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管理人员为客体的高职院内部公共关系浅析
2014-04-17陈希
陈 希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1170)
以管理人员为客体的高职院内部公共关系浅析
陈 希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1170)
高职院管理人员的工作是院校发展的基础;是日常教育教学正常开展的保障。但是高职院内部公共关系的开展通常以学生、教师为主,管理人员为辅;通常认为管理人员应该是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开展的主体,忽视了他们是内部公共关系的客体,这种错误的思想是导致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将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运用到高职院管理人员的管理之中,对将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对于解决高职院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公共关系;高职院;管理人员;职业倦怠
一、前言
自1980年公共关系进入中国大陆以来,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公共关系在我国进入了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已经从刚开始的企业经营中的一种管理方式,逐渐向社会各个层面扩展,从政府部门到事业单位,从大型国企到小型企业都越来越重视公共关系工作。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自身的和谐发展,运用有效的传播、双向沟通手段和活动,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并取得公众信任和支持的科学和艺术。
对内公共关系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形成和谐的组织内部氛围、营造组织积极向上的文化、提高组织成员的整体素质,为组织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同时为开展外部公共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部公共关系是组织公共关系的基础,是组织开展外部公共关系并取得成功的前提与保障。内部关系是否融洽、团结、目标一致,决定着组织能否充满生机,能否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建立良好的内部公共关系,是组织开展各类对外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和前提。高职院校内部公共关系开展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教职员工对学校的满意度等多方面,对学校的外部声誉也会产生影响。
二、高职院内部公共关系开展情况
1.高职院内部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方面
高职院校内部公共关系的对象主要包括:在校学生及其家长,所有教职员工及其家属。所开展的内部公共关系活动包括:学校对学生、教师、管理人员这三个群体开展的活动,也包括这三者之间相互开展的一些活动;另外还有职能部门与二级单位直接开展的活动、职能部门与二级单位对上述三个群体开展的活动等等。
2.高职院内部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情况
(1)召开“工代会”、“教代会”,让教职员工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参政议政,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与管理,增强大家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争取到广大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是他们将自己的目标与学校的目标融合在一起,达到“双赢”。
(2)关心教职员工的物质、精神生活,开展多种娱乐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舒适、舒心的工作环境,改善大家的办公条件。
(3)提出“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口号,切实把对学生的教育、关怀、帮助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提高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从信息的流通的方向上,下行的信息通道较上行的通道更为便捷。会议、文件等为下行信息的沟通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是往上反映情况通常需要通过部门领导再向上进行反映,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容易损耗。
(5)从内部公共关系活动开展时的重要程度上,教师、学生的地位明显高于管理人员。仅将教师与管理人员做简单的比较,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的机会多于管理人员;教师有人事部门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人员没有;会有不定期的教师座谈会,管理人员座谈会则鲜有召开。
三、以管理人员为客体,开展高职院内部公共关系
1.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内部公共关系的意识
(1)公共关系的宗旨是内求团结、外求发展。要将高职院内部公共关系的开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通过内部公共关系的开展搜集教职员工、学生等内部公众群体对学校的组织管理、福利待遇、参与决策等多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了解学院各部门、各二级单位的运行情况及相互关系,以确定学院的长远发展目标及愿景。
(2)树立全员公关的观念。从院领导到普通办事人员,甚至是在校内工作的社会化单位的工勤人员,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代表学校的形象。只有这样在外对的时候方能体现学院的整体形象和风貌,在内部交流沟通的时候才能够和谐融洽。
(3)转变对管理人员的偏见,摒弃原有的认为管理人员是“万金油”的思想,把他们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把他们作为重要的内部公共关系开展的客体来看待。人事部门的管理人员如果不了解教师素质的构成、不了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如何对教师的培训进行安排?教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如果不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又如何对教学秩序进行监督与管理?管理是一门学问,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什么人都能做好的。
2.学校层面进行的内部公共关系活动
(1)“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管理人员。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关心管理人员也要从实现管理人员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承认和尊重管理人员的个人价值,而不是总是强调他们“服务者”的地位。为他们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工作能力的提升提供参加培训的机会等等
(2)畅通沟通渠道。在了解管理人员需求的基础上,与普通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只有在和谐、团结的氛围中真诚的进行意见的交换,坦率的进行问的探讨,才能切实起到沟通、理解、信任、激励的目的。
(3)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坚决抵制“排排坐,吃果果”的考核结果。只有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确定行而有效的考核评价指标,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才能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职能部门与二级单位之间
(1)将心比心,培养信任感。职能部门与二级单位直接虽然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是在相关的具体工作中存在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经常会有二级单位认为职能部门就是把具体工作布置之后,就等着统计,做的工作没有任何含金量;另一方面,职能部门在收齐二级单位交来的材料后,要进行大量的复查、审核工作,又会抱怨二级单位的工作做的不细不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了解对方的难处,急对方之所急,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2)分清职责,减少扯皮。职能部门与二级单位需要进行明确的权、责划分,规范办事程序,这样才能避免办事拖拉、相互推诿,以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提高办事效率。
4.管理人员自身需要进行的改变
(1)树立主人翁意识。管理人员要自己重视自己,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为学校和所在的部门献计献策。不仅将自己看成是学校应该给与关注的内部公共关系开展的对象,也将自己看成学校、所在部门开展外部公共关系的一个主体,树立主人翁的意识。
(2)培养沟通意识。无论是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还是二级单位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有沟通的意识,遇事能主动与相关的部门进行协商沟通,以求相互理解,能正确处理不同的利益与矛盾。
(3)协调各方面关系。正确协调与上级、与同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礼貌周全、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尊重上级、关怀下级、信任同级。
四、结语
管理人员对所在高职院校的认可程度,与学院各个部门、各个层面的沟通交流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间接影响着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以管理人员为客体,开展高职院内部公共关系活动可以提高管理人员对学校的归属感,增强凝聚力,减轻职业倦怠的程度,对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杨玲,吴淑美.公共关系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2.
[2]蒋开球,公共关系助力高校发展的路径探究[J].高教论坛,2012(4).
[3]陈正燕,公共关系在高校危机管理中有效运用[J].学理论,2014(23).
[4]张硕,高校公共关系管理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5]荣悦.论高校管理中的公共关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7).
G71
A
1000-9795(2014)012-000014-02
陈 希(1978-),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学生管理。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职院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1SJB63001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