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
2014-04-17杨艳
杨艳
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传递感情、传授知识、塑造学生心灵的基本工具,也是语文教学艺术性的最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科学地、艺术地运用教学语言,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否成功,首先,应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因为只有教师对自己的事业高度热爱,语言行为思想的外衣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它将如无源之水,失去感染力。
其次,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取决于教师的功底,一方面是教师对教材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平时的积累与磨炼。《往事依依》的作者于漪这样说:“教师的语言既有活泼的口语,也要有优美的书面语言。教课时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教育与感染。”于漪的这段话给我们回答了课堂语言“质”的问题,即课堂语言既要做到轻松活泼,又要优美严密。
重视课堂教学语言的“情”与“质”,还要“合理用量“。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依照教材的内容特点,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导“的艺术。教学语言有时需要如润物的细雨,营造出一种教与学相互融合的氛围,此时,则应不惜口舌;有时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应“惜墨如金”只做三言两语的点拨,甚至留下空白,让学生思索反馈,教师不要频频地启发,这样才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总之,不要把讲台作为教师的演讲台,也不要把讲读课上成自习课。
除此之外,教师的语言艺术还应该讲究“巧”。如:把握好自己音量的大小,声调的高低:该高亢的高亢,该凝重的凝重,该紧张的紧张,该迟缓的迟缓。有时还可以借助手势、眼神等体态语言,使自己教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得兴致勃勃。教师语言上的巧还体现在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提问方法,如:学习较吃力的学生,除问题不宜太难外,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期盼的眼光,才能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对学习好的学生则用激励性的语言,并加大问题的难度,留下一串疑问,让他们课后去思考、去回味,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个多维的空间,只有根据教材的特点,上课的具体情况,进行最优化的组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