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解生物圈”的教学之我见

2014-04-17王晓坤

新课程·中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生物圈人类环境

王晓坤

摘 要:新教材是按照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密切关系的思路来设计的。由此可以看出“了解生物圈”这一章节对于整套教材之重要性。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则应该认真体会这一重要性,在讲授时应该始终围绕生物和环境的整体性这条主线,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关键词:生物圈;环境;人类

笔者发现,本章内容包括三节,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通过第一节内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还需要通过探究活动训练其科学探究能力。本节中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是初中生物课程中的第一个探究活动,通过该活动,学生将初次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控制实验变量以及设计对照实验等重要的科学方法,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还要把握住本节教材的开放性,在教学中,影响小美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需要学生自己说出来。在“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这一探究后,教材写到“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的例子还很多,可以问问学生还能举出哪些来?从而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的空间,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

第二节内容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在第一节基础上引导学生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理解其所具有的自动调节的特征。本节主要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掌握,比如,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来构建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资料分析”来建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其相互关系的概念。通过“观察与思考”来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通过“资料分析”来理解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进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这节内容概念性内容非常明显,因此,教师要重视概念教学,充分利用教学中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在对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概念,从而加深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内容比较单调,比较浅表,陈述性的介绍比较多,所以,教师在教授时不好发挥,那么教师应该多设计师生活动,进行小组学习交流、资料分析和讨论等,多采用视觉冲击的方法,实现难点突破,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对各个生态系统的相互关联有一个再认识,增强爱护环境和认同“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生物圈人类环境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节教学设计
人类第一杀手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环境
模拟生物圈
模拟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