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为,不可为
2014-04-17黄文继
黄文继
摘 要:个性化阅读作为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一种有效方式,逐渐被《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重视,对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应用与实施误区进行系统性剖析,并以“可为,不可为”理念提出一些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误区剖析;教学措施
在不断推进的课程改革进程中,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个性化阅读进行积极引导,通过个性化阅读,学生可以读出个性与自我,然而很多语文教师因为存在个性化阅读理解的偏差,使得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中普遍存在“随意而为”的情况,造成和高中语文基本理念不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高效阅读方式,个性化阅读进一步被《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重视,对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应用与实施误区进行系统性剖析,并以“可为,不可为”理念提出一些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剖析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实施误区
1.教师“不必讲”等同于个性化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身行为,教师无需干涉。根据此规定,一些语文教师错误地认为在语文阅读课中,必须要给学生自由的阅读时间,教师不必讲解课文内容,因此放弃了其对学生进行组织教学与文本讲解的主导权,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出现信马由缰的现象。
事实上,在个性化阅读中,对学生主体进行强调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白自己的主导者地位。所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以个性化体验的方式对学生有效参与和积极思考的潜力予以激发,避免学生在实施个性化阅读过程中仅活跃于文本表面,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的思维深度与阅读参与度。
比如,在对《我与地坛》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执教“我与母亲”时,教师一上课就会让学生将对此部分的理解说出来,其中一位同学认为此部分内容主要是在描写母爱,而另一个同学就开始像其他同学讲述自己的母亲是多么的爱他,很明显,此个性化解读方式毫无意义,学生间的文本对话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比较肤浅。
2.“与众不同”就是个性化阅读
现阶段,很多语文教师片面理解个性化阅读,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独特体验过分强调,觉得个性化阅读的本质就是学生个性化理解文本内容,导致学生处心积虑地寻找文本理念独特性,使得学生在阅读时出现断章取义、偏离主旨与文本的现象。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在对学生主体进行突出的同时,充分尊重语文文本内容,也就是文本作者的思想与本意。
比如,一位教师执教《像山那样的思考》时,上课开始,老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了这样一系列问题:“(1)有哪些事物对狼嗥产生了反应?请同学标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2)人类该不该干涉自然来建立自己的家园;(3)展示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的图片。问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等,这些问题成为这节课探讨的主要内容,而文章本身的问题却被放在了一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本没有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深入解读,他们的个性化阅读严重偏离了文本。
二、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措施
1.以制定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为前提
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面以及思维能力存在差异性,使得其在感悟文本程度上也有所不同。所以,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依照学生自身情况与文本内容,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予以制定,由此可以让各层次的高中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时能够有不同的进步。
2.以提供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为关键
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时,一定要留充足的阅读时间提供给学生。由此学生在阅读时才能有时间思考和感悟,同时品出文本中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理解,以达到与作者做思想交流、与文本深入对话的目的。
3.以有效应用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为重点
评价学生个性化阅读时,语文教师需要实施个性化评价,由此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实施个性化阅读方式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比如,高中语文教师对《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实施教学时,因为故事情节、故事人物以及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师需要通过综合评价,把阅读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个体互评或者各自组成小组的形式科学有效的评价文本内容,然后再由教师来总结性点评学生评价,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
在高中语文阅读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是现阶段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水平的新动力,同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对其高度重视,而且随着不断深入与发展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多新阅读与教学方法被创新与研究,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个性化阅读还要不断更新与深入。
参考文献:
[1]樊桂霞.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9):120-121.
[2]何小清.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吉林教育,2009(7):162-163.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