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米市场面临进口冲击2014年产量预计站稳2亿吨

2014-04-17华粮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早籼稻籼稻收购价

华粮

2013年,国内水稻在种植过程中遭遇大面积不利天气影响,使得各主要品种生长过程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稻谷总产量稳中略降,但稻米整体供需面仍较为宽松。为了稳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继续大幅提高稻谷的最低收购价。较大的国内外大米价格差,继续支持国内大量进口国外低价大米。不断提高的生产成本,以及价格竞争激烈的终端市场,使得大米加工企业经营状况继续恶化,全行业处在亏损经营的边缘。由于市场持续低迷,国家相继启动了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在稳定市场价格的同时,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实际问题。预计2014年,我国稻谷总产量将继续保持在2亿吨左右,需求维持稳定,供需面继续保持宽松,年度结余维持不变。由于国内外大米价差因素继续存在,我国稻米市场仍将面临进口大米的冲击。预计整体稻米市场将平稳运行,市场价格波动较小。

2013年国内稻米市场回顾

(一)国内稻谷总产量站稳2亿吨

2013年国家继续大幅提高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对于维护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由于2013年我国水稻主产区遭遇了北方低温春涝、南方持续干旱等不利天气,实际播种面积低于计划播种面积。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估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30432千公顷,同比增加295千公顷,增幅为1%。根据国家统计局和相关机构调研汇总,水稻分品种播种面积为:早籼稻5790千公顷,中晚籼稻15600千公顷,粳稻8866千公顷,早籼稻、中晚籼稻面积略减,粳稻面积略增。

由于前述自然灾害影响,全年稻谷总产量稳中略降,2013年总产量为20275万吨,较上年减少148.6万吨,减幅0.7%。其中早籼稻产量3407.5万吨,中晚籼稻产量10080万吨,粳稻产量6820万吨。虽然2013年稻谷没有实现增产,但是总产量继续稳定在2亿吨以上,仍旧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物价平稳运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二)国内稻谷消费量保持稳定

2013年我国稻谷消费基本稳定,具体看:国内稻谷总消费为20223万吨,较上年度增加73万吨,增幅0.4%。其中食用消费为175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00万吨;饲料和工业消费为273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228万吨,主要受国内经济复苏缓慢影响。

(三)我国大米进口数量维持高位

2013年,我国大米国际贸易与上一年度的状况基本相似,进口大米数量继续维持高位,出口大米数量有所增加。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3年我国全年进口大米224.4万吨,2012年为234.5万吨,同比略减10.1万吨。1980年到2011年,除了1995年进口164万吨以外,其余年份大米进口量均在100万吨以内,2012年以及2013年低价大米进口量骤增,创下近年进口纪录。

2013年全年我国大米出口总量为47.8万吨,2012年为27.9万吨,同比增加19.9万吨。进口略减,出口增幅较大,2013年我国大米净进口下降至176.6万吨,2012年为207.3万吨。

从进口构成来看,2013年我国从越南进口大米148.1万吨,占全年进口总量的比例为66%;我国从巴基斯坦进口大米41.7万吨,占全年进口总量的比例为19%;我国从泰国进口大米30.0万吨,占全年进口总量的比例为13%;三者合计超过98%。

我国2013年进口大米数量继续维持高位的原因与2012年相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外价差扩大。由于我国多年来不断上提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再加上农药、种子、化肥、地租以及人工成本不断提升,导致了成品米水涨船高。虽然存在稻强米弱现象,但是总的看我国大米价格是呈现稳步上涨的趋势。而近年来越南、巴基斯坦包括印度等国的中低端大米对国际市场的投放量增大,拉低了国际大米市场价格,进而形成了对我国大米的价格优势。国际大米市场价格保持较低水平,与我国同等级大米价差基本保持在0.30元/斤以上的水平,大大刺激了进口贸易的开展,边境贸易也十分活跃。其结果是大量的进口米对国内市场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冲击,加工企业经营利润进一步下降。

由于利润可观,东南亚的部分水稻种植户已经开始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来改变种子和耕作方式,以期能更加适应中国消费者的口感。

(四)最低收购价预案全面启动

2013年国家继续大幅度提高稻谷的最低收购价,通过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了粮食生产工作。

2013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2元、135元、150元,比2012年分别提高12元、10元、10元。很明显,早籼稻的提高幅度要明显大于其他两个品种。

2013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提高对国内稻米市场价格影响较大。2月初,随着最低收购价的出台,政策的刺激效应使得市场出现了短时间的上涨。随着市场再度陷入低迷,新季度稻谷上市后,由于市场价格偏低,为了保障农民的种粮效益,国家在早籼稻、中晚籼稻及粳稻主产区全面启动了托市收购,有效提振了市场价格。

(五)现货价格整体趋弱,政策主导收购市场

2013年,虽然国家继续大幅度提高稻谷的最低收购价,但是由于存在稻谷总产量维持高位、大量进口低价大米进入国内以及终端消费不旺等因素,稻谷现货价格整体表现较为疲软。直到各品种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启动,市场价格才受政策提振逐渐运行平稳,收购市场也被政策所主导。

第一季度,学校开学、工人返厂以及稻谷最低收购价上调等因素促使市场价格出现短暂上行,但是仍以消化库存为主。籼稻米市场继续受到低价进口大米冲击,相当一部分农户没有办法将手中所余的中晚籼稻卖出。加工企业由于受限于加工利润微薄,开工率较低,部分企业开始将进口大米与国产米进行勾兑。

第二季度,此前未能及时出售的稻谷,由于储存条件有限,加之水分持续偏高,在温度回升后开始出现霉变问题,采购商更加谨慎。越南等国低价进口大米继续保持对国产大米的明显价格优势,进一步压低国产稻米的市场价格。重金属“镉”超标大米的全面曝光,更是给了中晚籼稻市场沉重的打击。大量消费者开始转向消费东北粳稻米,甚至部分进口大米不需要与国产米进行勾兑也能被消费者所接受。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市场出现分化,籼稻米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粳稻米市场价格出现走高。

第三季度,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居民采购量下降,加之学校放假导致集团采购减少,大米消费开始进入传统淡季。此前的不利因素继续作用,市场整体低迷状态未能改变,籼稻和粳稻市场价格均出现走低。

直到7月下旬,江西、湖南等8个早籼稻主产区陆续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1.32元/斤的早籼稻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大量农户将手中粮源卖入中储粮收储库点。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了中晚籼稻上市阶段,湖北、安徽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相继启动托市收购,低迷的市场被政策所提振。后期学校开学带来的集团采购,以及中秋等传统节日的消费也对市场回暖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四季度,大量新季稻上市使得供应压力明显,市场价格一度走低。但是随着黑龙江、江苏等6个粳稻主产区陆续启动粳稻托市,正式宣告了稻谷各主要品种托市的全面启动。大量的粮源开始通过国家的最低收购价政策进入了中储粮及其委托收储库点,市场价格应声上涨至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附近。不过在整个收购过程中,民营企业参与市场收购的积极性很低,市场基本上为政策所主导。与此同时,大米的终端消费并没有受到节日消费的提振,市场价格仍旧在进口低价米的影响下低位运行。不过随着年底到来,我国大米进口配额逐渐减少,海关等部门也加大了对走私大米的打击,使得进口大米数量在这一季度出现了明显下降。在此背景下,加工企业加工利润开始有所提升,企业开工率也逐步提高。

(六)郑商所早籼稻期货行情回顾

2013年国内早籼稻期货价格下跌幅度较大。年内郑商所早籼稻指数8月29日最高2851元/吨,12月31日最低2295元/吨,当日报收2302元/吨,年内下跌255元/吨。早籼稻期货价格除了受进口低价米冲击、终端消费不振以及“镉大米”等类似现货市场的因素影响,还存在陈稻交割贴水的影响。国家实行较为稳健的金融政策、整体经济复苏缓慢等宏观因素也对市场低迷有一定影响。

(七)郑商所粳稻期货上市

郑州商品交易所2013年11月12日发布《关于粳稻期货合约上市交易时间及挂牌基准价的通告》,粳稻期货合约已由中国证监会批准,将于2013年11月18日起上市交易。首批上市交易合约为JR403、JR405、JR407、JR409、JR411,各合约挂牌基准价均为3050元/吨。上市当日涨跌停板幅度为合约挂牌基准价的±8%,交易保证金为5%。粳稻期货合约交易单位为20吨/手,报价单位为元/吨,最小变动价位为1元/吨,每日价格波动限制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合约交割月份为1、3、5、7、9、11月,交割方式为实物交割。

目前国内的稻谷收购市场仍然被托市政策所主导,粳籼稻收购价格均受政策提振稳定在托市底价附近运行。从加工企业的角度,尽管托市启动,但企业成本上涨的部分较难通过终端消费转嫁出去,所以在收购时仍然较为谨慎。民营贸易企业对于后市也不敢轻言看多,采购积极性也不高。从理论角度看,如果加工企业对于后市看法悲观,但是又存在持续经营的要求,可以适度通过国内的稻谷期货相关品种建立虚拟库存或者进行套保。但实际情况是稻谷期货品种成交情况并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容量,来帮助企业对冲现货市场风险。从另一个角度看,更多的企业和投机者进入期货市场增加市场活跃度,对于市场的稳定运行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八)东北粳稻外运费用补贴政策再度实施提振了东北稻谷市场价格

2013年11月26日,东北粳稻外运费用补贴政策时隔3年后再次启动。

享受粳稻(米)入关运费补贴政策的省份包括除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以外的28个省份,按不低于最低收购价采购粳稻,将按140元/吨的标准给予费用补贴。粳稻(米)运费补贴政策的再次启动,期望能够带动多方主体积极入市采购,缓解东北地区粳稻收储压力,推动市场价格小幅走高,避免农民出现卖粮难的问题,进而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

从政策规定看,外运补贴降低了东北粮食入关成本,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东北粳稻库存压力的作用。但是从实际执行过程中发现,玉米更加受到买方的青睐。

2013年国际稻米市场概述

据美国农业部2013年12月份报告预测,2013/2014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4.706亿吨,仍是历史最高纪录,不过比上月预测数下调了260万吨,主要原因是印度和泰国的产量数据下调。印度2013/2014年度大米产量数据下调200万吨,为1.03亿吨,仍是历史第三高的水平,因为东北地区以及东南地区暴雨影响到了稻米产量。2013/2014年度泰国大米产量数据下调了60万吨,为2050万吨,仍是历史最高纪录,因为淡季稻米产量下滑。菲律宾大米产量仍是历史最高纪录,不过产量数据下调了不足10万吨,为1160万吨,因为超强台风海燕导致稻米损失严重。虽然可能是历史上最强劲的台风,但是台风海燕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可能不会影响到国内大米供应,因为受灾地区并非稻米主产区。

2013/2014年度全球大米消费预计达到创纪录的4.729亿吨,比11月预测下调了20万吨,主要原因是印度消费数据下调。2013/2014年度全球大米出口数据上调,因为泰国上调了50万吨,为850万吨。全球大米进口数据同样上调,其中菲律宾和欧盟的增幅在一定程度上被伊朗和美国的进口降幅所抵消。全球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1.043亿吨,比11月下调220万吨,比上年减少230万吨。欧盟、印度、泰国和美国的大米期末库存数据下调。

2013年国际大米市场价格走势较弱,由于国际大米市场价格较低,特别是越南等国的中低端大米相对我国国内同等级大米价格优势明显,导致我国进口大米数量维持高位。

2014年稻米市场展望

(一)预计稻谷产量仍将维持稳定

2013年,我国稻谷总产量结束了连续增长。客观地看,在结束了连续增产的同时,也摆脱了增产的束缚,给了稻米产业调整和升级的机会。2014年水稻种植除了仍将面对建筑用地挤占问题外,还面临粮农种植积极性的问题。最低收购价在保护农户种植积极性的同时,也有可能从客观上造成农户的卖粮难问题,具体路径如下:连续上调的最低收购价在推高了农民的售粮价格预期的同时,推高了土地和化肥等农资的价格,进而增加了加工企业的原料成本,这些成本如果企业无法消化就将转嫁给终端消费者。而终端消费这几年始终不够旺盛,过高的价格也会使得消费者转而寻找替代品。在这种情况下,国外进口低价大米将会持续作用于市场。而进口米的大量增加将反过来影响加工企业的收购热情,进而造成企业不愿意收、农民不愿意卖的胶着局面。反过来说,如果最低收购价上调幅度较小,也将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质上目前已经处于两难境地。从这点看,国家率先在棉花和大豆两个品种上进行价格改革试点,非常及时和必要,有助于将来对水稻、小麦等大品种农作物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预计2014年稻谷总产量仍将保持在2亿吨以上。

(二)预计国内稻米消费稳中略增

我国人口基数大,口粮消费仍将缓慢增长,但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膳食结构改变,动物蛋白所占比重将有所上升,而大米等口粮比例将有所下降,因此大米消费量仍将趋于增长但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稻谷的饲用消费和工业消费将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缓慢增长。预计2014年国内稻谷供需关系仍将保持宽松,年度结余预计在200万吨左右。

(三)预计进口总量仍将保持在高水平

由于国内外大米价格差明显的状态无法在短时间发生改变,预计2014年我国大米进口数量仍将保持在高水平。与此同时出口数量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预计进口大米在230万吨以上,出口大米将在50万吨左右。

(四)预计土地休养政策将实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4年1号文件)。关于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2014年1号文件提到: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抓紧编制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通过财政奖补、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保证修复区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降低。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正式纳入1号文件,南方稻米生产镉超标区域可能开始启动耕地修复工作。2013年“南方镉大米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湖南、江西等籼稻主产区首当其冲。镉污染区域修复可能导致籼稻种植面积出现一定程度下滑,籼稻产量或受到影响。影响程度将取决于具体实施情况。

从时间上看,2013年稻谷减产,摆脱了长期增产带来的工作压力,2014年正好可以顺利推进中央关于土地休养的意见。因此,相关具体政策出台和实施的可能性很大。

(五)预计稻米价格波动幅度不大

2014年,我国稻米在高库存的压力下,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将不会很大。

稻米受国家相关政策影响较为明显,作为基本口粮,稻米价格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而此前政府已经提出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将在2014年继续提高主要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托市政策将保证稻米的价格向下运动空间不大。

目前我国政策性稻谷库存较大,粗略估算各品种临储和托市库存有可能超过3000万吨,国家对于市场价格的调控能力明显增强。一旦开始有计划投放政策粮入市,则价格向上空间也不大。

基于上述问题的考虑,预计2014年稻米市场整体将呈前高后低、但总体稳定窄幅运行的方式。前期上涨的原因在于粮源被大量锁定在储备库,市场有效供给粮源减少。

随着政策粮逐渐入市,市场价格将逐渐回落并平稳运行。稻谷主产区的天气状况将是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最主要不稳定因素,早籼稻期货市场运行方式也将受其影响形成波动。分品种看,早籼稻价格波动空间预计为2600-2800元/吨,中晚籼稻波动空间预计为2650-2950元/吨,粳稻价格波动空间为2900-3300元/吨。

猜你喜欢

早籼稻籼稻收购价
适度增加早籼稻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从稻名演变看籼稻的起源
早籼稻价格弱中趋稳种植效益下行
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公布 每50公斤112元
积极应对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的调整
小麦最低收购价再次下调
杂交籼稻花药基部开裂性状的遗传研究
国家发改委公布2014年小麦和早籼稻最低收购价
江西省粳稻种植面积突破6 666 hm2
我国早籼稻期价后市将先升后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