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子思想的育人价值

2014-04-17邓玲林秀青

新课程·中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道德经老子价值

邓玲 林秀青

摘 要:《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也是国学典籍。以王弼所注通行本《道德经》为例,探究老子思想中的育人价值。论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价值判断的相对性;教育要顺应自然,培养复合型人才;身教重于言教,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教育;价值

《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取自上篇《道经》与下篇《德经》的合称。这也是王弼所注通行本中的章节划分,其他版本的《老子》,如湖北出土的竹简本、长沙汉幕出土的帛书本,字句及篇章顺序虽有差异,但内容大体相同。关于老子其人,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是周朝掌管文书档案的官,类似于今天国家图书馆的官员。老子学说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道德经》仅五千字,而历代学者文人注解《道德经》,包括今天以《道德经》为题延伸的著作则数以百计、千计。

一方面,当今社会的国学热、读经热使一度沉寂的经典被重拾;另一方面,汉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也日益凸显。自20世纪以来,伴随每一次的教育改革,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被引入。国人热衷于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学习,却忽略了追根溯源。本文即以王弼所注通行本《老子》一书为例,探讨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探究老子思想中的育人价值。

一、价值判断的相对性

1.标准是相对的

《道德经》中,辩证的思想随处可见,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第五十八章)老子告诉人们,福与祸,这种人为划定的标准是相对的。“教育”一词,教是过程,育是目的,而这个过程也是复杂而曲折的。人们都知道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殊不知,教师也是与粉笔灰分不开的。新手教师,或老教师职业的“高原期”“瓶颈期”,或教书育人中的职业倦怠与心理疲惫,当这些情况出现的时候,以《道德经》中此类辩证的思想观之,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正如塞翁失马中的寓意,住在塞上的老翁家里丢失一匹马,但过段时间,这匹马又回来了,带来了一批野马。福到了吗?没过多久,老翁的儿子因为骑马,腿摔了,这是祸吗?没想到战争爆发了,老翁的儿子因为腿不便不用上战场而保全了性命。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世界也是变化的,标准也是相对的。

2.以赏识的眼光教育学生

《道德经》中提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二章)。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以老子的思想来推论,没有成绩差的学生,也就无所谓优等生。所以,作为教育者,当有教无类,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教育环境的差异。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存在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差异。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应当尊重差异,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以赏识的眼光对待学生,引导学生持续健康地发展。否则,学生难免会陷入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马太效应”这样的两极分化。

二、教育要顺应自然,培养复合型人才

1.教育要顺应自然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第十六章)。追求“虚”,要到达极点;守住“静”,要完全确实。万物蓬勃生长,我因此看到回归之路。一切变化的事物,又回到根源所在。老子教导世人要能虚能静,顺其自然,如此才能悟道、得道。“致虚极,守静笃”是道家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体现在育人上,是教育者要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禁止人才培养中的揠苗助长。

2.培养复合型人才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敞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二十二章)。低洼将可充满,少取反而获得,多取反而迷惑。读书在精不在多,正如学习英语,泛读可以提高词汇量,精读则能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一天一篇精读的训练效果远大于二篇三篇的泛读。学习亦如此,先贤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光有“苦”是不够的。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但在有限的时间中出成绩也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现实中,因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也不乏其人。而纵观人的一生,也不过区区几十年,要在求学之路上有所建树,就不得不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有舍才有得,无舍则无得。现代社会的学科分类越来越细,新的交叉学科也不断涌现,人才培养更要“博”与“专”结合起来,培养“T”型的复合型人才。

三、身教大于言教,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1.“无”的教育价值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有”与“无”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人们经验“有”,确难以体验“无”,“无”常常为世人所忽视。老子则认为,“无”大于“有”,例如“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第四十三章)。无形的力量穿透了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明白无所作为是有益的。“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四十三章)。不发一语的教导,无所作为的好处,天下很少人能做得到。

2.身教大于言教

“行不言之教”是老子学说中教育思想的最直接体现。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人的价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与老子学说中“行不言之教”的思想是相通的。儒家强调尊师重道,这种传统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但老子思想颠覆了这种传统。教师不再占主导地位,道家强调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平等性,强调教育的形式与方法是丰富而多样的。

正如现代教育理论所主张的,身教大于言教。教师的不言,是为了引导出学生的万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不教,教育者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

3.避免陷入“无为”的误区

老子所说的无为,决非“无所作为”,“无为”与客观条件成熟后的“有为”是相辅相生的。“图难于其易”(第六十三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解决难题,要在它还容易的时候去做,成就大的事情,要在它还小的时候去做。而后有“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第六十三章)。

老子的学说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中关于教育的论述更值得后人去挖掘。当前的教育需要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但更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新时期的任何改革都离不开中国国情,离不开中国固有的文化土壤。

参考文献:

[1]傅佩荣.傅佩荣细说老子[J].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2]陈青之.中国教育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道德经老子价值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智者老子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易说道德经》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