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化学困生
2014-04-17韩伟
韩伟
摘 要:热爱学生,不歧视学困生,优化学困生的心理环境;掌握学困生特点,因人施教;对学困生采用鼓励措施,多表扬,少批评;给学困生提供一些特殊的环境,促使他们学习。
关键词:不歧视;多表扬;少批评;因人施教
不管是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学困生是学校教育中客观存在的,学困生的优化工作一直是学校教育中探讨的一个课题,本人在长期的教学中得到一些启发,至此提出,与同仁商榷。
一、热爱学生,不歧视学困生,优化学困生的心理环境
中国目前的教育总趋势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分数仍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尺度。要想优化学困生,首先要做的就是热爱学生,不歧视学困生,由此激起的情感、期待、激励,对学困生的学习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往往成为学困生学习的动力,“亲其师,而信其道”嘛。可见优化学困生的心理环境尤其重要。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二、掌握学困生特点,因人施教
古人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不善教者使人厌其学而疾其师”,教师应“善教”。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子路和冉求向他提出“听到了是否就干起来”的同样问题,孔子作出了相反的答案。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说冉求谦让,退缩,所以给他壮胆,鼓励他前进;子略胆大好声,所以压压他,要求他克制。因此,教育者要想选择最适当的方法,必须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的表现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现代教育学家都主张教学中实行个体指导,他们认为教学不应以中等程度的学生为目标,应以全班每一个学生为目标,是全班教学与分组教学、个别教学实行最优的结合。由于人存在着气质、性格等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因人施教。学困生各不相同,教师教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学困生成绩落后,有的是因为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牢;有的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对于前者应补好基础,对于后者应着重培养学困生必要的心理品质。而对于个别学困生因智力发展而影响成绩的,则应遵循由慢到快的方法,因材施教。
三、对学困生采用鼓励措施,多表扬,少批评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当学生发现他的学习受到奖励的时候,他很可能对这个特定的学习任务花更多的时间。相反,如果在学习上受到挫折,他必然会减少他致力学习的时间。如果学习任务对他来说是太痛苦的话,他迟早会放弃这一任务。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一理论是正确的。对学困生应多表扬,保持其心理健康,使学困生充满信心地去学,对其学习成绩的提高影响较大。反之他们会破罐子破摔。
四、给学困生提供一些特殊的环境,促使他们学习
如何改变他们的角色地位呢?有些班主任在管理那些调皮的学生方面,效果颇佳。譬如,让他们担任班干部,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给他们以正面压力,这些学生便会正人先正己,自己表现要好才能有说服力,才能管理好学生,自然会从各方面约束自己,从而使他们得以改变。有人做过实验,让高年级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指导低年级阅读有困难的学生,结果表明,除被指导的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外,指导者的阅读能力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原因是指导者认为自己成为“老师”,提高了其责任感,为了教好学生,必须主动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主动学习,还会从教师的角度去领悟教与学的关系,这种领悟非常有利于他们在本班的学习,从而改变消极冷淡的学习态度,改进了学习方法。
总之,学困生的转后方法也是多样的,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为转变学困生出谋划策。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