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校德育主题教育课程化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2014-04-17孙曰早

新课程·中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德育

孙曰早

摘 要:当前五年制高职校德育主题教育存在随意性、零散性,缺乏过程和细节管理。通过对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德育主题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借鉴学科教育课程化的某些优势(任务明确、组织有序,实施适切,检测可靠),将原来零散的、临时的、应景的、难以评估的德育主题教育,通过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将其设计转换成指向明确的、持续作用的、能有效评估的德育特色课程,创新并实践一个新的德育模式。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校;德育;德育主题教育;德育特色课

一、研究背景

1.国家的政策和教育方针的要求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2004年3月又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强调:“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些论述为我们深入、扎实、持久地搞好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

2.学校创新德育工作的需要

五年制高职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而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必须将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要不断更新德育工作理念,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德育成效。

在实践调查中发现,当前高职校都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教育,可以说主题教育活动已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但目前存在随意性、零散性、灌输性,缺乏过程和细节管理,缺乏跟踪和预测性分析,德育主题教育成效得不到应有的保证。于是我们分析,如果能借鉴学科教育课程化的某些优势(任务明确、组织有序,实施适切,检测可靠),将原来零散的、临时的、应景的、难以评估的高职校德育主题教育,通过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将其设计转换成指向明确的、持续作用的、能有效评估的德育特色课程,再创建一个新的德育教育模式,可弥补德育主题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因此,本课题提出五年制高职校德育主题教育课程化的思路,进行实践性的探索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德育主题教育各具特色,比如美国的“全面主义德育模式”,采用全方位的渗透方式,向学生灌输人权、平等、民主、自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法国的“造就责任公民”模式,主题包括“人权教育、民主生活、国家政体、爱国主义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新加坡的“七结合”模式,即“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德育与生活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共同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无形教育与有形教育相结合,大小结合,物质奖励与荣誉感教育相结合。”教育途径基本与国内相同。

在国内,研究德育主题教育的成果也有很多,关于德育主题教育课程化的研究,主要针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较多,但也局限于将德育融入其他课程的研究。在高职院校,黄立营撰写的《构建有高职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一文,对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活动性德育、隐性德育、渗透性德育三方面,论述了高职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的角度是以学校的公共设施、学校制度、教师素养、专业课的德育渗透、社会实践等为平台,搭建德育课程体系,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本课题是通过整合校内优质德育人力资源,利用学生自习课的时间,开设“德育特色课”,进行五年制高职校德育主题教育课程化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研究对象

1.核心概念

(1)德育

本课题研究的德育是专指五年制高职校德育在常规课堂教学外,将相关内容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所组织的教育活动。

(2)主题教育

本课题主题教育,是指针对我校学生发展的特点,结合校情,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表现、团队精神、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等方面在常规课堂教学之外的专题教育活动。

(3)课程化

本课题“德育主题教育课程化”是指以德育教学课程大纲为指导,结合学生日常管理的需要,将相关的德育主题教育内容,制订授课计划、课程标准、设计授课教案和课件,由学工处与教务处密切协调,利用自习课或团课的时间,组织实施德育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本课题称为“德育特色课”。“特”在教学组织是由学工处负责,教学的内容是常规德育课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教学的目标既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又是强化学生的日常管理,授课教师是选聘校内了解学生工作或在班主任工作中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教学的形式可采用座谈、游戏、小品、观看视频、校园实践等。还“特”在一个学年内每个班级每次课的授课教师不同,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和期待感。

2.研究对象

徐州医药分院五年制高职学生。

四、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创建一项“德育特色课”教育模式,形成校园德育特色。

理论意义: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实践意义:(1)拓展常规德育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2)强化日常管理,丰富自习课学习内容。(3)共享校内优质德育资源,提升德育工作成效,节约教育成本。(4)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搭建一个锻炼成长的平台。(5)提高学校德育理论研究水平。

五、研究思路

分析校情,定位“德育特色课”→研究学校德育主题现状,设置“德育特色课”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制订课程标准→根据师资情况,选聘“德育特色课”教师→根据教学条件,制订授课计划→构建“德育特色课”管理与评价体系→实施“德育特色课”,研究课堂教学效果。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网络、杂志等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

果,以此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医药卫生行业及我校学生的访问、座谈、问卷、评价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德育特色课”的内容,课程标准,授课方式、课堂成效等进行系统研究,及时掌握“德育特色课”的开展情况,分析问题,预测其趋势,探讨其规律。

3.实验研究法

在我校五年高职学生中开设“德育特色课”,并根据本课题研究目标,进行跟踪实验,积累实验研究过程资料,总结经验得失,最终形成一项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模式。

七、创新之处

构建了五年制高职校德育主题教育课程化——“德育特色课”新模式。

八、“德育特色课”的创建与实践

1.学校德育主题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

学校的德育主题教育途径主要是以德育课程、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落实的。当前五年制德育课程使用的教材主要是《经济政治与社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哲学与人生》《法律基础知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等。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大多在16~20岁之间,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当前学校开设的德育课程内容对这些学生来说不够全面系统,且每周两个课时,课时设置也欠缺;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也不高。

主题班会是由各班班主任组织实施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我校依据学生的成长历程设定分年级、分阶段的德育教育目标。一年级学生的德育主题是培育远大理想,做合格药校学生;二年级学生的德育主题是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年级学生的德育主题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的爱心;四、五年级学生的德育主题是养成高尚职业道德,热心回报社会,同时还积极开展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远离毒品教育,爱护环境教育等等。但由于班主任责任心及工作能力的差异,教育效果差异较大。

学校结合校情及重大节假日,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主题德育教育,每月突出一个主题活动,如:3月份文明礼仪和志愿服务月;4月份我爱我校主题活动月;5月份心理健康教育月;6月份女生“五自”教育月;9月份新生入学和学风教育月;10月份职业生涯和职业素养教育月;11月份理想信念教育月;12月份民族精神教育月及寒暑假期间感恩父母、社会实践等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活动的开展是在学生管理部门和相关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其次还有一些主题活动是通过学生社团开展的。学校始终坚持大型活动节日化、中型活动社团化、小型活动日常化运作的思路,但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存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不够深入细致,管理与评价体系欠缺。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根据当前职业教育的需要,在已有的德育内容上,适当再增加有针对性、学生感兴趣的德育内容,力求德育教育更加全面和系统,同时充分发挥优质教师资源的作用,把在本班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组织好的班主任,学校有计划安排他们进入其他班级实施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并加强管理与评价,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故我校利用学生部分自习课的时间开设了“德育特色课”。

2.“德育特色课”的内容设置

“德育特色课”的内容设置原则是德育课程内容的延伸及补充,力求做到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医药卫生行业职业素养的要求,选择包括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人际交往、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生活知识、校园文化等主题,编写了德育校本教材。每一个主题又从不同的角度设置教育内容,如: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校园文明从我做起”“文明礼仪从我做起”“文明礼仪好习惯”“无手机课堂“等;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友善待人,和谐相处”“相亲相爱一家人—我爱我班”“善待身边的人”“倾听是金”“摆脱网瘾,健康成长”“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以人文素养为主题的“我的祖国”“我的家乡”“我的校园”“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人类资源”“让爱国主义通过音乐走进心灵”等;以职业素养为主题的“认识技能,热爱技能”“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应聘面试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与职业适应”“择业心理误区及调整策略”等;以生活知识为主题的“关爱生命,拒绝吸烟”“珍爱健康,拥抱生命”“关爱身体,健康减肥”“中国传统节日”等;以感恩为主题的“爸妈我爱您”“感受关爱,学会感恩”“心存感恩,励志人生”“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班主任”等;以安全为主题的“校园安全从我做起”“珍爱自我,健康成长”“提高避险能力之防诈骗”“洁身自爱,远离艾滋病”等;以励志教育为主题的“境界与人生”“我的未来我规划”“担当自己的责任”“责任心创造奇迹”等。学校根据不同的年级,安排合适的教育内容,分层次地实施

教育。

3.制订“德育特色课”课程标准

“德育特色课”课程标准是指导本课程教学、评估、考核,以及规范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标准的规章,是开展“德育特色课”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也是衡量上课教师的基本依据。标准的制订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要求与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教材的编写;教师的考核办法。

4.设计授课计划,实施“德育特色课”教学

“德育特色课”授课时间应不与学校的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教学相冲突,那么最佳时间是学生的自习课。我校学生有早自习、晚自习及白天自习课,目前白天自习课是学校管理的薄弱点,许多学生把自习课作为自由课、放松课,自觉利用自习课学习的学生不多,故利用部分自习课时间开设“德育特色课”十分合适。因此“德育特色课”的授课计划是在全校课程授课计划安排以后,根据各班自习课的情况及选聘出教师的授课情况以后设计的。

课堂教学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德育特色课”授课教师的选聘十分重要。我校是把确定好的德育主题教育内容提供给每一位教师,他们设计教案进行说课,学校组织专家统一评选,然后安排通过评选出的教师到班级授课。在授课过程中,每次课教师填写《班级教学日志》,学生填写《教学反馈表》,每周学生填写《教学评价表》,及时监控教学成效。

5.构建“德育特色课”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教学管理与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目标、过程、检查、反馈等方面形成科学有效的机制,以此来规范教学行为、评估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德育特色课”的管理与其他课程一样,(1)要做好教师备课管理,对教师的教案及PPT进行审查和评比;(2)要抓好课堂教学管理,教师应按学校排定的课表准时上课,不迟到、不拖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学校要加强教学督导,不定期组织人员听课;(3)及时收取《教学信息反馈表》及《教学情况评价表》,进行分析研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4)将“德育特色课”记入教师的课时量,按正常课时给予劳动报酬。

“德育特色课”教学评价应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重视学生的态度、情感目标的达成度,体现课堂教学的发展性。建立学校、班级、学生三级评价体系,客观评价教学效果。评比结果优秀的教师分等级颁发“德育示范课”“德育优质课”“德育公开课”证书,在班主任考核,教师的评先评优中给予倾斜。

本文的选题是在五年制高职校德育主题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有效管理评价,优质的德育教师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自

习课管理薄弱或困难的情况下提出的。学校通过开设“德育特色课”,丰富了德育教育内容,更好地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有效进行自习课管理,创新了学校德育教育模式。如果学校每学期选聘30名优秀教师上“德育特色课”,每名教师上20节课,那么学校就增加了600节德育主题教育,相当于学校每学期聘请300名德育专家每次讲授2课时。故“德育特色课”的开设,既节约了学校教育成本,又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上新台阶。

注: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辅导员专题项目,项目编号:2012SJBDY026。

参考文献:

[1]周旭皎.高职院校德育主题教育的创新研究.教育界,2011(04).

[2]张艳艳.生本管理下开展高职院校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08).

[3]黄立营.构建有高职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徐州建筑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4]汤海涛.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吉林大学,2010.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德育
德育动感操,一举两得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德育之花在节日文化中盛开
德育无处不在——从生活中挖掘德育资源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