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苏区文化建设中乡村学校和教师地位分析

2014-04-17曾耀荣

关键词:中央苏区苏区小学教师

陈 新,曾耀荣

(1.赣南医学院 党办,江西 赣州 341000;2.赣南师范学院 中央苏区研究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3.赣南师范学院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

中央苏区文化建设中乡村学校和教师地位分析

陈 新1,2,曾耀荣3

(1.赣南医学院 党办,江西 赣州 341000;2.赣南师范学院 中央苏区研究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3.赣南师范学院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

中央苏区文化建设是一个从传统文化向苏区文化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央苏区建立文化教育领导机构,通过一系列有关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开展文化建设具体工作等。乡村学校是教育儿童读书的地方,是推进儿童家庭、学校四周乡村文化建设的场所,所以成为当地文化的中心。乡村教师是乡村社会中具有丰富知识的领袖,具有提高乡村文化的社会责任,因此成为苏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和乡村运动的中心。在当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同样不能忽视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中央苏区;文化建设;乡村学校;乡村教师;地位

中央苏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文化替代和文化建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该在其中扮演着何种社会角色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苏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

1927—1929年中央苏区先后多次发动了武装暴动。1929—1930年,在红四军的帮助下,中央苏区开始进入了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高潮。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列宁认为,为了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而进行的种种斗争,乃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先决条件。“苏维埃国家的组织,乃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和主要手段。”[1](p3)各级苏维埃政权在中央苏区建立后,苏维埃政府开始在中央苏区进行大规模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文化活动也进入到一个繁荣的新阶段。”[2](p4)

中央苏区的文化建设主要工作包括:一是建立文化教育领导机构,如中央政府设立了教育人民委员部,下设社会教育局、艺术局、编审局等文化职能机构。省县教育部设立文化科、社会教育科,负责管理俱乐部、戏剧团体、报纸、书报阅览处、图书馆、博物馆等。二是通过一系列有关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如1933年4月,人民委员部批准颁布了《省、县、区、市教育部及各级教育委员会的暂行组织纲要》;4月和6月,教育部颁布了《区乡村俱乐部组织系统与工作任务》和《俱乐部的组织和工作纲要》;1934年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颁布了《俱乐部纲要》、《工农剧社简章》、《苏维埃剧团组织法》、《红军中俱乐部列宁室的组织与工作》、《高尔基戏剧学校组织法》、《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组织与工作大纲》;1932年江西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文化教育工作决议》;1933年7月,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发布了《怎样去领导俱乐部列宁室工作》;1932年9月,工农剧社筹备委员会通过《工农剧社章程》。三是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截止1934年3月,中央苏区在江西省、福建省、粤赣省、瑞金等地,建立了俱乐部1917个,固定会员9.3万人,开办各种报纸34份,还有工农剧社和蓝衫团运动和农村俱乐部运动等。1934年1月24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关于《苏维埃文化建设》中认为:“现在的苏维埃区域,虽然是处在加速度的国内战争环境,并且大都是过去文化落后的地方,但是已经在加速度的进行着革命的文化建设了。”[2](p4-5)

二、学校是当地文化建设的中心

在中央苏区的文化建设中,苏区政府不但要求破坏旧的文化,而且要求建立新的文化。[3](p28)“现在赤区内仍然还有求神拜佛信鬼靠天的迷信这些封建残余,迷信观念如果不根本彻底把它铲除肃清,确实是革命斗争的障碍,特别是革命转变的障碍者,所以我们今后应加以反封建的斗争肃清封建残余根本破除迷信。”[4](p3)而破除旧文化则要求苏区政府加紧对群众的反对封建习俗和破除迷信的宣传工作,使群众深刻了解封建习俗和迷信是压迫欺骗劳苦群众的封建工具,使他们能强烈要求毁神坛、神庙、菩萨节孝牌坊等一切封建遗物,不敬神,不信鬼,不遵守旧礼教、旧道德等。在进行破坏旧文化的工作中,同时加紧新文化的建设工作,比如将神坛、社庙、惜字亭、节孝牌坊等封建遗物加以很好的有技术的改良,做各种革命纪念场、列宁灯塔、先烈牌、先烈亭等各种革命标志。[5](p145)这种除旧布新的过程实际上中央苏区文化转型,即从传统文化向苏区文化的转变。

那么,在这种转变中,学校将承担什么责任呢?“列宁小学、职业中学、短期师范等,必须成为当地文化中心,经常帮助当地苏维埃政府,及群众团体的文化工作在广大群众之中,经常的实行反对封建迷信及反动意识的斗争。”[6](p18)当地学校的文化中心地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体现的,一方面学校通过儿童俱乐部的晚会、学生家长联席会等方式,去宣传苏维埃文化,宣传卫生知识,发展社会教育,反对迷信宗教,传授科学、农业、工艺等知识,帮助群众开展文化工作;另一方面学校的学生、教师和校长还参加政府的动员工作或经过学生去影响家长和群众,宣传当地群众拥护革命战争。[7](p49)学校为何会成为当地文化建设的中心呢?首先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它具有多方面的职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职能就是发扬光大人类生活的文化。“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又是文化的传递者、使用者、保守者,人类生活的文化,因人而表现,而存在,而绵延,而发扬光大。文化的价值附丽于人类的活动,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表演文化的活动,社会环境,也就是文化的环境,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事物,社会环境的改进,社会的进步,亦就是文化的发展,社会服务的目的,在于增进人类的生活,改善社会的环境,因此必然的它的目标,也就是光大人类生活的文化。”[8](p4-5)其次“学校是文化革命最重要的工具。”[9](p41)“学校制度在现代无论何种情况的国家里,都是决定下一代思想,态度和生活能力的的一种重要工具。”[10](p7)

然而,在中共农村革命中真正能起到革命文化建设的中心主要是乡村小学。“农村小学是乡村文化的中心,也就应该把它作推动乡村社会的原动力。”[11](p1)一方面“文化的高低,由教育好坏来规定,因为教育是传达文化的工具,所以教育在一个国家里,占着极重要的位置,也可以说是国家的灵魂”。[12](p704)苏维埃的小学教育“应当表现在养成儿童的共产主义的道德;阶级友爱和互助精神,集体生活和遵守纪律的习惯,勇敢的克服困难的精神,坚实的意志,刻苦耐劳,勤快敏捷的品性;对于同阶级的劳动者和革命者(不论是父母伯叔、兄弟、姊妹或是朋友、同伴),都能够敬爱、体恤、服务,绝对不诈骗,不虚伪;而对于阶级敌人,剥削者和压迫者,能够反抗斗争,接受正确的领导,开始参加反对阶级敌人的种种斗争;能够排斥和克服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能够尊重和爱护公共的财物,注意公共卫生;能够厌恶和改正懦弱的性格,唾弃投降困难的卑怯的性格,能够有辨别是非的判断力,不盲从,不机械地服从命令,了解无产阶级的民主集权的意义等等。”[13](p33)而“共产主义的文化教育是革命的阶级斗争的工具之一,必须在运用实际斗争的教训和经验来施行教育,使教育与斗争联系起来”,苏维埃的小学教育“是要训练参加苏维埃革命斗争的新后代,并在苏维埃斗争中训练将来共产主义的建设者。”[14](p23)而在教育当中尤以小学教育更为重要,因为它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如果基础坏了,决不能获得良好的结果。[12](p704)“学校是儿童的第二家庭,儿童除掉在家庭里以外就算在学校里的时间最长了。有许多知识技能,要在学校里获得;有许多性格行为,要在学校里形成。所以对于儿童的培育与训练,学校与家庭具有同等的价值,而不可偏废的。”[10](p47)因此,一个良好的乡村小学,不仅是教育儿童读书的地方,更是以学校为中心,进而通过儿童推进儿童家庭、学校四周乡村文化建设的场所。[15](p83)另一方面“我们中国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是在乡村,直到现在止,他们几乎仍是度着中古或中古以前的生活,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什么国家,什么民族,又是什么国际等等,在他们是一个不解的谜题……他们的头脑里仍然是些封建思想的陈迹,或米面柴油的琐事,若说他们是健全的国民,那直是痴人说梦”,“我们知道农民的头脑里,给前代传统思想的流毒侵透了。”[16](p469-470)而苏维埃小学教育与地主资产阶级的小学教育不同,它首先是同工人阶级及农民群众相联系,成为阶级斗争的一种武器。[13](p32)

三、乡村教师是乡村运动的中心

学校尤其是乡村小学在当地的文化建设具有中心地位。那么,作为乡村小学主体的乡村教师在苏区文化建设中应该起什么作用呢?“教育为社会革故鼎新之作用,其事业至为艰巨繁杂;教师为执行此种事业之人,故其责任亦甚重大,凡继往开来之事,皆有赖于之实行。”[17](p311)中央苏区的文化建设作为一次从传统文化发展成为苏区文化的社会运动,它的本身就是一种除旧布新的社会发展事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苏区学校和乡村教师无疑应该具有重大责任。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被寄予莫大的希望。“乡村学校是改造乡村社会的唯一中心。乡村教师对于社会改造的一切活动应负着领导和提倡责任。”[18](p2)当时有人提出,在乡村建设中村长是乡村的社会领袖,对此观点有人进行了坚决地批评,他们认为,实际上村长在乡村社会中的作用比不上小学教师。“乡村小学教师,无论在地域上,环境上,和作事上的方便上,农民之信赖上,都是很好的乡村运动的中心。”[15](p83)而中国共产党作为农村革命和乡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之一,很早就注意到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在乡村运动的地位和作用。“乡村教师往往可以做我们农民运动的着手处,在落后的中国乡村里,有些地方乡村学校在最初一期可以做这种运动的中心”,“为着发展我们的乡村工作,我们应当首先注意于在乡村智识比较进步而有领袖地位的乡村教师,提高他们的觉悟程度,介绍他们加入我们的团体。”[19](p541)尽管在以后的苏区革命中,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度被怀疑,但是,中共并没有完全否定知识分子的作用,相反,在苏区社会建设中,中共还是非常重视发挥知识分子在苏区革命和苏区建设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所起的领导作用,最重要的科学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确立和宣传——也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确立,使成为统一的意识形态;并把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阶级斗争的经验总结起来,使革命的理论更为丰富。共产党一苏维埃国家对敌对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并帮助文化工作者和广大的劳动人民,使他们了解并掌握共产主义思想。”[1](p19)“资产阶级的旧知识分子,虽然在多方面还带着资本主义的习惯可是要消灭资本主义及及其残余因素,还得利用这批知识分子。这是无可避免的历史事实,自有其历史的正确性。”[1](p38)基于苏联苏维埃政府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对知识分子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提出:“为了发展苏维埃的文化教育工作,为了养成工农自己的知识分子,旧的知识分子(不论他的出身是地主或富农)的利用是绝对必要的。”[2](p178)“为了吸收这些知识分子参加苏维埃的文化教育工作(其他工作也是如此),我们还可给他们以优待,使他们能够安心的为苏维埃政府工作。我们的师范学校或高等学校还可以招收一些旧的知识分子,给他们以新的训练,使他们为我们工作。对于特别努力工作的分子,苏维埃政府还可以给他们以特别的奖励。”[2](p179)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文化建设中重视发挥乡村教师在苏区文化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呢?

由于乡村社会大多数民众没有知识,而且还缺少具有知识的领袖人物作为指导,所以一切建设事业无从举办,由此乡村社会也落后于城市发展和时代要求。[17](p312)另一方面乡村基层干部,一般都是农民出身,他们的文化水平往往落后于实际工作,而不适应乡村建设和发展要求。相反,小学教师是乡村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是最接近基层的群众,他们的政治水平比一般人要高,[20](p4)而且“乡村小学教师知识丰富,略知外界的情形,遂为一乡人民所注目的人物。所以在乡村社会之中,无论任作何事,乡村小学教师几为必然的领袖人物。”[21](p78)只有乡村教师愿意指导乡村建设,他们不但可以承担起这个责任,而且能够获得乡村民众的信赖,对乡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能起到扶助的作用。[20](p4)另一方面提高乡村文化和建设农民文化是农村改进的重要政治问题。乡村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乡村文化的衰落;另一个是传统士大夫文化的影响。这两个问题不但对改善农民生活没有好处,反而阻碍了农民生活的提高。[22](p66)如果农民想明白自己的社会处境,并谋求社会生活的改进,就必须抛弃迷信思想和克服自卑的社会心理,取而代之是“科学”、“自信”,只有这样,农民才能接受新的文化和思想。否则,农民与新思想和文化格格不入,无益于乡村文化的提高和建设。[22](p67)“小学教师,乃社会文化之传递者,国民精神之培育者,国家之兴替,民族之盛衰,与小学教师之关系至巨。”[23](p8)乡村教师教育儿童是小学教师的天生职责,这是他们在学校里的教育工作。但是,在目前环境下,他们的使命不仅在于教育儿童,而且还需要以一区或一乡的全体人民为施教对象,进行卫生宣传,使人们注意卫生;举行各种社交活动,提倡正当娱乐;经常进行科学知识的演讲,破除农民的迷信思想;传播新的农业知识,增加农民生产,所有这些提高乡村文化事业的职责,都需要乡村小学教师来承担。[21](p78-79)“乡村教师一方面是学校儿童的指导者,同时又是乡村民众的指导者;他所负的职责,不仅是要谋学校教育的革新,并且要谋社会的进步。”[18](p1)

但是,乡村教师在国民政府的统治下未能发挥出自己在文化建设中应有的作用。国民政府建立后大力推行新式教育,乡村学校尤其是乡村小学大量建立,由于种种原因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却非常低下。有学者研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后发现,当时小学教师薪水待遇无法与政府雇员相比,甚至连普通工匠也比不上;不仅如此,小学教师的职位还难以得到保障,政府又根本无暇顾及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24]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中之初已经敏锐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指出,乡村教师大多数是青年,他们是一些贫苦又没有什么社会出路的师范生活中学生。这些人在乡村中生活又很清苦,而且还常常受旧的风俗习惯束缚和压制,很容易同情我们的主张。[19](p541)乡村教师具有崇高的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这种低下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无法为国民政府服务,反而有可能成为中共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公立小学教师由于社会的动荡和政府的腐败,收入很低,生活无保障,经常面临着失业的危机,自身也难以融入农村社会,很少承担农村的公共职能,在农村地位很低。穷则思变,在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时刻,共产党适时深入学校和农村宣传党的思想,许多乡村小学教师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积极融入到根据地建设当中来,为自身的发展和根据地的建设都打下了基础,实现了自身在农村的角色转化。”[25](p82)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进行文化建设是一个从传统文化向苏区文化转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农村革命和乡村社会实际出发,认识到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在文化建设中的中心地位以及乡村教师在乡村运动中的中心作用。不过,理论上的认识与实际情形到底如何,这还是一个可以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从中国共产党苏区文化建设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改造乡村、建设乡村的社会运动中,乡村学校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能忽视的。特别是当下,中国正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利用什么力量作为文化建设的主导,是一个值得正视的问题。根据中央苏区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如何发挥好乡村学校及教师的作用是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

[1]〔苏〕斯米尔诺夫.苏联初期文化建设史略[M].徐亚倩译.太原:时代出版社,1953.

[2]江西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委员会.中央苏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

[3]洛 甫.论苏维埃政权的文化教育政策[A].江西省教育学会.苏区教育资料选编(1929-1934)[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

[4]江西省行委通告第十一号——加紧团的工作号召广大青年群众实行阶级决战于团目前的工作[A].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1927-1937(五,六)[Z].1980.

[5]文化教育问题决议案(1932年6月3日永新县四全代表大会通过)[A].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1927-1937(一,二)[Z].1985.

[6]普通教育问题的决议案[A].江西省教育厅.江西苏区教育资料选编[Z].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60.

[7]小学管理法大纲[A].江西省教育厅.江西苏区教育资料选编[Z].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60.

[8]相菊潭.学校社会服务[M].南京:正中书局,1943.

[9]〔苏〕伊加业林,等.马、恩、列、斯论学校与教育[M].柏 嘉 译.上海:作家书店,1950.

[10]刘百川.学校与家庭[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4.

[11]迪 忱.对于乡村小学教师的希望[J].民众周刊,1933,(10).

[12]王雨三.乡村小学教师应有的反省[J].基础教育,1936,(12).

[13]小学教授方法(一)——小学教育与政治斗争的联系[A].江西省教育厅.江西苏区教育资料选编[Z].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60.

[1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A].江西省教育厅编.江西苏区教育资料选编[Z].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60.

[15]张光涛.乡村小学教师的训练[J].存诚月刊,1935,(6).

[16]王钟铭.献给乡村小学教师[J].基础教育,1936(8).

[17]古 梅.乡村教育新论[M].上海:民智书局,1930.

[18]胡家健.乡村学校教师问题[J].教育杂志,1928,(4).

[19]乡村教师运动决议案[A].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0]徐特立.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前途问题[J].小学教师,1953,(3).

[21]陈礼江.乡村教育及民众教育[M].南京:正中书局,1938.

[22]郭人全.乡村教育[M].上海:黎明书局,1934.

[23]烟 波.小学教师地位之保障问题[J].教学生活,1935,(1).

[24]侯明喜,曾崇碧.试论民初乡村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以20世纪30年代四川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5]王 彦.抗战前山东乡村小学教师的生存状况研究[J].吕梁学院学报,2013,(1).

(责任编辑:吴赘)

AnalysisofRuralSchoolsandTeachers’StatusintheCulturalConstructionoftheCentralSovietAreas

CHEN Xin1,2,ZENG Yaorong3

(1.Office of the Party Committee,Gannan Medical Institute,Ganzhou,Jiangxi 341000;2.Research Center of the Central Soviet Areas,Gannan Normal University,Ganzhou,Jiangxi 341000;3.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Red Cultural Center of the CPC,Gannan Normal University,Ganzhou,Jiangxi 341000,China)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Central Soviet Areas was a developmental process from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the Soviet culture.In the process,the Central Soviet Areas established the leading organ of the cultural education.The leading organs carried out specific tasks i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by means of a series of guidance documents o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Rural schools were the places of children’s access to education,where the rural culture construction around children’s families and schools had been boosted,so they became local cultural centers.Rural teachers were leaders with rich knowledge in the rural society,had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improving the rural culture.Accordingly,they became the main forces and rural sports centers i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Central Soviet Areas.At present,we cannot ignore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rural schools and rural teach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he Central Soviet Areas;cultural construction;rural schools;rural teachers;status

2014-05-11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苏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中央苏区学校教育为中心”(编号:12JY16);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央苏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编号:13CDJ002)

陈 新(1957-),男,广东潮州人,赣南医学院教授,赣南师范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中共党史。 曾耀荣(1969-),男,湖南邵东人,历史学博士,赣南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

K269.4

A

1000-579(2014)05-0107-05

猜你喜欢

中央苏区苏区小学教师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苏区创业致富人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