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2014-04-17苏小英
■苏小英
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苏小英
捆绑式评价是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它应该服务于课堂教学而不是左右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要为评价而教学,捆绑式评价千万不能走进误区,教育不能培养出一群分分计较、唯利是图、尔虞我诈、没思想没主见的下一代。
反思的缘起
4月11日,笔者所在学校承担了全县“课堂教学样板校”的现场会,本次现场会的主题是小组合作和捆绑式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笔者在本次活动中承担了一节公开课,在课后的议课环节中大才学校的王君芳老师说:“听了苏老师的这节课我有些担心,我担心学困生会逐渐地没有自己的思想,因为课堂上的知识都是他的小组长强加给他的,为了迎合教师的要求,他根本没有自己思考的余地。我担心我们的小组长越来越势利,当教师走过来时,小组长对自己的‘学生'是一脸的和蔼可亲,而教师远离他时,小组长对自己的‘学生'便是恶语相加。试问教师们培养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她的点评让笔者感到惊愕,难道学生在课堂上就是这样的人?没过几天,一位家长打来电话,说自己的孩子被同桌“压迫”得哭哭啼啼,都不愿意上学了。鉴于此,笔者在班上统计了一下小组长的行为,竟然有80%的小组长为了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让自己的“学生”会说,长期或曾经欺负过自己的“学生”!听着小组长的道歉声,笔者深深地陷入了沉思……
山西太谷县的捆绑式评价教学到底好不好?太谷中学实践总结出的经验运用到笔者的教学中,学生为何变成了这样?笔者在实施全国推广的教学宝典时在哪儿出现了问题?在小组长的选拔培养中走进了哪些误区?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地发挥捆绑式评价的作用?如何让自己的学生朝着健康的人格方向发展?为了解决这一连串的问题,笔者请教老师们的宝贵经验,在课堂中积极尝试自己的创新方法,与各位教师共同分享。
捆绑式评价的作用
合理科学地分组 依据学生的成绩、性格爱好等有针对性的分组,让小组间、同桌间的学习势力基本上相当,小组长的学习不是太好,学员的能力与小组长相比也不是太差。小组长有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桌有可能知道。小组长在思考问题时大脑比较灵活,“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又是能手。
做好小组长的思想工作 让小组长明白,自己的学员有进步了,课堂上敢于发言了,那才算是真正厉害的学生。小组长应该有先人后己的思想,把机会留给自己的同桌也是一种美德。时时操心自己的同桌,尽职尽责是做好小组长的前提。看到同桌的进步,小组长应该倍感欣慰。小组长要有耐心,将心比心,心平气和地对待自己的同桌。让小组长真正明白“水涨船高”的道理。课堂上可以这样对小组长说:“老师和同学们推荐你当小组长,是因为我们信任你。我们信任你的能力,信任你的品行,信任你的方法。
学困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教师可以对组员送这样的寄语,让他从内心真诚地感谢小组长。“当小组合作学习开始时,老师的关心和小组长的帮助也就会如期而至了。你的同桌已经学会了,他完全可以不教你,可他特别有爱心,乐于帮助你。当你说不出来时,他鼓励你,期待你。当你说错了时,他纠正你,耐心地指导你,当你说对了时,他迫不及待地在老师面前夸奖你。
时时鼓励学生,创建向上的团体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的沃土,也会使学生学习品格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对耐心细致地帮扶同桌的小组长及时竖起大拇指;发现某个学困生有了进步时,表扬他的同时也让他明白自己的进步离不开小组长的帮助;发现小组长对自己的组员和声细语、不急不躁、指导有方时,教师可以让小组长示范传播自己的经验;发现组员不愿意顺从小组长的话时,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会赢得冠军……课堂上倡导小组合作,实现相互间的帮助,旨在培养能力强、品德高尚的人才。
捆绑式评价细无声淡无痕 课堂教学中不要把分数看成是衡量学习结果的唯一标准。试想一堂充满情谊的语文课中,同学精彩的发言得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赞许,感觉他的说法真是锦上添花。这时老师突然来一句“你是几号?你们小组加两分!”是多么地不和谐!学生感觉学习以及发言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分,就是为了赢得第一名!
为了争分,各种各样的丑陋人性难免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时刻关注自己发了几次言,得了多少分。评价积分的过碎过多,反而会培养出一批分分计较、斤斤计较的小人!别让加分算分打破了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上从教师自身出发尊重每个学生,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个学生都应相互尊重,让捆绑式评价不突然、不造作、不伤害、不刺耳、不功利,让捆绑式评价能做到“润物细无声”,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捆绑式评价贵在坚持、难在落实
捆绑式评价不是班主任的专利,每个任课教师都应该积极配合。课前提示叮嘱,下课铃声是统分的命令,各大组长汇报分数,对当堂课中的合作学习优胜小组课任教师给予肯定表扬。每节每天累计,每周评出优胜小组,每月公布冠亚季军组,学期末学校颁发奖证。让捆绑式评价表面不露痕迹,内心激流涌动。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共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