觉上的审美感。编篾类的背篓尽管然有图案纹样的编织设计,但是做工很粗糙,缺少视觉上的审美感。当然,不管是那类编织在完成背篓的主体之后,最后就是背篓的锁扣和“系子”的编织,锁扣是以“人”字形图案设计,编篾类的背篓那么它的锁扣自然是和它的整体是遥相呼应,做工显得粗糙;而丝篾类的背篓就不会出现有刺眼的毛边,远观给人在整体视觉上一种舒适感,近看有耐人寻味的细节。因为用途不一样,在造型上就形成了不同的特点。

第三类是综合类的竹编。主要竹编织品主要有竹椅、竹桌、竹扫帚、躺椅、小孩竹背篓等,其竹编古朴大方,有特定的造型、自然美观、种繁多,反映出以实用的需要为主的造型特点。

竹椅的特点轻巧、外观美观且古朴大方(如图3)。例如,小孩竹背篓,既属于篾编,又可以划为竹编之列。从材料上看,主要就是利用竹子的本身属性进行加工制作,其用途就是用来背小孩,因此,它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稳,它底部的正四边形可以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当然,它的第二个特点就是通透性,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通风效果好,是婴儿纳凉的必备工具。

除此之外,综合类的竹编具有经久耐用、成本低廉,其款式和种类特别繁多,“物美价廉”和“实用”价值是存在的根本。

总之,恩施竹编的种类繁多,从它的编织技法、用途和大小上归纳为不同的分类,在已有的这几种编织品,我们不难看出其不同种类之间所表现出的不同差异。

二、恩施竹编工艺的特点

恩施竹编主要就是篾丝、篾片的挑压交织,被挑压的篾为“经”,编织的篾为“纬”,形成了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

首先,体现在“竹编的精选材料”的特点。主要是对竹编制品材料的选取,根据竹子种类及特性进行加工。例如,水竹的竹身细长、节间长、色青、鞭节间较短、根系发达、材质柔韧、富于弹性,这种材料适合加工纤维极强和耐用的竹编器具。包括竹编背篓“系”的编织和丝篾类等。又如金竹,金竹表面光滑、纤维最好,是村民制作筐、篮等器物的上等材料。其金竹也称长寿竹,相传金竹100年死亡一次,然后再发新竹。又如,楠竹的纤维度也很强,韧性好,与金竹同作为器具的主体部分的编织材料。此外,篷竹的质地坚硬耐用,适用于竹编制品的锁扣。显然,不同的材料在该地区的蔑匠师傅手中已经熟练地应用到竹编工艺中去,构成了不可缺少的器物的组成部分。

其次,体现出“竹编细丝制作”的特点。经过蔑匠师傅手工剖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抽匀等十几道工序,加工出精细的竹丝。竹丝断面全为矩形,篾丝的裁、劈、剖、削、匀、刮等十余道工序,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过丝、刮纹、打光和劈细等工序后,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经过严格加工的竹丝就可以用来编织十字编、人字编、六眼编等技艺2。在纹饰上有万字格、喜字、福字、井字底、四梅花、顺路路、水波浪、大梅花、小梅花、升子底等图案。当然,其造型不仅可以做成的产品有方形的,圆形的(如图4),而且还可以编织出实用性强的篾制品。诸如桌、背篓、椅、竹床、凳子、竹篮、箩筐、蒸笼、簸箕、筛子等各种生活用品;当然还可以编织出欣赏价值与实用价值为一体的小工艺品,包括小背篓、簸箕、小花篮等等不同的种类。

此外还体现出“竹编密藏头”的特点。恩施竹编在制作过程中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编织,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浑然一体。恩施竹编还具有“竹编五彩图”的特点;在竹器上编织有很多的图案,它的主要作用达到一种装饰效果,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如图5)。

总之,竹编是“人类用艺术方式造物的文化,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和文化的累积性、承传性和深刻性而成为人类物质文化的代表。”竹编的造型、结构和纹样是工艺人长期的经验和积累下形成的一种生活符号,它是民间文化和观念的载体。恩施竹编的多样化特点,反映出朴实之中的工艺之巧和生活中的审美情趣,是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所构成的一种精神活动和生产活动的产物。

三、恩施竹编发展趋势的思考

竹制品曾是人们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曾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编制品,逐渐退出了生活的舞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施竹编工艺面临着挑战。

首先,竹编工艺缺乏创新、观念滞后。90年代初我国的竹编手工艺曾经历一次重要的转型期,很多竹编企业把编织传统的生产生活器具转向编织装饰工艺品,把市场从农村转移到中小城市,这一转型不仅促使竹编从本身的功能上的突破,而且随着市场扩大化消费群体也随之扩展。然而恩施地区竹编工艺却没有很好的衔接起来,主要依旧是农村市场,编织品依旧是传统的生产生活器具,失去了发展的先机。

其次,竹编工艺经济收益微薄。恩施的传承方式大多是以师徒传承的方式传承,由于竹编带来的经济收益十分微薄,制作一件竹编器具最快也需要三之四天才能完成,而一件竹编器具仅仅只能买上几十元,经济收益也限制了竹编工艺的发展。

最后,竹编工艺传承方式的局限。恩施地区的大部分竹编工艺人都是师徒传承,师傅一般教给徒弟首先是基本功也就是划篾、起底、翻底、锁扣等,而在涉及器具的编织一般是师傅会做什么徒弟也就会什么,加上文化水平很低,竹编多数还是老的样式,很难有创新和拓展。

显然,恩施竹编工艺的发展的危机凸显,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进而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走出一条竹编的产业之路,已成为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改变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建立现代学校教育的相关编织工艺课程,培养既懂编织又有一定设计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第二,更新观念,促进产品功能和市场结合的创新机制。从传统的面向农村市场竹编产品到具有现代的审美趣味,能走进千家万户的百姓家庭生活的工艺品。

第三,加强竹编艺人及技艺的保护。一方面是对竹编艺人的保护,恩施地区的竹编艺人正在锐减,保护民间艺人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是对竹编技艺的保护,随着时代的变迁竹编技法面临着失传,保护竹编艺人和传承技艺迫在眉睫。

第四,拓展竹编工艺与旅游文化资源的结合。恩施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为恩施竹编工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开发一些具有浓郁恩施地域特色的竹编旅游产品,为当地的经济文化服务具有潜在的市场前景。

综上所述,恩施竹编曾经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竹编制品,具有很强的实用和审美功能,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功能,竹编形成了不同的种类和编织方法,从而构成了不同造型及审美趣味。然而,在现代化浪潮中,这种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竹编工艺从人们的生活逐渐消失。如何保护和传承竹编工艺,充分利用特有的地域文化资源,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成为我们当代更需要关注的问题。

注释:

1.蔑系子是指竹编背篓的背带,用来挂着在人的双肩,起负重作用。主要采用水竹编织,水竹柔韧性好、富有弹力.

2.满维耀,恩施宣恩麻阳村人,16岁从师学艺,至今已从事竹编工艺编织46年.

参考文献:

[1]朱小丽.从硕放竹编论“手工艺”之美 [J]:南京:南京出版社,2009.

[2]王平.中国文化[M].北京 民族出版社,2011.

[3]李砚祖.造物之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何明,廖国强.中国竹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徐华铛.中国竹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6]李世东,颜容.中国竹文化若干基本问题研究[J].北京林业学院学报.

猜你喜欢

竹编背篓恩施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黄牛背篓
简约欧式9.4.4全景声影院 湖北恩施红星美凯龙
竹编艺人
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对高温煮熟鱼肉腐败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白嘴角马的背篓
背篓 外一首
飞檐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