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策略探索
2014-04-17陈丹红
陈丹红
摘 要:课程改革是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并且已经在各个学科中深入开展。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都对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探索创新,同时在探索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整体结构、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反思、总结以及改进,全面优化化学课堂的教学,使课堂教学焕发应有的活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优化
在当今教育新改革的趋势下,新课程的教学理论已经被广泛地接受并付诸实践。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但是又显得十分肤浅。知识很难形成系统化、课时紧张不够用、高考与平时教学的要求脱轨。对于以上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会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当今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只注重书本知识,忽视实验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老师在教授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进行化学实验,使学生对知识点产生直观的感受。但由于老师传统的教学经验“作祟”或课时的安排紧张,影响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而忽视实验操作,忽视实验课带给学生的实际成果,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存在片面性。
2.“应试教育”使创造性培养缺失
良好的教学行为应是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各种技能的培养。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的怪象。培养循规蹈矩、听话顺从的学生,以考试为教学目的,以标准答案为准则,以升学为唯一的追求,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是继承和接受,这就必定会抑制学生的主动思考,扼杀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最后结果,就形成盲目服从,只会机械地接受现成的东西,丧失创造的欲望和能力。
3.课堂主体还是老师,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一直是教学改革的口号。然而现实的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依然控制着学生、掌控着局面、控制着课堂,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成为旁观者。对学生提出超出教师备课范围、具有独创性的问题或答案,很多教师的反映是不置可否,这样就使课堂一度陷入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活力,老师一句一句地讲,学生被动地听,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思路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制订一个明确的教学思路,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只有在老师明确、严谨的教学思路下,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养料,才能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反之,老师教学思路的不明确,就会导致学生思维的混乱,老师在教授高中化学课程时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我们要树立“用教材教”的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样就给教师阐释课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只是一个平台,老师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在师生相互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步步为营,建立由易到难的教学目标
一个成功的教学,是需要一个过程来实现的。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老师要实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结构。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现思维“质”的飞跃。这就要求老师要在教学策略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可以采用步步为营,由易到难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一步步的思考和操作,体会最本质的化学意识。一般来说,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都是通过课堂问题的设置来实现的。
例如,在SO2的性质和用途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环环相扣的课堂问题:
①播放一段节日放鞭炮焰火、工业废气排放、酸雨的危害和二氧化硫漂白食品的影视,让学生回答这些烟火、废气和食品含有的有害化学物质是什么。
②就二氧化硫属于什么类别的物质进行提问,让学生能够推测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通性。
③通过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的实验,让学生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
④通过二氧化硫水溶液中加氯化钡溶液无现象,加双氧水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的实验,让学生探究二氧化硫是否具有氧化性;然后再从硫的化合价,让学生推断出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特点。
⑤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成分、危害。
⑥让学生以小组开展合作学习:鉴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两气体有哪些方法?如何证明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如何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二氧化硫。
3.以实验为导向,将复杂的过程简单化
事实上,化学知识点繁多,并且都有一定的难度。要想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完全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是化学的可操作性给化学老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实验,是学习化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但依据目前各个学校的教学用具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原理都可以通过实验来完成授课。因此,这就要求老师把相应的演示实验进行简装或者用视频的方式来展现。课余,老师也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家庭实验,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的原电池,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为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总之,在教学策略上要进行大胆的改革,找到最实用的教学方法,允许学生质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动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4.树立“重视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理念过于强调教材的本位,总结性的学科知识较多,无视了教学过程和探究方法的培养。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教材的内容、课堂环境和教师的自身素质,从实际出发进行有机的整合。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例如:“化学平衡的移动”的教学中,我利用了类比方式把重点难点给予解决。学生在愉快中学,在愉快中接受。在讲化学平衡的移动概念时,我用游泳池打比方,当游泳池换水时,当相同时间内进水流量与出水量相同时,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游泳池水位发生移动,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该反应处于化学平衡”,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比如加大单位时间进水量或减小单位时间的出水量,或者太阳特别大,温度升高蒸发,我们都会发现在水池中的水位发生变化,这就是我们说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时,原平衡被破坏,平衡发生了移动”,这就是化学平衡的移动。学生很容易地接受了这个概念。
5.设置良好的教学环境,开展科学合理教学
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就是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因此,老师要精心地设置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被动学习从好奇升华为兴趣,实现自我的价值。例如:老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一些当前的网络语言,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循序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提升综合实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老师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综合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仪器,以营造出更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之余能够更好地学习化学。
参考文献:
[1]金伯明.树立课程新理念 走出备课七误区[J].中学化学,2007(4).
[2]李红华.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J].宁夏教育,2007(7).
[3]潘小蓉.论提高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1(5).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