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职教集团的总体规划与发展途径探析

2014-04-17翟志华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5期
关键词:职教职业院校成员

翟志华

尽管职教集团在发展过程中被认为有利于加强与企业沟通、有利于教育资源整合、有利于中高职衔接、有利于校内体制改革、有利于职业教育效率提高等巨大作用,但实际存在的职教集团目标定位不准、职教集团政策保障不足、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集团内部利益很难协调等问题,不仅导致职教集团的优势未能充分彰显,且制约着职教集团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一、我国职教集团的特征

我国职教集团具有多法人、多类型、多模式、多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一)多法人

目前,我国的职教集团不论是紧密型、半紧密型、还是松散型,大都属于在参与成员单位的人、财、物与法人资格及隶属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各成员单位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为纽带,集团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通过订立章程、签订协议的不具有独立民事责任主体资格,也没有相应法人财产权的契约型非法人职教集团。这种组建方式不仅决定了职教集团有多少成员单位就有多少法人单位,而且由于各成员之间缺乏实质性的约束,使各成员可随意加入或退出职教集团。

(二)多类型

按照各成员所处地理位置及其隶属关系来划分有区域模式、行业模式、复合模式三种模式;按照各成员单位结合的松紧程度来划分有紧密模式、松散模式、紧密型和松散型相结合的模式三种模式;按照组成对象来划分有校校联合模式、校企联合模式、多元重组模式三种模式;按照主导关系来划分有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学校主导模式、股份融资模式、滚动发展模式五种模式;按照扩展方式来划分有内部裂变模式、外部扩张模式、内外混合扩张模式三种模式;按照业务活动的方向来划分有横向联合模式、纵向联合模式、中介参与模式三种模式;按照组成的对象来划分有校际联合模式、校企联合模式两种模式;按照联结关系来划分有资产联结模式、契约联接模式、实质整合模式、混合联结模式四种模式;按照影响力来划分有以城带乡的河南模式、“1+1+1”的海南模式、县域统筹的开封模式、社区统筹的天津模式、校企合作的天津模式、三二分段的江苏模式六种模式,按照资金来源划分有产业支撑模式、股份融资模式两种模式。另外,还有积累拓展模式、连锁投资模式、兼并托管模式、品牌复制模式等。

(三)多纽带

资产纽带关系有企业在学校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合作契约纽带关系有校企契约式人才培养、校校通过契约进行联合培养或合作办学等;还有行业牵头的集团、社区联合的集团、行政牵头的面向农村网络的集团、企业牵头组建的集团、专业为纽带的职教集团等。

(四)多功能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有利于引领办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整合多方力量,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利于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有利于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系统培养技能型、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柳晓斌认为职教集团的主要功能包括统一招生宣传工作,规范招生行为;统一教材开发、编印和使用;统一教师培养培训;实现实验实训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沟通毕业生供求信息,实现中、高职人才的对接;定期开展督导、评估和教研、交流活动;在校企之间穿针引线,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等。高卫东认为职教集团的主要功能包括实现资源整合、融通、共享的组织形式;促进校企合作;有利于职教改革;有利于中高职衔接;有利于加强职教管理等。

(五)多组织

职教集团的组成主体包括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职业院校、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六类。

二、我国职教集团的总体规划

(一)职教集团的工作目标

通过组建职教集团,加强东西部、城乡、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有效推进职业院校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促进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企业实行“订单式培养”和“零距离对接”。形成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使院校办学和企业经营获得双赢,以此提升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促进我省职业教育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二)职教集团工作任务

一是整合资源,共享资源,联合培养各类职业技术人才。二是沟通职业技术人才供求信息。三是促进集团内院校的专业建设,建立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机制。四是满足职业院校毕业生升学、就业和企业用人需求。五是为职业院校学生实验、实训及教师培训提供平台,为学校间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创造条件。六是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合作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和产品开发。七是探索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力资本运作的新模式。八是在省内外建立毕业生就业网络。九是企业对集团学校提供一定的资金或设备支持,主要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师培训;企业要为教师、学生到企业实习提供相应的条件;根据需要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可到学校兼职。十是通过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及联合办学等路径,实现职业教育的集约化管理和开放式发展,增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快我国职教集团发展的途径

(一)政府导向

1.组织平台。在市级政府中设立职教集团政府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市级领导担任,副组长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在政府协调领导小组下设理事会,设理事长单位1个,副理事长单位若干个,再设理事会秘书处秘书长2~3人,理事单位25~35个。负责对职教集团工作的统筹、协调、监管和引导,为职教集团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科学的职教集团发展规划,确定职教集团的发展方向、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制定支持职教集团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对职教集团的经费支持力度;建立职教集团的督导评估制度和激励机制等。

2.立法保障。我国应借鉴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经验,通过立法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加入职教集团。德国先后出台了《学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手工业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澳大利亚则制定了《职业教育法》《培训保障法》等系列法律,将职业教育置于法律的保障下。我国虽然制定了《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1998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指出:“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但由于操作性不强,并未起到预期的作用。因此,要有效推进我国职教集团的发展就必须注重立法工作,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力量保证我国职教集团的顺利开展。

3.税收减免。通过税收减免增加企业参与职教集团的积极性。如企业用于培训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可从税款中以一定比例返回;对职业学校开办校办企业和企业校办的职业学校,政府对征收的税收要有所减免。

4.政策导向。政府不仅要对参与职教集团的企业授予荣誉称号,而且要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扬,让全社会广为知晓。

5.制度供给。首先,要把职教集团发展理念融合到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其次,要把职教集团发展理念融合到示范性高职学院评估中。最后,要把职教集团发展理念融和到专业评估中。

6.加强监督。一是明确人才输送服务比例。成员企业每年至少接受一批次毕业生实习,并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二是规定鉴定培训服务周期。成员院校既要成为成员企业人力资源库,也要成为企业员工的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三是开展竞技平台服务。四是探索科研开发服务。企业成员可在职业院校建立研发基地、新技术培育孵化基地,联合组建研开机构。五是加强推广与应用管理。六是推行岗位互挂服务。成员企业和成员院校选派企业技师到职业院校兼职任教,职业学院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加强校企业沟通联系。

(二)明晰角色

在职教集团中涉及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职业院校、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六类组织,有政府协调领导小组、理事长单位、咨询机构、成员企业及院校等,必须明晰各自扮演的角色。理事会的职责:一是制定集团目标及实施方案;二是通过副理事长单位及理事单位的力量争取对职业院校的支持。咨询机构的职能是为集团提供理论指导及决策依据,为企业提供人才及技术信息,为学校提供就业信息。企业的职能:一是提供专业开发、课程开发等决策咨询服务;二是为职业院校提供师资、实训基地、安置毕业生等实践服务;三是为职教集团提供经费支持;四是提供监督评价等。职业院校职能是教育资源共享、中高职衔接、确立培养目标等。

(三)组织结构

1.决策机构。在职教集团中设理事会,设理事长单位1个;在理事会下设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理事会办公室(主任由秘书长兼任)。理事会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的方式指导集团的工作,制定相应政策,解决集团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2.结构再造。一是管理层级扁平化。二是内部组织的团队化。通过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项目小组、研发小组等,塑造相互紧密合作的模式。三是组织关系的网络化。使成员单位内部及其之间组织关系的网络化,促进组织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四是组织结构的柔性化。职教集团对集团内各成员单位组织的改造是根据组织创新的需要,通过建立跨单位的虚拟组织,建立适应集团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组织。

(四)递进合作

首先是联合培养。分为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等三个方面。中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指在职教集团中高职院校之间实现中、高职的贯通共研人才培养模式和共定人才培养标准并进行分段培养和有机衔接。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指在职教集团高职院校之间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师生交流、共享资源、互认学分等培养高技能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指在职教集团内由校企共定人才培养目标、方案、模式,共选师资及教材、有效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共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是三层递进。第一层次为全面双向合作。如企业向学校捐赠用于实训的设备及资金,提供实践场所,提供专家任教等;学校向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及培训服务、培训场地、人才智力等。第二层次为要素全程参与。共定专业、课程、教师、实训、教材等,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使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岗位实习、顶岗实战等感知体验,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第三层次为文化认同。学生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可以耳濡目染地学习到企业文化内涵。

(五)机制创新

1.校企联合互动机制。校企联手既把学生实习延伸到企业,又把企业建在校园内,使学校教育和企业生产在实践环节上直接对接,实现校企“零距离融合”。

2.互惠合作利益机制。利益机制是企业参与集团的重要动力。学校要创造条件使企业明白在合作中能获得利益。这就要求学校要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与企业进行全面合作,增加对企业参与集团的吸引力。

3.资源统一共享机制。一是“五个统一”。即在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的监控检查、招生及学籍管理、境外合作与国际交流等方面实现统一。二是“五个统筹”。即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基本建设、教师及教学设备的调剂、毕业生就业推荐等方面实现统筹。

4.内部运行机制创新。一是横向管理机制。即由纵向多层组织结构向横向互动组织结构转变。二是团队合作机制。即建立跨职能部门的团队,形成自主紧密合作的模式。三是柔性组织机制。即通过信息网络联结,建立新型柔性组织。

(六)法人地位

目前,职教集团均为非法人性质,集团不具有法人地位。建议尽快研究,通过制度安排,赋予职教集团的法人地位。

(七)信息平台

1.建立职教集团网站。牵头院校与成员单位共建职教集团网站,及时发布人才培养、产品研发、社会服务等信息项目。

2.建立服务网络系统。网络系统包括职教集团成员的实验、实训室分布,设备与人员情况等,查阅实验课程与服务项目,实训教学大纲及教材等共享服务资料等。

3.建立网络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发布企业与学校需求信息。通过交流为集团成员参与各种合作提供机会。

4.建立竞技平台。定期举办行业技能竞赛,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

猜你喜欢

职教职业院校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